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效率就是生命。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当今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这一点更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捷径之一。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然而,用心观察便可发现,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的表演痕迹,不少冠以“活动式”“研究性”等新型名称的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仍是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长期以来,以应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基于此,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 效率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老话题了,而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至今还没有圆满的答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制约着教学质量提高的大问题。如何运用新的课改理念打造高效课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大家共同商榷。
一、和谐统一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
课程改革确实改变了语文课堂教学面貌,语文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勃勃生机。但经常听到语文教师感叹:一堂语文课下来,我究竟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诚然,语文学科是“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内容的“多元性”、“不确定性”使得广大教师无所适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双慧眼,一个睿脑,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把握课堂高效的根基。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由此看来,语文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的和谐统一体,是工具与人文互动的关系。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高效的前提。具体而言,一篇课文,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语文知识”,发展学生什么“语文能力”,培养学生什么“情感态度”应该是明确的,而且必须明确。而且,现在我们重新审视作为语文课程目标主要载体的语文教材,其知识体系和人文价值体系仍然明显的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为目标定位模糊,即“知识能力目标的模糊”和“人文教育目标的模糊”。这也就导致了实际语文教学中“知识能力目标”的随意和繁复,“人文教育目标”的滞后和混乱,从而导致语文教学效率的低下。幸好我们现在正在开展这一课题研究,相信能给广大语文教师指明前进的方向。
二、强化文本意识,优化教学环节
在新课程背景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有明确的文本意识。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这就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而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关键是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分析,一方面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能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从教材的选编的角度讲,语文教材是专家根据课程标准,依据语文知识和能力目标选编课文,而不是依据具体学情选编课文。这样对教师来说就应该根据语文学习的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删繁就简,对教材进行大胆合理的调整和舍弃,确定每册教材的教学篇目。根据学情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确定好每堂课合适的教学目标。因为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建构自己的知识时,已有的经验具有重要作用。在解决问题的学习中,总要有一个原有知识的激活阶段,然后通过同化或顺应过程,重建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进入另一个更高的发展平衡状态。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教学就瞄不准最近发展区,教学也就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效率自然不高。所以教师应该在充分调查学情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努力做到以学生高效的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为目的,坚决杜绝无效课堂教学环节。
三、信任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有这样一个体会:教师有时把自己看得过“重”,不信任学生,认为学生离了自己不行,必须要手把手的教学生才行。从而也就导致了学生把自己看得过“轻”,没有老师给安排任务,就会不知所从。这样学生的自制力差,老师倍感辛苦,但教学效果并不好。
针对此种情况,需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相信他们有自制力,有自学能力。有些学生学习语文没有兴趣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语文的天赋,对语文学习缺乏信心(这样的学生不少)。这需要我们老师及时肯定和鼓励,肯定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老师的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产生怀疑,从而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评价自己。课堂上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要让他们也能积极参与起来,当众给予肯定。课下再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树立信心,意识到“我能行”。
有人这样说:“语文教师的天职,就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陶冶学生读书的情操。”于漪曾说过:“上一堂课,就和写一篇文章一样,好课应该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有老师的智慧,学生的闪光点,有读写听说的结合,同时课一定有节奏,要有张有驰,张驰结合,起伏有致,疏密有节,有时训练密度要很大,有时要缓解一点,这是基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青少年的自控力是不可能45分钟始终全神贯注的,老师要意识到这一点,要有节奏的一浪推一浪的组织教学内容。”可见,语文的高效必须有教师与学生的密切合作,教师激情投入,学生兴趣浓厚,热情高涨!
总之,成功源于积累,效率就是生命。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就要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其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有很多,总得来说,只要我们把握好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各种因素,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秀卿.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2年17期。
[2]赵祥.浅谈怎样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J].教师·综合版 2009年第8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 效率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老话题了,而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至今还没有圆满的答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制约着教学质量提高的大问题。如何运用新的课改理念打造高效课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大家共同商榷。
一、和谐统一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
课程改革确实改变了语文课堂教学面貌,语文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勃勃生机。但经常听到语文教师感叹:一堂语文课下来,我究竟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诚然,语文学科是“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内容的“多元性”、“不确定性”使得广大教师无所适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双慧眼,一个睿脑,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把握课堂高效的根基。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由此看来,语文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的和谐统一体,是工具与人文互动的关系。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高效的前提。具体而言,一篇课文,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语文知识”,发展学生什么“语文能力”,培养学生什么“情感态度”应该是明确的,而且必须明确。而且,现在我们重新审视作为语文课程目标主要载体的语文教材,其知识体系和人文价值体系仍然明显的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为目标定位模糊,即“知识能力目标的模糊”和“人文教育目标的模糊”。这也就导致了实际语文教学中“知识能力目标”的随意和繁复,“人文教育目标”的滞后和混乱,从而导致语文教学效率的低下。幸好我们现在正在开展这一课题研究,相信能给广大语文教师指明前进的方向。
二、强化文本意识,优化教学环节
在新课程背景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有明确的文本意识。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这就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而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关键是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分析,一方面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能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从教材的选编的角度讲,语文教材是专家根据课程标准,依据语文知识和能力目标选编课文,而不是依据具体学情选编课文。这样对教师来说就应该根据语文学习的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删繁就简,对教材进行大胆合理的调整和舍弃,确定每册教材的教学篇目。根据学情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确定好每堂课合适的教学目标。因为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建构自己的知识时,已有的经验具有重要作用。在解决问题的学习中,总要有一个原有知识的激活阶段,然后通过同化或顺应过程,重建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进入另一个更高的发展平衡状态。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教学就瞄不准最近发展区,教学也就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效率自然不高。所以教师应该在充分调查学情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努力做到以学生高效的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为目的,坚决杜绝无效课堂教学环节。
三、信任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有这样一个体会:教师有时把自己看得过“重”,不信任学生,认为学生离了自己不行,必须要手把手的教学生才行。从而也就导致了学生把自己看得过“轻”,没有老师给安排任务,就会不知所从。这样学生的自制力差,老师倍感辛苦,但教学效果并不好。
针对此种情况,需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相信他们有自制力,有自学能力。有些学生学习语文没有兴趣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语文的天赋,对语文学习缺乏信心(这样的学生不少)。这需要我们老师及时肯定和鼓励,肯定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老师的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产生怀疑,从而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评价自己。课堂上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要让他们也能积极参与起来,当众给予肯定。课下再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树立信心,意识到“我能行”。
有人这样说:“语文教师的天职,就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陶冶学生读书的情操。”于漪曾说过:“上一堂课,就和写一篇文章一样,好课应该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有老师的智慧,学生的闪光点,有读写听说的结合,同时课一定有节奏,要有张有驰,张驰结合,起伏有致,疏密有节,有时训练密度要很大,有时要缓解一点,这是基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青少年的自控力是不可能45分钟始终全神贯注的,老师要意识到这一点,要有节奏的一浪推一浪的组织教学内容。”可见,语文的高效必须有教师与学生的密切合作,教师激情投入,学生兴趣浓厚,热情高涨!
总之,成功源于积累,效率就是生命。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就要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其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有很多,总得来说,只要我们把握好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各种因素,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秀卿.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2年17期。
[2]赵祥.浅谈怎样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J].教师·综合版 200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