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潜于心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honggua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如时人所认同的那样,“出名要趁早”。当下的时代浮躁气重,人们的功利心强,许多人梦想着一朝暴富,一夜成名,眼望星空而忽视脚下的路。我想说,放下那颗饥渴焦虑的功名利欲之心吧,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力潜于心,稳健走好每一步。
  力潜于心,于乱世中成就辉煌人生。“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称“卧龙”的他,拥有超凡智慧却不倨傲。他隆中妙对,负重出山,纵横捭阖,运筹帷幄,为蜀汉争得一席天地。天下三分之后,他始终如一地谦逊、谨慎、细致、沉稳,虽身居高位,却始终超脱功名利禄纷扰,不为世俗浮华迷惑,终其一生,为国计民生励精图治,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在建成一个清廉为民蜀汉政权的同时,坚守着心灵的清静与明澈。历史告诉我们,这个文质彬彬的读书人拥有壮丽而无憾的一生,智圣传奇,青史留芳,永垂不朽。力潜于心,使他的智慧更加美丽,使他的人格高大伟岸!
  力潜于心,于岁月中沉淀珍贵财富。中国的两位诺贝尔奖得主莫言、屠呦呦,同样是力潜于心成就的典范。数十年的漫漫岁月,儿时贫弱与苦难的经历,让莫言拥有一颗敏感观览生活、感知世界、品味人生的心;痛苦与磨难,砥砺他潜行,于岁月长河中沉淀厚重的财富,寻找最真的答案;他在平凡的生活里,磨练出细腻、纯朴、厚重的情感心灵,最终成为中国文学的巨匠。屠呦呦,数十年埋头中医药研究的“三无科学家”,用青蒿素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相应研究成果照亮了科学的殿堂。正是力潜于心,让莫言、屠呦呦选择坚持与坚守,他们的精神与成果一道熠熠生辉,在全世界焕发出夺目的光彩,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力潜于心,于进取中捕捉发展机遇。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网络生活时代大潮尚未来临之际,也曾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未知的前路迷茫。但此时,面对怀疑,他选择的不是自我怀疑,面对忽视,他选择的不是自我忽视。怀着坚定的信念,他冷静地观察分析中国社会发展趋势,调研市场,预判未来。正是力潜于心,让他于幽暗中看到了前方的光明,让他拥有足够的信念与力量走下去,站上时代之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如诸葛亮、莫言、屠呦呦、马云一样,每个人的成功都源于内心的力量。
  钟蔚然,湖北黄冈中学学生。指导老师:瞿勇兵
其他文献
一件艺术品要创作,包括一篇文学作品,需要一些条件——知识、经验、想象这三样东西。
经验应该是文学想象的重要源头.一般来说,一个作家的生活经验越丰富,就应该给他的文学原创性提供了越多的动力。当然,经验和原创力之间并不能画上绝对的等号.因为经验本身并不包含
深冬,雾霾朦胧了一切。  去往学校的路上,我使劲搓着双手,又不停地拢在嘴前哈着热气,镜片上升腾起一片白雾,周遭的一切变得更加模糊。整个上午,只觉自己的脑袋越来越重,一连打了四五个喷嚏。课间,同桌伸手一碰我额头,“呀,你发烧了,都这么烫了,还不去医院。”我只是朝她笑了笑,又埋下头与直线、椭圆去作斗争。到了下午,实在是撑不住了,潦草地写了张请假条,得了老师的准许,朝最近的一家医院走去。  “身上钱够吗
在当前的语文教育改革中,一谈到审美教育,许多教师便联想到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许多多光辉高大的正面人的形象,而忽视了教材中许多个性鲜明、形象生动的变异人物。我认为这些变异人物同样值得我们教育者关注,也同样具有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本文拟从阅读与写作两个角度就什么是变异人物,解读变异人物有何价值,以及如何在写作中刻画变异人物这三个方面谈一谈。    一、变异人物及其分类    所谓变异人物是指在文学作品中
谦 逊  高尚的品格有许多种,它们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处世中的一些明智之举。谦逊作为其中之一,亦是如此,并能不断改造一个人,由内到外,使之朝“圣人”方向努力,“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就是这个道理。  诺贝尔是十九世纪末瑞典杰出的化学家,他一生贡献极大,但为人十分谦虚。他的哥哥想让他为自己写一封自传,诺贝尔执意不从。他说:“我不只是没有时间,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不能写什么自传。在宇宙漩涡中,有恒河
怀旧,其实便是人性本能的记忆。rn好比年轮也意味着是树木的记忆一样——想想吧,若树木亦有情愫,它们那一圈圈细密的年轮,该录下了它们所经历的多少故事呢?难道,它们会忘记曾是幼树
古人常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生的追求,孜孜不倦,这是对知识的博览、对经验的积累。因此,在文化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地球村”时代,这更应成为我们追求的人生课程。2016年7月6日,我带着父母的嘱托和对国外游学的好奇,在老师的带领下与另外33位同学一起远赴美国,开展为期16天的夏令营活动。  经历了一天的飞行,我们于7月7日早晨7:00抵达了纽约肯尼迪机场。走出飞机场那一刻,我深深地长吸一口
王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幕列笙琶。
小女孩,我跟你说:  如果你到我们中间来,  我一定会给你最真诚的爱。  我会给你穿上棉衣,  让你不感到寒冷;  我会给你最美味的食物,  让你不再感到饥饿。  我还会让你跟我一起,  背着书包去学校上学;  你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  领略到人生的真谛。  我会拼尽我所有的一切去爱你,  让你感受世间的温暖。  所以,小女孩,我跟你说……  金扬志,湖北大冶滨湖小学学生。
期刊
在远古部落,人们就形成了独特的行为规范,历经数千年的沉淀,中华民族一步步完善着礼仪制度。即便是经过礼崩乐坏的朝代,仍有一些东西保留下来,在历史的演变中,实实在在影响着中国的文化传统。  这就是老规矩。  中国自古重礼,许多流传多年的老规矩深深烙着时代的印记。“笑不露齿,话不高声”、“温良恭俭,忠厚处世”、“见了长辈要请安行礼”、“吃饭不能发出声音”……当然,也有不少束缚人性的规矩,什么“大门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