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振动对去卵巢大鼠骨折愈合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抗体的调节作用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机械振动干预对去卵巢骨折大鼠内分泌激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的调控作用。

方法

45只3月龄Wistar雌性大鼠(湖北省疾病控制中心提供)制作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为假去卵巢骨折对照组(Sham)、去卵巢骨折模型组(OVX)和去卵巢骨折振动组(OVX-V),每组15只。OVX-V组大鼠骨折术后5 d实施频率为35 Hz,振动幅度为2 mm,加速度为0.5 g的全身振动,20 min/d,5天/周。Sham组和OVX组在术后5 d放在振动台上活动20 min,不进行振动。使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骨折端FGF23蛋白的表达。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大鼠骨折端FGF23蛋白的表达,OVX-V组骨折端FGF23蛋白表达在第2、4、6周(0.703±0.009、0.466±0.011、0.380±0.005)均显著低于OVX组(0.846±0.012、1.315±0.021、1.105±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呈下降趋势;OVX组骨折端FGF23蛋白表达在第2、4、6周(0.846±0.012、1.315±0.021、1.105±0.014)均高于Sham组(0.168±0.004、0.321±0.003、0.417±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呈上升趋势;提示机械振动能降低去卵巢大鼠骨组织FGF23表达量。

结论

机械振动可以降低骨组织中FGF23的表达,促进成骨细胞分化,调节骨矿化,促进绝经后骨质疏松后骨折愈合。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囊泡相关膜蛋白5(VAMP5)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与TNBC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5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TNBC患者组织标本14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AMP5表达水平,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VAMP5在MDA-MB-231细胞和MCF-10A细胞中的表达,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182通过靶向特定富含AT碱基DNA序列结合蛋白2(SATB2)基因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探讨其对SATB2/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ox4)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对数期生长人结肠癌细胞(HT-29)细胞,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si-miR-182、Control-si转至HT-29细胞,分别设为Si-miR-182组、N-miR-182组,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486对小鼠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影响。方法同源的miR-486敲除小鼠(购自江苏集萃药康生物有限公司)杂合子交配得到子一代,选取8周龄子一代分为miR-486敲除对照组(KO-PAIR组)、miR-486敲除实验组(KO-ETOH组)、野生对照组(WT-PAIR组)和野生实验组(WT-ETOH组),每组8只。实验组小鼠喂食5%TP4030D酒精饲料,对照组喂食
目的探讨双氢睾酮(DHT)浓度波动对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2细胞系)中错配修复基因MutL同源物(MLH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RWPE-2细胞分为空白组,恒定组(DHT浓度为1、10 nmol/L)以及波动组(DHT浓度为1、10 nmol/L,每24 h波动1次),以不同浓度的DHT干预不同的时间(0、24、48、72 h),观察细胞的形态、生长状态及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
目的探讨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心肌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野生型(WT)和MKP1转基因(MKP1)小鼠(购自武汉华联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各自随机分为两组:WT、WT+TNF-α组和MKP1、MKP1+TNF-α组。WT+TNF-α组和MKP1+TNF-α组的小鼠按6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TNF-α;WT组和MKP1组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的
期刊
目的建立小鼠神经源性膀胱动物模型,探讨纤维连接蛋白1(FN1)的变化及微小RNA(miRNA,miR)-1a-3p的作用机制。方法C57BL/6J雌性7周龄小鼠40只(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皮下注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及结核分支杆菌,并48 h腹腔注射百日咳毒素;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小鼠排尿频次、排尿量等变化。处死小鼠并取膀胱组织,模型组和对照
目的观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双层胶原神经管对于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离断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21只,按照1∶2取3只作为空白组对照,其余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自体组(AG组)、空管组(CT组)和细胞+管组(C+CT组)。通过体外分离培养Sprague-Dawley(SD)大鼠(南京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BMSCs接种双层胶原管构建神经组织工程移植物,植入大
多年以来,研究者对人类胰腺癌的研究,多建立在传统的二维代谢模型或基因工程小鼠(GEMMs)等传统模型之上。但是,这些模型并不能精确地反映胰腺癌的特性以及胰腺癌微环境的状态。然而,类器官(Organoid)作为一种新颖的体外三维培养技术,已在胰腺癌、肝癌、胃肠道肿瘤、结肠腺癌以及Barrett食管等诸多疾病的科学研究中建立了可靠的体外肿瘤模型。其中,胰腺癌类器官模型的稳定建立,为研究胰腺癌的生物学特
目的观察低氧条件下缺氧反应元件(HRE)与肿瘤特异性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MKI67)启动子构成的嵌合型启动子调控的溶瘤腺病毒在肾癌细胞中的增殖能力和杀伤作用。方法将HRE序列作为增强子嵌合至肿瘤特异性强的Ki-67启动子上游,同时携带报告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构建溶瘤腺病毒Ad-HRE-Ki-67-EGFP,组织半数感染剂量法(TCID50)测定滴度;两种病毒分别在常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