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那童趣

来源 :小星星·高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009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间地头,山野深处,绿水流淌的河岸边,含羞带露的青草上,纯真的童年在那翩翩起舞。粗布织成的衣袖间泥水点点,举袖一擦,红扑扑的脸蛋上小花猫般。此时,同伴们嘲弄的笑声都显得那么的可爱、天真,惹人不觉心头一动,多美好的童真啊!在乡村劳作中,仍有那供童年玩耍的纸鸢,随着那徐徐的炊烟升到了晚霞的臂弯,哦,在那一声声唤归声中,山野童年的夜,静了!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注释
  1.艇:轻便的船。
  2.采:摘取;收集。
  3.解:懂得
  4.浮萍:池塘里的水草。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可信。整首诗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令人读后忍俊不禁。诗人在诗中叙述了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把一个充满童趣的画面和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娃娃形象写得活灵活现。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
  1.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2.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3.莓:一种小草。
  4.苔:苔藓植物。
  5.借问:向人打听。
  6.应:理睬。
  赏析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只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人迹罕至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还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作了铺垫。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并非对路人的问话漠不关心,而是害怕把鱼惊散。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更使诗作意味深长!
  
  四时田园杂兴
  (南宋)范大成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1.杂兴: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
  2.耘田:锄草。
  3.绩麻:把麻搓成线。
  4.童孙:幼小的孙子。
  5.未解:不能,不会。
  6.供:担任,担负。
  7.傍:靠近。
  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宛如农村生活的长幅画卷。本篇是其中的一首,写的是夏日村庄的生活场景:男耕女织,日夜操劳,虽然辛苦,却也其乐陶陶。最精彩的是后两句。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农村孩子的游戏,也多是模仿大人的劳动。一个“学”字,透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极富生活情趣。诗中没有出现老人的形象,但称农夫、农妇为“儿女”,称小孩为“童孙”,分明是老农的口吻,是一位老祖父眼中的农家乐事图。这里有写实的成分,更蕴含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理想。语言通俗浅显,文笔清新轻巧,使人由景见情,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誗注释
  1.村居:住在农村。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3.醉:迷醉,陶醉。
  4.散学:放学。
  5.鸢: 老鹰。
  赏析
  《村居》描写出的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的、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农村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