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已然成为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并且贯穿于整个语文课程教学体系的方方面面。核心素养融入到思辨性阅读教学之中,意味着对后者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其中关系,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本文简单研究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对促进教学水平提升以及强化学生综合化培养的重要意义,并从语言内容、教学方法、文本内涵与思想情感、传统文化等方面,对改进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加以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学生核心素养;思辨性
阅读;研究和策略
随着新课标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已然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一直以来,如何有效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水平,都是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所关注的一大问题。在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将重心过多地放在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上,并没有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加以培养的相关活动,和新课改要求存在一定矛盾,必须尽快加以改善。通过对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推广与落实,同时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到教学之中,能够从多个方面推动阅读教学创新、优化与完善,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思辨性思维及习惯。教师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全面推动思辨性阅读教学创新和改善,真正做到在提升學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思辨性思维,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与发展,让学生能够成长为符合新的教育背景下的优秀高中生。
一、关注阅读中的语言内容,强化语文知识和语言技能培养
语言体系的构建和运用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的基础部分。只有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立而自洽的语言体系,才能真正在语文学习、考试、日常生活乃至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合理应用语言,不断提升对语言的把握和使用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及表达能力。而要在高中思辨性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构建和运用语言体系,则需要高度关注阅读中的语言内容,并以这些语言内容为基础落实语文知识、语言技能的培养,确保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由简到繁地掌握语言知识、技能和应用手段等,让语言成为学生发展批判性、逻辑性思维的重要基础。例如在教学《哈姆雷特》这篇课文时,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同时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重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等进行深度研究。这篇课文有着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同时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和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了一个个的典型人物。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应当指引学生在语句阅读中品读出莎士比亚对阿谀奉承者的极尽嘲讽、对没落贵族生活的绝妙讽刺、对生命虚无和荒诞的无奈等,真正做到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强化语文知识和语言技能。
二、创新与拓展教学方法,全面推动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
要想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必然需要积极创新与拓展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索,从而推动学生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方法,尽量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时,应采取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景阳冈武松打虎》《鲁达拳打镇关西》《吴用智取生辰纲》等水浒故事,发散学生的阅读思维。教师按照学生综合素养将他们分为多个小组,尽量保障各个小组内人员配置相似且整体水平相近,同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互帮互助精神,让所有学生能够自主阅读、批判性思考、合作学习和深度探索。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这些课外的阅读文本与教材课文进行对比阅读,并通过合作学习、探讨与研究,对《水浒传》这本名著的故事情节、艺术语言、思想内涵等有了一定认知,顺利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更为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得到了有效锻炼,这对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日后的成长发展均有着重要意义,突破了语文阅读教学只能促进学生阅读水平和语文能力提升的局限。
三、基于整本书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传授层面,更要全面促进学生文化内涵、审美素养的提升,将学生培养为具有高雅意趣且符合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求的优秀人才。对此,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强化思辨性阅读教学,以文学为范围,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选择古今中外文本并进行整本书的思辨性阅读。一方面,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值得阅读的经典著作,如《三国演义》《红楼梦》《老人与海》《家》等;另一方面,教师应对学生自主选择的文学经典作品进行把关,尤其要根据学生自身阅读能力等加以引导,尽量确保学生所选择的经典作品符合实际阅读需求。其中《三体》作为现代科幻著作,是十分适合作为引导学生增长见识、拓展思维的阅读文本,值得教师进行重点推荐与引导,促使学生在科幻世界中自主思考,从不同角度分析作者所描述的科幻世界的特点以及出发点,达到辨证思考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逐层推进对整本书的认知与理解,鼓励学生根据自身阅读理解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通过反复思考、辨析、判断与推力,构建科学性、逻辑性思维,同时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四、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心与文化传承意识
语文课程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同时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也是当代高中生应当具备的自主意识。因此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心和文化传承意识,让学生能够成长为新时代下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群体。例如,在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教师在完成字词分析、内容解读、情感体验等的引导后,决定以《孙子伍子胥列传》作为阅读拓展和延伸。在学习与阅读的过程中,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文章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等进行分析,鼓励学生阐述自身不同的观点。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逻辑性思考,研究孔子与弟子对话中的逻辑关系,兼顾传统文化传承及思辨性习惯培养作用。
综上可知,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必须渗透核心素养,不只局限于阅读本身,而是要以激发学生全面培养学生应当具备的语文相关的能力与品质。只有将思辨性阅读落到实处,学生才能真正学会自主阅读,同时不再将阅读停留于简单的文字内容接收上,而是要更深层次地落实到思考之中,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而基于思辨性阅读进行发散,更容易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加以培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
【注:本文系广东省增城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编号zc2019073)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潘求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 课外语文: 2017(12):124.
