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的方法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nieche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感教育,指的是教师在向学生授课的过程中,在考虑认知因素的基础上,还应积极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努力培养他们成为思想情感极其丰富的优秀学生。语文学科中几乎每篇文章都包含了作者特定的思想感情,为语文学科渗透情感教育提供了前提条件,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情感教育因素。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实施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文章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深层思想感情,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从而有效完成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深挖文章;有效情境;诵读课文
  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以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维度为依据,来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转变以往只重视课本知识的灌输和传授的教学方法,积极挖掘语文课文中所传达的深层思想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促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得以完善和发展。鉴于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给予情感教学足够的重视,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本文,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的方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 深挖文章内涵,实施情感教育
  文本是我们进行教学的主要载体,通过文本,可以让学生学习和获取语文基础知识,而且每一个文本内容中都饱含了作者特定的情感,或亲情、或友情、或爱国之情、或正义之情等。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文本内容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并带领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感悟,从而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既习得语文基础知识,还能受到情感的教育与熏陶。
  例如,在讲授《我爱这土地》一文时,这篇文章中作者艾青将自己比喻为鸟儿,表达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为了让学生对文章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进行了解,深度挖掘文章所传递的深层次情感,我带领学生仔细研读这篇文章,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对如下几个问题展开深刻的思考:“作者在文章中将自己比作了什么?有什么样特殊的意义?”“嘶哑、悲愤、激怒的风等词语在文章中有怎样的深层意义?”“‘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话向我们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如此,我通过鼓励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让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分析,促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了《我爱这土地》这篇文章,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再如,在向学生讲《沁园春·雪》这篇文章时,我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这篇文章内容,向学生提问道:“这篇文章中塑造出的雪的形象是什么样的?用原文回答。”学生在认真分析文章的基础上,回答道:“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然后我鼓励学生对找出的这几句话进行仔细分析,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章向我们描述了一個怎样的雪景。如此,学生在深度挖掘文章的基础上,深刻地体会了作者描述出来的唯美景象,从而促使学生养成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
  二、 创设有效情境,进行情感教学
  初中语文的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文章。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向学生讲这类文章时,可以通过运用多种途径,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挂图、生动语言等,来创设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进而对文章所体现的思想情感进行深刻理解和掌握。而且,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为高涨,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文本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中,有利于获得高效化的语文教学质量。
  例如,在向学生讲《智取生辰纲》这篇文章时,我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课堂上随机抽取几名学生,有的学生扮演的是杨志,有的学生扮演的是吴用,还有的学生扮演的是白胜等,学生模拟文章中描述的历史事件,他们在参加情景剧表演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了主人公当时的思想情感。如此,我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扮演,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了其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智取生辰纲》这篇文章,让学生明白了农民起义的详情,让学生养成了尊重历史、学习历史的情感。
  又如,在向学生讲《雨说》这篇文章时,我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了几张与“雨”有关的图片,让学生对雨的形象有一个自己的认识,紧接着,我又向学生播放了《雨说》这篇文章的原版录音,让学生对这篇文章有一个大致了解,最后,我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播放了一段介绍雨的视频,学生聚精会神地观看。如此,通过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文章中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呈现到了学生面前,使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了《雨说》这篇文章,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三、 积极诵读课文,渗透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知、有所感悟。通过朗读,使学生仔细感受文章中文字的气韵声律,可以让学生对文本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进行深入体会,进而深刻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体验和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内涵。
  例如,在向学生讲《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篇文章时,我鼓励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朗诵,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如学生带着怜爱的感情朗读:“祖国啊!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的九百六十万平方的综合,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我,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如此,我通过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组织学生朗读课文,促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学习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篇文章,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给予情感教学一定的重视,并积极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情感教育实施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学习具体文章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文章中向我们传达的深层次情感,帮助其深刻理解文章,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范琰琰.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神州,2016.
  [2]徐娜.初中语文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现状和改进措施[J].亚太教育,2015.
  作者简介:
  彭泓,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山市岚谷中学。
其他文献
社区医生对老年期抑郁症态度和知识的问卷调查 目的:了解社区医生对老年期抑郁症的态度及其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方法:应用自行编制的态度和知识问卷对157名社区医生进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视频案例的筛选直接关系到多媒体的使用效果。多媒体视频案例的筛选要紧扣教学的主题;视频案例的选择要典型,要寓教于乐;要选用那些学生熟悉的、印象深刻的身边的生活情景,作为教学案例来构建课堂学习的情境,使学生直接获得明显感受,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高中语文;视频案例;筛选探究  在近些年的多媒体教学实践中,笔者
摘 要: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能够从小开始培养孩子学习我国的古典文化精粹,让孩子们感受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通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学习古诗词的前提是需要对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有所了解,这样才能从本质上体会作者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古诗词一般篇幅较短,但是蕴意却颇深,因此在朗读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节奏和语感,包括诗词中的每个字、每个发音,这样才
摘 要:文章通过对倾向于情感启蒙的绘本选材、绘本在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方式(重点讲授式,自读辅导式和实践启发式)、绘本的情感教育、语文文本的结合的阐述,利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得出:阅读在资源公开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教育趋势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已经逐步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最终目的是要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及有完整情感和故事情节的绘本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情感启蒙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等相关结论,旨在为语文教学提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学生的素质培养得到广泛重视,语文教师需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自身教学语言的使用,满足新课改对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实现有效教学,完成教学目标。文章就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相关内容展开探究,仅供一线语文教师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使用,有
摘 要:探究性阅读主要是指以阅读为基础,对文章内的重点信息进行筛选,并不断提高对重点内容的识别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语言信息处理能力的一种阅读方式。我国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探究性阅读是被经常应用在具体阅读教学当中的一种教育方式,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导致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得不到有效发挥。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对探究性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探究性阅读;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