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经旁正中椎板切开复位术有效性及安全性的解剖学研究

来源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3287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解剖实验,探讨旁正中椎板切开复位技术应用于腰椎椎管手术的安全性。

方法

选用10具经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进行两部分实验。(1)选取4具标本,分别截取L1~5 5个椎体,采用去除软组织并代之以柔性彩泥包裹的方法,制作实验模块共计20个,进行椎板撑开实验。将每个椎体单侧椎板依次撑开8、10、12 mm时,测量显露椎管底壁的宽度。继续增加椎板撑开宽度,直至椎管环形骨性结构断裂,记录此时椎板撑开宽度及骨折发生位点。(2)另6具标本分为椎板撑开8 mm组、10 mm组、12 mm组,各2具。各组标本以L1、L2为目标节段进行旁正中椎板劈开复位术的模拟手术操作,设定椎板撑开宽度分别为8、10、12 mm,记录不同椎板撑开宽度下,椎管内操作完成度,观察手术节段有无骨折,相邻韧带及关节囊有无撕裂。

结果

(1)椎板撑开实验中,当椎板撑开8、10、12 mm时,椎管底壁显露宽度分别为(10.63±0.59)mm、(13.92±0.79)mm、(17.81±1.10)mm,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60, P<0.01)。20个椎体单元因椎板撑开导致骨折的撑开宽度为11.8~16.5(14.26±1.34)mm。其中,5个发生同侧椎弓根骨折,4个为对侧椎板骨折,11个为对侧椎弓根骨折。(2)模拟手术操作,椎板撑开8 mm组,因操作受限,均未能完成手术操作实验。椎板撑开10 mm组和12 mm组,均可以完成椎管内硬脊膜切开及缝合、马尾神经充分探查等操作,后者较前者操作自由度更高。模拟手术操作后,检查手术节段未见骨折和椎体间韧带及关节囊撕裂。

结论

旁正中椎板劈开复位术进行腰椎椎管内手术,具有一定可行性和有效性;椎板撑开10~12 mm是相对安全有效的工作距离。

其他文献
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是常见的穿刺点并发症,多采用开放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本文介绍1例采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成功封闭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破口的病例,该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大大降低开放手术的可能。
下腔静脉漂浮血栓及肾错构瘤-下腔静脉漂浮瘤栓患者不仅临床表现不同,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两者的回声强弱、形态是否规整、边界是否清晰、与下腔静脉是否存在黏附等方面比较两者的不同,为临床明确诊断、治疗及术后观察、随访等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A型夹层发生后升主动脉直径及假腔直径变化等特征,确定夹层术前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住院的急性A型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患者主动脉增强CT影像资料,包括患者窦部、升主动脉及弓近端总直径及假腔直径,运用竞争风险分析方法确立夹层破裂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根据排除标准,共794例患者纳入研究,以夹层破裂与否将患者分为术前破裂组[90
2019年3月17日,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2019ACC/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该指南主要对血糖、血脂、血压的管理和抗血小板治疗等的一级预防提出了推荐建议。本文基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重点对指南给出的使用药物进行一级预防的推荐意见进行解读,以期相关领域的医务人员能更好地理解和遵循指南。
超声在血透通路术前诊断、术中定位操作、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的优势,是通路医师的必备技能。超声引导腔内技术无需特殊设备,可在床旁进行,适合内瘘并发症处理要求速度快的特点,同时避免造影剂应用,具备实时显示、多角度影像,费用低廉等优点,临床实践证明安全有效,可应用于穿刺入路、狭窄或闭塞病变及假性动脉瘤的治疗。其操作流程与常规放射引导腔内技术,各有优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更注重整体,超声在细节更胜一筹,临床需
长期血液透析主要依靠自体动静脉内瘘和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可靠的血管通路对于血液透析至关重要。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PTA)已经成为血液透析通路内膜增生性狭窄的标准治疗。然而使用常规PTA球囊、高压及聚力球囊等对此类病变治疗后其短期内再狭窄率仍然较高。近期研究及荟萃分析显示药物涂层球囊在该领域显示出令人鼓舞的应用前景。
血透通路的维护是指在其建立之后,保证其通畅并满足透析需求的措施。血透通路全周期管理则包含对血透通路建立方式、位置、时机的规划,通路建立后穿刺、使用的设计和规范管理,规律随访监测及失功后后续通路的规划设计。目前,由于国内各级医院血透通路维护与管理水平的不均衡、不规范、不系统的问题,限制了患者预后,亟需意识层面上的重视和实践层面上的坚持,以提升中国血透通路的维护和管理水平。
目的总结应用预置导丝辅助的可控性预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经验,评估其治疗正常锚定区不足的胸主动脉疾病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采用可控预开窗TEVAR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SA)的47例胸主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并发症发生率、临床驱动的靶病变再手术率(CD~TLR)及死亡率。结果所有弓上分支获得重建,术中支架释放
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诊断婴儿痉挛症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男,1岁3个月,因"反复抽搐9月余"入院,家族史及出生史无特殊,生长发育史落后。最初以痉挛发作为发作表现,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未见明显异常,经促皮质素治疗2周后惊厥仍有反复发作,先后加用氨己烯酸及其他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3个月后查头颅弥散加权成像(DWI)发现双侧丘脑及海马对称异常信号,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成人大脑皮质厚度的偏侧性差异。方法前瞻性研究。2017年9月—2018年12月寿光市人民医院CT磁共振室招募右利手汉族21~80岁的健康志愿者360人,分为青年组(21~40岁)、中年组(41~60岁)、老年组(61~80岁)三个年龄段组,采用3.0 T MR对志愿者行颅脑扫描,获取原始数据。使用FreeSurfer脑成像软件分析,获得左右大脑半球、各感兴趣区脑回皮质的厚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