[2]何任湘.浅析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方式与价值[J]. 求知导刊, 2019(008):34.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学生核心素养;思辨性
阅读;研究和策略
随着新课标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已然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一直以来,如何有效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水平,都是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所关注的一大问题。在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将重心过多地放在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上,并没有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加以培养的相关活动,和新课改要求存在一定矛盾,必须尽快加以改善。通过对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推广与落实,同时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到教学之中,能够从多个方面推动阅读教学创新、优化与完善,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思辨性思维及习惯。教师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全面推动思辨性阅读教学创新和改善,真正做到在提升學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思辨性思维,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与发展,让学生能够成长为符合新的教育背景下的优秀高中生。
一、关注阅读中的语言内容,强化语文知识和语言技能培养
语言体系的构建和运用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的基础部分。只有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立而自洽的语言体系,才能真正在语文学习、考试、日常生活乃至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合理应用语言,不断提升对语言的把握和使用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及表达能力。而要在高中思辨性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构建和运用语言体系,则需要高度关注阅读中的语言内容,并以这些语言内容为基础落实语文知识、语言技能的培养,确保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由简到繁地掌握语言知识、技能和应用手段等,让语言成为学生发展批判性、逻辑性思维的重要基础。例如在教学《哈姆雷特》这篇课文时,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同时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重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等进行深度研究。这篇课文有着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同时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和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了一个个的典型人物。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应当指引学生在语句阅读中品读出莎士比亚对阿谀奉承者的极尽嘲讽、对没落贵族生活的绝妙讽刺、对生命虚无和荒诞的无奈等,真正做到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强化语文知识和语言技能。
二、创新与拓展教学方法,全面推动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
要想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必然需要积极创新与拓展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索,从而推动学生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方法,尽量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时,应采取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景阳冈武松打虎》《鲁达拳打镇关西》《吴用智取生辰纲》等水浒故事,发散学生的阅读思维。教师按照学生综合素养将他们分为多个小组,尽量保障各个小组内人员配置相似且整体水平相近,同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互帮互助精神,让所有学生能够自主阅读、批判性思考、合作学习和深度探索。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这些课外的阅读文本与教材课文进行对比阅读,并通过合作学习、探讨与研究,对《水浒传》这本名著的故事情节、艺术语言、思想内涵等有了一定认知,顺利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更为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得到了有效锻炼,这对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日后的成长发展均有着重要意义,突破了语文阅读教学只能促进学生阅读水平和语文能力提升的局限。
三、基于整本书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传授层面,更要全面促进学生文化内涵、审美素养的提升,将学生培养为具有高雅意趣且符合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求的优秀人才。对此,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强化思辨性阅读教学,以文学为范围,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选择古今中外文本并进行整本书的思辨性阅读。一方面,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值得阅读的经典著作,如《三国演义》《红楼梦》《老人与海》《家》等;另一方面,教师应对学生自主选择的文学经典作品进行把关,尤其要根据学生自身阅读能力等加以引导,尽量确保学生所选择的经典作品符合实际阅读需求。其中《三体》作为现代科幻著作,是十分适合作为引导学生增长见识、拓展思维的阅读文本,值得教师进行重点推荐与引导,促使学生在科幻世界中自主思考,从不同角度分析作者所描述的科幻世界的特点以及出发点,达到辨证思考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逐层推进对整本书的认知与理解,鼓励学生根据自身阅读理解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通过反复思考、辨析、判断与推力,构建科学性、逻辑性思维,同时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四、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心与文化传承意识
语文课程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同时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也是当代高中生应当具备的自主意识。因此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心和文化传承意识,让学生能够成长为新时代下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群体。例如,在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教师在完成字词分析、内容解读、情感体验等的引导后,决定以《孙子伍子胥列传》作为阅读拓展和延伸。在学习与阅读的过程中,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文章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等进行分析,鼓励学生阐述自身不同的观点。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逻辑性思考,研究孔子与弟子对话中的逻辑关系,兼顾传统文化传承及思辨性习惯培养作用。
综上可知,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必须渗透核心素养,不只局限于阅读本身,而是要以激发学生全面培养学生应当具备的语文相关的能力与品质。只有将思辨性阅读落到实处,学生才能真正学会自主阅读,同时不再将阅读停留于简单的文字内容接收上,而是要更深层次地落实到思考之中,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而基于思辨性阅读进行发散,更容易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加以培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
【注:本文系广东省增城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编号zc2019073)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潘求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 课外语文: 2017(12):124.
[2]何任湘.浅析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方式与价值[J]. 求知导刊, 2019(0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