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睡眠质量分析

来源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jun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9年2月至1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科选取156例进入周期的IVF-ET女性患者进行调查,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中文版(Chinese version of the Emotional Regulation Self-efficacy Scale,RES-C)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调查其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睡眠质量,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156例IVF-ET患者的低睡眠质量检出率为44.9%(70/156),显著高于正常人(13.20%~33.92%);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不孕年限、是否重复周期等与低睡眠质量相关(P=0.004,P=0.013,P=0.014,P=0.007,P=0.00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得分(38.51±8.74)低于常模(45.08±6.96)(t=-9.360,P<0.001);PSQI总分(7.56±1.81)显著高于常模(2.52±1.60)(t=16.076,P<0.001),除催眠药物该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P<0.00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分与PSQI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564,P<0.00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不孕年限和年龄对IVF-ET患者的睡眠质量有预测作用。

结论

行IVF-ET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偏低,临床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高患者对情绪调控的能力,切实改善其睡眠质量,以期达到更好的助孕治疗结局。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血常规(WBC)、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9?2019年9月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100例,均接受WBC、C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