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dao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及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并结合实践探讨了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一些教学模式。
  [关键词] 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阅读教学
  
  研究性学习是适应未来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运而生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作为多年来一直在第一线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长期以来在我们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过多地侧重教师教,学生学这种“接受式学习”方式,阅读课的焦点被集中在了语法、句法、单词的教授或课文的翻译上。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根本无法真正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更不能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而研究性学习则与“接受式学习”不同,它倡导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真实型的语言运用,从而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及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从狭义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2.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是学科教育运用过程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具开发价值的内在驱动力。过去,在英语或其它学科教学中,我们过多地侧重教师教,学生学这种“接受式学习”方式。而研究性学习则与“接受式学习”不同,它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真实型的语言运用,才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从理论上来讲,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表现在三方面:第一,研究性学习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第二,研究性学习是以建构主义英语教学观为基础。第三,研究性学习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创造力的形成是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动机、环境等六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智力的开发、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思维风格的形成、人格的形成、动机的确立,这些都与我们教学的方法和外部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研究性学习正是连接这些因素的纽带。研究性学习就是这个“人形结构图”中的心脏,通过它使学生对英语的听,说,读,写这些基本技能掌握得更加牢固,使我们的教学方法充满了活力,使学生实践应用知识的能力的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了必然,同时也对学生智力的开发、人格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反过来,这些元素的活跃会更好地促进研究性学习,从而为学生的成长构建了一个良好的系统。
  
  二、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模式
  英语阅读教学也是一种研究性活动。英语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这种活动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开放性和实验性。英语阅读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他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主动地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体。阅读是通过学生自己创造性的思考来获得意义。研究性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摘录重要的消息,自己质疑并提出问题,从而达到深入理解文章的目的。目前新教材采用的是以语篇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围绕语篇阅读,开展语言能力训练和语言知识学习,为教师在英语教学上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供了可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那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怎么展开研究性学习呢?
  1.激发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愿望,坚持每课超前预习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就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动超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超前预习是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打破课堂教学的传统结构,由学跟着教走,变为教为学服务。要激发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愿望,坚持每课超前预习,在预习中做到动口、动脑、动手,力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质疑能力,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在学生预习新课时,我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启发性、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带着目的去进行预习,如:在New Oxford S1A Unit4 Entertainment中,我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Where were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这样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文上来,接着通过课文情节的描述,提出:What happened to one of the woman contestants?What was the mystery prize?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深层次的问题,分析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
  2.创设“开放式”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讨论中引发其联想和创造性思维
  英语作为外国语,它的习得离不了语言知识学习,而语言的掌握需要学习者大量的实践练习,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创设课堂气氛,使学生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我还认为应该创设“开放式”的课堂气氛。讨论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高中英语教学是以语篇为中心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或自由发表意见。设计话题时应该让学生在讨论时有话可说,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运用所学语言的机会,并能达到提高其言语技能的目的。
  以New Oxford S1A Unit3 Places of interest为例,在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的基础上,我再进一步提出一些问题,如:Why do people describe the Great Wall as a dragon?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Great Wall?What is the Shanghai Museum famous for? What is the feature of Lijiang River? What can the scenery along the Lijiang River be compared to?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进一步去理解课文,然后适时结合课文,提出几个话题让学生讨论:
  Topic 1:If you are given a chance to have a look at one of the four places of interest,which one would you like to see?why?
  Topic 2: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four places?Can you give an account of your experience or your feeling while seeing the wonderful structure and beautiful scenery?
  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讨论活动,让学生熟练运用语言知识和结构,把话题引进学生的生活,引发其联想和创造性思维,这样学生在语言训练的同时,可得到思想教育,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保护文物及环境的意识。
  3.运用辩论形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在语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围绕话题进一步探索或进行辩证思考。通过话题面上的扩展、主观意义上的深入或不同观点的对比,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和勇于创新的意识。同时,学生在创造性学习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语言知识,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练习和巩固已有的语言技能。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辩论形式,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辩论是源于讨论而又高于讨论的一种形式,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知识视野有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组织一些辩论赛,有利于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三、结束语
  笔者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以来,在实践和学习中深切体会到:实施研究性学习,有效地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学习方式的一场革命,它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构建了发展的时空;是学生发展的一种需要,它为全面实施创新教育开拓了一块广阔的新天地,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总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本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教师应多尝试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的思维;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多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讨论、合作、探究、体验中锻炼思维,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养成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从而为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道义 龚亚夫著,《中国学校外语教育的发展》,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1
  [2] 张肇丰著, 《试论研究性学习》, 课程教材教法, 2000,6
  [3] 冯新瑞.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2,5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教师应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地使用阅读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 阅读策略    阅读能力是发展其他语言技能的基础和前提,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一个人的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阅读能力的培养始终贯穿于中学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提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中学英语教
期刊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生活的全球化,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学习和掌握一门外国语,开展对外交流是对21世纪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但是实际生活中,由于对口语,听力训练不够,大部分学生无法用英语进行交流,因此培养好中学阶段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势在必行。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呢?下面谈几点个人见解。    一、了解英语口头交际的障碍,鼓励学生大胆开口  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首先要让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以及中学新课改的大力推进,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的培养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试从本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实习试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入手浅谈一下当前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英语师范毕业生的培养以期合格的高校师范毕业生既适应社会新形势的发展又具备中学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关键词:免费教育制度;中学课改;英语专业;师范生;培养    温家宝总理在去年二月视察东北师范大学时
期刊
心理学家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学科具有内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只有对所学学科感兴趣,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愉快。学习兴趣越浓,学习效果越好。《基础英语》(Essential English)的序言里写道:“教英语的最佳方法是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爱好,而最坏的方法则是使学生感到厌烦。”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    一、课堂教学多样化。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改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英语更不例外,尤为重要。  我们说,英语应讲求交际,注意能力,现就“转换式”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见解,供同行们参考。  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相当一部分单项填空题的题干是由学生并不那么熟悉的句式构成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加大了试题的难度,那么如何做好这类试题,关键在于掌握较好的做题方法,抓住主次,想方设法将复杂的
期刊
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素质教育很大程度上可理解为心育。心育=开发智能+完善人格。近年来,我国的许多大、中、小学校都相继对学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心理辅导。其中,把心理辅导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最基本的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
期刊
摘要:针对学生因英语词性方面的知识缺陷而导致的英语学习上的种种问题,笔者从语内迁移和语际迁移两个角度出发,着重分析高中生词性失误的类型及其原因,并且对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处理词性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词性、词性误用、词性教学    从初中升上高中后,随着英语知识难度的加深和对能力要求的提高,学生都会发现在词性方面的知识缺陷严重限制了自己英语能力和成绩的提高。高中英语教师也认为学生的词性知
期刊
Abstract:English essay writing has always been a big headache for a second language learner due to inadequate practical use of English. What is more, a favorable language environment does not exist in
期刊
摘要: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语法格式化,偏重讲解;过分淡化语法教学;语法与词法的孤立教学;语法规则与具体应用、习惯用法的割裂。教师应积极面对,采取如下策略:敢于突破,积极进行教学创新;重视学法的重要性;通过英语实践掌握基本英语语法;教会学生学会总结英语特点,重视英汉用法的“异”和“同”;注意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语法是指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而非
期刊
在我们教学过程中,谁是主体,我们教的是学生,而所教的内容是需要学生去学,故之,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而主体作用的含义是什么?我们天天都在讲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何为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能够主动地发展教学手段、方法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不是以往的教师说,学生听;是学生说,教师听,学生做,教师看。简单地说,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