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4年夏天,萨拉热窝的一场谋杀,毫无征兆地将欧洲主要国家拖入一场世界大战。
在萨拉热窝,就在斐迪南被刺杀的第二天,奥匈帝国总参谋长康拉德就下令立即进行军事动员;外交大臣也叫嚷:“现在是到了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时候了。”德皇威廉二世得知这一消息后疯狂叫嚷:“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在协约国方面,俄法两国公开表示支持塞尔维亚并履行协约国的相互义务。
奥匈帝国于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塞尔維亚被迫进行抵抗,奥塞两国首先开战。
接着各帝国主义大国纷纷宣布总动员。当俄国于7月30日宣布战争动员后,法国于8月1日宣布了战争动员,德国立即做出反应,于8月1日对俄宣战,3日对法宣战,4日袭击了比利时。随即英国也宣布参战。这样,经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相互宣战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展开了。
在西线,超过100万德国陆军按照“施里芬计划”入侵比利时,挺进法国,意图速战速决在马恩河受阻。协约国于法国马恩河地区的决战粉碎了同盟国速战速决的美梦,也使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此变成一场血腥、冗长、消耗性的堑壕战。此后3年半里,双方对峙的情况不曾有过重大改变。这就是西线。西线战事从此成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杀戮战场:几百万人隔着沙袋筑起壁垒,彼此虎视,日夜在战壕里面,人鼠同居,将领们一再想要突破对峙的僵局,攻击令一下,便是几周时间无休止的炮火轰击和机枪扫射,之后举目狼藉,到处是泥浆满身的弃尸。德军在1916年曾试图突破凡尔登防线,但没有得逞;英方在索姆河发动攻击那一仗,则牺牲了42万人,其中有6万人在头一天攻击行动中丧命。正是这场异常惨烈的战役,开启了自“一战”才有的人类大屠杀时代。
1917年4月,美国借口“齐默尔曼电报”而向德国宣战,圣米迦勒攻势是关键转折点。美国的加入,也从此改变了20世纪历史的面貌,此后,美国将源源不断的谷物、肉类、油脂与副食品输入英国与法国,能轻松弥补德国潜艇每月击沉协约国商船50万吨所带来的缺口。1917年,沙皇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大战。德军全力突破西线的防御,再度向巴黎进发,美军大力增援,装备不断涌入,才解救了协约国。德军最后一搏,于1918年夏发动攻势,不消几周,大战就告终了。
回头审视,俄国和奥地利在战况紧急时,曾一再恳求友国考虑和谈;英法在财政濒临崩溃时,亦考虑过停战;美国在1917年也提出“没有胜利的和平”。但最后各国仍坚持一决胜负,哪怕面对毁灭性的损失。其原因在于,当时的战争,奉行“胜者通吃”和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目的在赢得霸权和优势地位,其野心没有尽头。
从“一战”开始,总体战的形态已成形,英国动员了12.5%的男子入伍,德国动员了15.4%,法国动员人数几乎达17%。战争规模已达到超乎人类想象的程度:拿破仑在1806年以全部不过1500发弹药,打垮了普鲁士军队,赢得耶拿会战。可是到“一战”前,法国的军工生产计划一天就是1万发到1.2万发子弹,到了战争末期,甚至高达每日20万发之数。
战争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在欧洲,德、法矛盾尖锐。在远东,日、美矛盾加剧。这些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引发播下火种。
在萨拉热窝,就在斐迪南被刺杀的第二天,奥匈帝国总参谋长康拉德就下令立即进行军事动员;外交大臣也叫嚷:“现在是到了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时候了。”德皇威廉二世得知这一消息后疯狂叫嚷:“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在协约国方面,俄法两国公开表示支持塞尔维亚并履行协约国的相互义务。
奥匈帝国于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塞尔維亚被迫进行抵抗,奥塞两国首先开战。
接着各帝国主义大国纷纷宣布总动员。当俄国于7月30日宣布战争动员后,法国于8月1日宣布了战争动员,德国立即做出反应,于8月1日对俄宣战,3日对法宣战,4日袭击了比利时。随即英国也宣布参战。这样,经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相互宣战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展开了。
在西线,超过100万德国陆军按照“施里芬计划”入侵比利时,挺进法国,意图速战速决在马恩河受阻。协约国于法国马恩河地区的决战粉碎了同盟国速战速决的美梦,也使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此变成一场血腥、冗长、消耗性的堑壕战。此后3年半里,双方对峙的情况不曾有过重大改变。这就是西线。西线战事从此成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杀戮战场:几百万人隔着沙袋筑起壁垒,彼此虎视,日夜在战壕里面,人鼠同居,将领们一再想要突破对峙的僵局,攻击令一下,便是几周时间无休止的炮火轰击和机枪扫射,之后举目狼藉,到处是泥浆满身的弃尸。德军在1916年曾试图突破凡尔登防线,但没有得逞;英方在索姆河发动攻击那一仗,则牺牲了42万人,其中有6万人在头一天攻击行动中丧命。正是这场异常惨烈的战役,开启了自“一战”才有的人类大屠杀时代。
1917年4月,美国借口“齐默尔曼电报”而向德国宣战,圣米迦勒攻势是关键转折点。美国的加入,也从此改变了20世纪历史的面貌,此后,美国将源源不断的谷物、肉类、油脂与副食品输入英国与法国,能轻松弥补德国潜艇每月击沉协约国商船50万吨所带来的缺口。1917年,沙皇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大战。德军全力突破西线的防御,再度向巴黎进发,美军大力增援,装备不断涌入,才解救了协约国。德军最后一搏,于1918年夏发动攻势,不消几周,大战就告终了。
回头审视,俄国和奥地利在战况紧急时,曾一再恳求友国考虑和谈;英法在财政濒临崩溃时,亦考虑过停战;美国在1917年也提出“没有胜利的和平”。但最后各国仍坚持一决胜负,哪怕面对毁灭性的损失。其原因在于,当时的战争,奉行“胜者通吃”和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目的在赢得霸权和优势地位,其野心没有尽头。
从“一战”开始,总体战的形态已成形,英国动员了12.5%的男子入伍,德国动员了15.4%,法国动员人数几乎达17%。战争规模已达到超乎人类想象的程度:拿破仑在1806年以全部不过1500发弹药,打垮了普鲁士军队,赢得耶拿会战。可是到“一战”前,法国的军工生产计划一天就是1万发到1.2万发子弹,到了战争末期,甚至高达每日20万发之数。
战争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在欧洲,德、法矛盾尖锐。在远东,日、美矛盾加剧。这些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引发播下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