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位在高校工作的知识分子,已过花甲之年。40年前,就在风华正茂之时,却不幸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1962年,正当风华正茂之时,不幸却降临到了我的头上。我喜欢上了同班的一位女同学,先是“互恋”,然后是“单恋”,直到“失恋”。此后,我突然表现出感觉、思维、情感、行为的异常——这表明脑功能已经紊乱。最后,我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住医院治疗三个半月,脑功能恢复正常。但出院后仍精神不振。由于各种原因,我又在此后的20年间复发7次。曾对前途失去信心,两度萌发轻生念头。
但近20年来,我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没有再复发。有几次虽然出现过病情波动的苗头,但通过门诊及时消除,没有酿成大病,我能像正常人一样学习、工作和生活了。1995年12月退休后,我又以良好的健康状态受聘于《数学通讯》杂志社,为社会奉献“余热”。除完成本职工作外,业余研究科学技术史,取得一批成果。2001年获得“先进老人”称号。
根据亲身患病40年得到的经验和教训,我总结出预防精神病复发的一些措施,供精神病患者朋友及其亲属参考。
1 放下思想包袱若认为患了精神病就见不得人,终日苦闷,则于康复不利。首先,我从心情忧郁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适应社会环境。与周围的同事、邻居、亲戚、朋友正常往来。生活中遇到了不顺心的事,大脑中产生思想疙瘩时,我找知心朋友谈心,使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疏导、化解。
2 定期门诊、坚持服药我一般三个月到武汉精神病医院门诊一次,取回医生开的药片两瓶。每晚睡前服50毫克,不论自我感觉多么良好,从不停药。智力未因服药受影响。
3 运动锻炼生命在于运动。我爱好跑步,跑步简单易行,健身效果明显。为了战胜疾病,改善健康状况,我从1980年4月开始跑步,从最初只能跑400米直到分别完成武昌至北京1231千米和武昌至九龙1139千米的象征性长跑。进入21世纪后,考虑到年事已高,减少了运动量,一般每次跑4千米。22年来,每星期跑3~5次,安排在早晨大天亮后进行。跑步途中轻松愉快,跑完以后感觉良好。经过锻炼,我的体质明显增强,变得更有精神了。根据我的体验,跑步绝对是天然的抗精神病良药。
4 生活有规律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依照“生物钟”的节律,我科学安排每天的学习、工作、生活、劳动、娱乐和睡眠。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平衡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偶尔预感入睡有困难,加服一粒安眠药,因为一个晚上的失眠就可能发病。我从不吸烟,也不喝酒,因为烟酒会刺激神经系统,降低药物疗效。我还经常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观赏自然风光。
5 读书看报,听广播看影视我经常读书,每日都看报、听广播、看新闻联播,关心国内外大事。听旋律优美、悦耳动听的轻音乐是我的一大爱好。我也很爱看喜剧影片和娱乐性电视节目,但不看惊险、恐怖、凶杀、格斗的影视节目,以免受到不良刺激。我感觉这类文化活动可有效缓解心理压力,对身心健康非常有益。
6 家属的关爱1966年,我同一位同学的妹妹结成伴侣,1968年喜得贵子。30多年来,她与我相濡以沫,过着先苦后甜的生活。她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料,时刻关注我的病情,细心观察,从我的眼神准确判断我的病情变化。必要时,提醒我适量加药或护送我到医院治疗。儿子于1996年结婚,孙子于1998年出世,长得活泼可爱。每当我同孙儿相处时,看着他的一举一动,听到他的欢声笑语,我总是心花怒放。
今后,我决心继续采取上述措施,巩固疗效,提高康复程度,做到老有所为,争取健康长寿,尽情享受天伦之乐,高高兴兴地欢度幸福的晚年。
点评:王忠华老师详细介绍了自己预防精神病复发的若干措施,是非常生动的经验体会,内容符合精神病康复的要求。
王老师说他的病是由于失恋引起,但这只是谈到问题的一个方面。迄今为止,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的影响约占1/3,其余取决于环境因素。王老师40年前失恋可能起了诱发作用。既然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上环境因素占有较大的比重,这就为我们预防本症的复发提供了条件。
现就王老师提出的几点措施,谈谈我个人的体会。
1 放下思想包袱就是消除顾虑,解放思想,正确对待客观存在的问题,轻装上阵。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急性阶段,不一定能觉察到自己精神不正常,较少考虑问题;一旦经过治疗好转,即将面临诸多事情,如恋爱、婚姻、家庭、工作、学习、晋升、就业等,这些不免影响他们的情绪和思想,甚至会使他们出现消极和轻生念头。也就是说患者会在病情好转后产生心理危机。与一般人比较,精神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心理失衡,此时医生应及时开展危机干预工作,帮助他们弄清当前事态的本质,寻求社会和家庭支持,重建他的信心,帮助他应付和解决面临的问题,恢复心理平衡。
2定期门诊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以便共同作好精神康复和预防。坚持服药是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在急性症状控制后第一年,如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复发率为20%~25%,而服用安慰剂者为55%。另一研究发现维持治疗三年者,预防复发的成功率高于不服药者两三倍。总之,维持治疗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患者及其家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3“生活有规律”和“运动锻炼”是健身活动的主要内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经常遇到两个问题:一是服药期间,由于药物副作用(嗜睡、镇静),患者不易做到生活有规律和锻炼身体,此时家属应督促患者多运动。另一是服用抗精神药物者食欲和体重增加,一些患者特别是年轻女性会因此不愿意服药。经验表明,如能避免睡懒觉、限制甜食和坚持体育锻炼,可避免体重的增加,这样,患者就对服药不会有什么意见了。
4“读书看报,听广播看影视”这类活动不仅有助于了解时事,也可扩大视野和兴趣面。可以从一些节目中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以改进自己思考问题和为人处事的方法,从而树立乐观情绪。这是战胜疾病所不可缺乏的。
5“家属关爱”涉及到预防复发的另一重要问题,即所谓“情绪表达”,指周围人(主要是家庭成员)所持态度对患者复发的影响。如果家庭气氛良好(有力的家庭支持,对患者爱护和关心,没有斥责、歧视),则复发率低;相反,如果家庭气氛不良(忽视、不关心患者,言语中伤,有敌视的态度),则复发率高。
像王老师这样,以一位康复良好的精神病患者的身分现身说法,不仅对其他精神病患者有益,对精神卫生工作本身也是一种促进。最后,祝愿更多的患者能像王老师一样得到康复,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
(点评者:南京脑科医院教授翟书涛)
“我的故事”大家分享
在防病治病过程中,您一定有很多切身体会想与大家分享,现在就动笔吧。如果您的来稿在“我的故事”专栏中刊出,您不但可获得优厚的稿酬,而且还将得到专家教授针对性点评。
“我的故事”专栏投稿方式:邮寄或电子邮件投稿;电话提供采访线索(详细地址、电话参见目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