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小麦基因型对土壤钾的吸收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quanche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用了7个不同小麦基因型,进行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基因型对钾的吸收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钾水平条件下,它们吸收利用土壤中的钾大部分来自非交换性钾源,其中矿物钾差异比较显著.在低钾条件下,吸收矿物钾量的比例差异大于高钾条件下吸收的矿物钾比例.因此,在缺钾土壤中,不同小麦基因型吸收矿物钾的量是筛选其耐低钾能力的重要指标.本试验初选出晋麦31号为耐低钾基因型.
其他文献
内源性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和一氧化氮类似,是近10年研究证实的重要的生物调节物质,具有传递细胞间信息、调节细胞功能的作用,因而作为体内合成内源性CO的唯一酶系
五莲县地处鲁东南,共有人口50.3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0%,全县有工矿企业200余家,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为了解我县企业的劳动卫生状况,加强劳动卫生管理,我们于1999年9月~11月对我
采用不同功率密度和辐照时间的He-Ne激光处理小麦萌动种子,研究了其早期的生物学效应.结果显示:一定剂量的He-Ne激光辐照能促进小麦的萌发,并使其中的可溶性蛋白合成及RNA含
本文首次提出采用三酸作为缓冲液,对洛美沙星进行紫外光谱的扫描,发现在酸性条件下,洛美沙星的紫外吸收增强,其最大吸收波长为286nm,药物浓度在3.0mg/L~21.0mg/L(r=0.9995)范
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19、27岁,于2000年10月16日11时30分在食堂食用空心菜,饭后约1 h 27岁患者出现流涎、多汗、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全身乏力、视物模糊,2 h后19
以多聚磷酸(PPA)为催化剂和反应溶剂,氯乙酸为酰化剂,对二苯并-18-冠-6进行酰化,成功地合成了双氯乙酰取代二苯并-18-冠-6.产物由IR、MS和元素分析鉴定了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