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t_to_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实现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文章根据水利工程在建设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分析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而提出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工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P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5-0093-02
  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促进了电力工程和水利工程等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实现了对水利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开始实施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水利工程的开发和利用,虽然提高了社会和经济效益,在一定的程度上,符合了人民群众的一些要求,但是,同时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不利于我国可持续战略发展的实施。
  1 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遵循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
  1.1 结合生态环境进行水利工程建设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应该遵循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原则。树立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处的原则,对人类、自然和工程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的分析、研究和处理,把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保证经济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双赢的局面。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基本的思想,结合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遵循生态环境和工程建设结合的原则,实现单一的施工管理到生态环境、施工和安全生产的全面管理,才能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1.2 实现施工中资源的综合利用
  施工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再生,主要是针对施工过程中应用的生产材料。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可再生循环的施工材料,根据循环再生的原则,对施工的垃圾进行及时的处理,实现变废为宝的效果,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例如,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利用弃渣进行沟地填充,减少了水利工程造价的生产成本,而且保护了生态环境,增加了生态效益。
  1.3 形成施工和环境的互补
  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可以进行互补,形成平等的相互关系。例如,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在工程的基础施工过程中,会挖出大量的废渣,如果不进行利用,就会占用土地资源。工程在运行和生产的过程中,也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进行生活场所建设。如果对这两种现象,进行单独考虑,就会严重地浪费土地资源;如果进行两者之间的综合考虑,可以形成土地资源的共生利用系统,不仅能够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劳动力的使用率。
  1.4 保证主体空间利用的合理性
  主体空间的利用,主要是指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总体布置的施工区域空间组织出现了问题。保证主体空间的合理利用,需要对施工区域中相关的土地进行统筹规划,有效地控制水流,把对生态环境的干扰降到最小化,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全面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才能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2.1 水文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是结合实际的水利需要,对原有的天然河流结构和水文特征作出改变,进行施工的过程。在天然河流的基础上,建设水利工程,会对水文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河流上建立堤坝,导致了上游水流速度的缓慢,减弱了水体的自动净化能力;增大水库的容量,会对水温结构造成影响,水体密度、微生物、溶解氧和水生生物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增加了下游河道的污染范围,致使鱼类的生存和繁殖条件发生变化;在水库中蓄入水之后,会导致水库周围地区的地下水位异常上升,改变土壤的环境等。
  2.2 土地利用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施工,不仅会对水文环境造成影响,对土地资源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工程本身会占用一定的土地,而且在施工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废渣和临时的水利设施,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这些现象,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如果对土地的开挖和堆弃不能进行及时处理,就会较大程度地搅动山坡和表土,也会破坏周围的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发生河道堵塞的现象。
  2.3 生活垃圾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垃圾,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例如,在施工期间,会产生一些废弃的砂石料等固体材料,容易对土壤造成污染;土石、石灰、粉粒、水泥和粉煤灰等一些建筑材料产生的悬浮物,会受到地表水的冲刷而流失,沉积在土地中或者流入河道,污染土地和河水。
  2.4 生态平衡的破坏
  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另一种生态环境污染,就是破坏了生态平衡。主要是水利工程的建设,会破坏水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一些珍稀物种的灭绝现象,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破坏了生态中的食物链,严重的情况下,还会产生瘟疫等灾害。
  3 避免影响的措施
  3.1 强化生态环境的承载力
  降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强化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对河流的结构和水文特征进行改变的时候,需要保证河流自身的需水量,这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渐提高。在进行水利建设施工的时候,需要进行移民和耕地补偿。但是近些年来,移民和耕地补偿的费用越来越高,所以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结合水库的环境承载力,选择合适的开发目标进行。例如,在较窄的河谷内,上游河道的坡度较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可以修建高坝大库,降低中下游的淹没损失。
  3.2 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做好生态环境保护
  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可以在不同的施工阶段进行。签订合同的时候,要明确施工现场污染物扩散和环境污染处理的责任,制定妥善的解决方案,限制污染的标准,严格执行。在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中,应该建立环保监测组织,对施工过程中的大气、水质、噪声和土地进行测定,实现不同施工阶段的监测结果对比。在施工的后期工作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及时恢复被破坏的植被景观,避免用地范围内的耕地碾压,及时恢复耕田和植被等,全面地实现工程的绿化规划,才能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3.3 加大管理力度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力度,按照我国相关的环保、水利、土地和林业等法律法规,进行相互的协调和发展,密切的联系,共同合作地完成生态环境保护。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毁林占地、噪音污染、水质污染、水土流失和大气污染等生态环境的实时监督和检查,严厉的处罚超出环境保护标准或者影响环境保护的行为,及时地对可能会产生环境污染的制度或者行为进行调整和改进,制定有效的措施,合理地解决问题,才能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4 结语
  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在多方面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从水利工程对水质、土地的影响,造成的生活垃圾和生态平衡的破坏等现象,可以看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必然存在的。在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的时候,还要重视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妥善解决人、工程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实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新月,单桂芳.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
  讨[J].科技视界,2012,35(13):202-203.
  [2] 李世亮,裴亮,张玲霞.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32(9):
  365-366.
其他文献
基于Liapunov函数,讨论了一般非线性系统及其大系统的零解关于部分变元的渐进稳定性,在局部渐进稳定性的基础上得到了系统的零解关于部分变元的全局渐进稳定性的结果.
利用现有的移动代理模型结合J-Sim的技术特点,借鉴主动网络的思想,在J-Sim平台基础上通过扩展数据包、协议、添加移动代理模块的方法实现了移动代理网络仿真软件.仿真实验证明,该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同时又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该病的发病与遗传、精神过度紧张、钠盐摄入过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各个市场主体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发展环境。国有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其在市场变革中面临一系列的机遇与挑
文章针对自动化专业的特性以及此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学体系进行分析,完善了深化专业课程以及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且对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并改进实践
以不同晶型的MnO_(2)为催化剂进行5-羟甲基糠醛(HMF)氧化反应,并将催化活性较高的α-MnO_(2)与Fe_(3)O_(4)复合制备磁性MnO_(2)-Fe_(3)O_(4)复合氧化物,采用X射线衍射(XRD)、
2020年是人力资本理论提出60周年,在过去60年里,人力资本理论不断发展,对经济、社会以及人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选择人力资本发展过程中代表性人物舒尔茨、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