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胜利的惨烈“一战”

来源 :党员生活·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4年夏天,萨拉热窝的一场谋杀,毫无征兆地将欧洲主要国家拖入一场世界大战。
  在萨拉热窝,就在斐迪南被刺杀的第二天,奥匈帝国总参谋长康拉德就下令立即进行军事动员;外交大臣也叫嚷:“现在是到了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时候了。”德皇威廉二世得知这一消息后疯狂叫嚷:“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在协约国方面,俄法两国公开表示支持塞尔维亚并履行协约国的相互义务。
  奥匈帝国于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塞尔維亚被迫进行抵抗,奥塞两国首先开战。
  接着各帝国主义大国纷纷宣布总动员。当俄国于7月30日宣布战争动员后,法国于8月1日宣布了战争动员,德国立即做出反应,于8月1日对俄宣战,3日对法宣战,4日袭击了比利时。随即英国也宣布参战。这样,经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相互宣战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展开了。
  在西线,超过100万德国陆军按照“施里芬计划”入侵比利时,挺进法国,意图速战速决在马恩河受阻。协约国于法国马恩河地区的决战粉碎了同盟国速战速决的美梦,也使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此变成一场血腥、冗长、消耗性的堑壕战。此后3年半里,双方对峙的情况不曾有过重大改变。这就是西线。西线战事从此成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杀戮战场:几百万人隔着沙袋筑起壁垒,彼此虎视,日夜在战壕里面,人鼠同居,将领们一再想要突破对峙的僵局,攻击令一下,便是几周时间无休止的炮火轰击和机枪扫射,之后举目狼藉,到处是泥浆满身的弃尸。德军在1916年曾试图突破凡尔登防线,但没有得逞;英方在索姆河发动攻击那一仗,则牺牲了42万人,其中有6万人在头一天攻击行动中丧命。正是这场异常惨烈的战役,开启了自“一战”才有的人类大屠杀时代。
  1917年4月,美国借口“齐默尔曼电报”而向德国宣战,圣米迦勒攻势是关键转折点。美国的加入,也从此改变了20世纪历史的面貌,此后,美国将源源不断的谷物、肉类、油脂与副食品输入英国与法国,能轻松弥补德国潜艇每月击沉协约国商船50万吨所带来的缺口。1917年,沙皇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大战。德军全力突破西线的防御,再度向巴黎进发,美军大力增援,装备不断涌入,才解救了协约国。德军最后一搏,于1918年夏发动攻势,不消几周,大战就告终了。
  回头审视,俄国和奥地利在战况紧急时,曾一再恳求友国考虑和谈;英法在财政濒临崩溃时,亦考虑过停战;美国在1917年也提出“没有胜利的和平”。但最后各国仍坚持一决胜负,哪怕面对毁灭性的损失。其原因在于,当时的战争,奉行“胜者通吃”和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目的在赢得霸权和优势地位,其野心没有尽头。
  从“一战”开始,总体战的形态已成形,英国动员了12.5%的男子入伍,德国动员了15.4%,法国动员人数几乎达17%。战争规模已达到超乎人类想象的程度:拿破仑在1806年以全部不过1500发弹药,打垮了普鲁士军队,赢得耶拿会战。可是到“一战”前,法国的军工生产计划一天就是1万发到1.2万发子弹,到了战争末期,甚至高达每日20万发之数。
  战争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在欧洲,德、法矛盾尖锐。在远东,日、美矛盾加剧。这些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引发播下火种。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声称遭遇了“中年危机”。有专家认为,这些年轻人的“中年危机”既是主观化的,也是被放大了的,是自己吓自己。  三十而立?  为了早日实现财富自由的人生目标,在北京某机关工作的小王已尝试过很多种道听途说而来的“致富捷径”。  他在工作之余开过一家售卖家乡特色小吃的微店,大张旗鼓地准备了厨具、食材、全自动真空包装机和漂亮的礼盒,无奈销量不佳,这次创业轰轰烈烈地失败
期刊
癸巳年腊月十三,江湖有波澜。  太极派掌门吴公仪、白鹤派掌门陈克夫此前于报纸笔战胜负难分,遂签下“各安天命”之生死状,相约澳门比武。  当天香港《新晚报》的大标题是“两拳师四点钟交锋,香港客五千人观战”;小标题为“高庆坊快活楼茶店酒馆生意好,热闹景象如看会景年来甚少见”——高庆坊、快活楼皆赌场名,比武之事,引群情骚动,故澳门的赌场也跟着大发横财。  《新晚报》时任总编罗孚回忆,“尽管只不过打了几分
期刊
