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登博:语言习得计划:时代转移和市场中和——广州语言情况的发展

来源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c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1月21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邀请范登博教授(Marinus vail den Berg)做了一场社会语言学讲座,讲座题目为“语言习得计划:时代转移和市场中和——广州语言情况的发展”。范教授是荷兰知名汉学家,现任职于荷兰莱顿大学,并受聘暨南大学客座教授、海外华语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他以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开展汉语研究见长,对中国台湾、上海、广州等地区的语言状况都有细致的研究。本场报告就是他对广州当前语言使用情况的最新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本文指出,对语言机能的解释需要跨多学科知识的共同运用,跳出了原来语言范围的狭窄领域.HCF对语言机能(FL)做出了新的分类(FLB和FLN)和解释,提出了新的假设(仅FLN为人类特有)
N1(的)N2比喻结构属于隐喻范畴,理解此类结构的关键是确定其喻解.考察发现其喻解是喻体名词的性质义,该义是在 “物体-性状”认知框架内,物体转指性状的结果.并且转指性状联想
目前国内对隐喻研究更多的侧重于它的积极作用;而很少人关注隐喻投射的潜在消极影响。本文试图通过举例分析,从认知层面和语用层面对隐喻投射的潜在负面影响和误导性所在进行论
2007年4月27日,国际双语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华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班招教授应邀在华文学院为师生们作了一场题为“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国走向世界”的学
海外华侨华人素有重视华文教育的传统,近年来华文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为满足海外日益增长的师资需求,2004年9月,暨南大学向教育部申报开设主要面向海外招生的华文教育本科专业;200
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阐明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建立专题学习网站的必要性及应注意的问题,以<走近大熊猫>为例介绍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设计专题学习网站的思路及方
2005年1月8日~11日,由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学院、香港大学言语及听觉科学系、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学系以及北京师范
第二场报告题为“中国人、荷兰人和美国人之间英语元音声学特征的对比研究”.报告中,van Heuven教授又讲述了中国、荷兰、美国3个国家的受试人英语元音发音的声学特征及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