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表面炭涂层改性复合双极板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炭素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zhang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聚酰胺酸PAA为涂层的炭前驱体,通过热压成型和浸渍工艺制备了耐腐蚀的表面炭涂层改性复合双极板。该涂层表面平整,质地密实,能有效降低材料的孔隙率,1000℃处理的样品在模拟PEMFC工作环境中表现出相当低的腐蚀电流密度(Jcorr=0.07μA/cm2),同时,恒电位极化测试表明,在阴极(0.6 V)和阳极(-0.1 V)的实际PEMFC工作条件下,稳定后的电流密度低于1μA/cm2。这个过程中复合双极板的腐蚀行为受材料的孔隙率和表面缺陷的影响,致密炭涂层的掺入
其他文献
在温度为1348 K,压强15 kPa和停留时间1.0 s下,以甲烷为前驱体对两种不同厚度(16 mm和26 mm)2D炭纤维布预制体进行CVI热解炭致密。经120 h致密化后,将制备得到的炭/炭复合材料进行均匀切分,并测量样品的密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厚度的预制体,致密化后在气体流动的外侧密度都偏高,且样品密度都随着距气流外侧的距离增加而逐渐降低。通过耦合热解炭沉积反应机理和氢气抑制模型,模拟甲烷在两种不同厚度预制体的CVI致密化过程。计算获得的致密化后样品密度分布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为接近,
从固体火箭发动机炭/炭复合材料喉衬烧蚀后的形貌和结构特性出发,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元素分析仪等表征分析了炭/炭复合材料烧蚀后的微观结构形貌、纤维损伤程度、纤维和基体的界面结合状态、沉积粒子含量以及喉衬密度等,探究了烧蚀温度、压力及推进剂种类等因素对炭/炭复合材料烧蚀后微观结构的影响,并结合材料的构效关系进一步分析了炭/炭复合材料喉衬构件不同部位的损伤机理。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喉衬构件在复杂热力学环境下的工程设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