对于美国和阿富汗政府来说,这是一场真正的噩梦。  策划者之外,没人想到,刺杀能距离阿富汗的权力中心如此之近——就在驻阿富汗美军和北约部队最高指挥官奥斯汀·米勒上将身前几米远,卫队中突然有人举起手中的冲锋枪,对着高官群扫射。  “美军中最致命的人”  奥斯汀·米勒的军旅生涯,可以称得上传奇。“他是美军中最致命的人。”一名美军官员说。  1961年出生在夏威夷,1983年毕业于西点军校,此后35年的軍
期刊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最简单质朴的一个字,背后是民生之要、执政之基。党中央研究决定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进一步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地位,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民为国基,谷为民命。”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超过6亿吨, 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粮食安全的综合保障能力全面提高。如今,在保障人
期刊
近日,西藏实施首个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项目。那曲市尼玛县荣玛乡的牧民,跨越1000多公里,从平均海拔5000米的藏北高原,搬迁到海拔3800米的拉萨近郊,在雪域高原上演了一场“藏北牧民南迁”的人类迁徙新篇章。  迁出地:自然生态环境恶劣  作为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西藏脱贫攻坚战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是高海拔地区。  2017年4月,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指挥部通过《西藏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试
期刊
有一则故事。二战时,一个波兰农民把一个犹太人藏在家中的地窖里,直到战争结束,这个犹太人得以幸免。以色列建国后,这位波兰农民被视为英雄请到耶路撒冷,人们问他,你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一个犹太人,他说:“我不知道犹太人是什么,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越是简单的人越能给出最真诚的答案,在这位农民的眼里,人就是人,并不因各种复杂条件的修饰而有所区别。给人分门别类、贴以标签,成了现今社会的普遍习惯:文艺青
期刊
法庭里坐了60多人,气氛自始至终都比较安静。庭审持续了大约3个半小时,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无论原告还是被告,语气都是尖锐但不失平和的。  这是8月28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二办公区第一法庭。这个由7人组成的大合议庭将审理中国第一例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预防性公益诉讼。原告是民间组织,两家被告是一个水电站的建设方。而真正的“原告”,是一个光彩夺目但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物种——绿孔雀。  法庭将裁定,这种被列
期刊
在新疆和静县烈士公墓里,一些墓碑是“孤独”的。墓碑的主人们在修建南疆铁路时牺牲,此后,他们一直在等待着亲人的出现。  今年6月,一位叫魏聚增的烈士等来了团聚的时刻。1974年,魏聚增参与了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段的修建,他在执行一次爆破任务时牺牲,时年22岁。  入伍  2018年6月6号这天,没到六点,魏聚生就醒了。 简单洗漱后,魏聚生换上那套特意准备的黑色西服,和弟弟魏聚增几十年没见了,他想穿
期刊
台风“山竹”走了,留下了大风大雨的记录。  2018年9月16日17时在广东省江门市台山沿海登陆,速度45米/秒,相当于时速162公里飞驰的汽车。  资料显示,登陆广东的台风中,“山竹”造成的陆面大风影响范围最广、大风影响持续时间最长、阵风风速最大,是真正“风王”。  “山竹”走了,也留下了损害。  截至9月18日17时,“山竹”造成广东、广西、海南、湖南、贵州5省份近300万人受灾,5人死亡,1
期刊
在第一年工作的下半年,李柔嘉最常说的一句話是:“还剩一年了,赶紧混个京户,快快滚蛋。”  “三年青春换一个京户”  采育镇位于北京市东南部大兴区境内,从北京三环以里到采育,用时大约三个小时。李柔嘉,工科硕士背景,毕业前夕,北京有一家研究院要签她,一年保底20万,将来有机会去国外进修。但签合同时,她犹豫了。  原因是研究院没有办法解决北京户口,因为进京指标满了。这时,另一个选择摆在她面前:去采育当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