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模式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主要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表现为以体育兴趣和个人身体素质等要素为划分标准进行分层教学,基于学生实际情况分层,再根据各教学层次学生的特征制定体育教学计划,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分层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本文浅要地探析了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应用,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分层教学;运用
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是当前教育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未来国家和社会的走向。身体健康是小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然后根据多项调查显示,当前我国青少年儿童的体质普遍较弱,这与体育锻炼的缺乏是分不开的。小学体育课是小学生形成体育意识,增强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要提高小学体育课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以此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身体体质。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身体素质状况之间是存在明显的差异的,同时学生的兴趣以及体育学习接受能力都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根据客观事实应用分层教学模式,适用个体化差异,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目标。
一、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体育教学都是采用的班级授课制,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都是采用的统一化方式,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辅导教学以及最后环节的教学评价都是以班级为单位,统一标准。一方面在这样的班级制中会存在体育学强生和学弱生,在学习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刀切,统一教学就会造成学习能力强的得不到满足,学习能力弱的完不成任务,很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对体育学习和锻炼丧失兴趣。另一方面在班级中学生的实际体质情况是存在差别的,他们的体育强度接受的接受能力都不同,体质弱的学生可能无法适应统一教学中体育活动,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还可能造成安全上的问题。此外,班级中学生的体育兴趣之间也有差异,小学生的兴趣广泛,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都喜欢不同的体育项目活动,这也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挑战。总之,当前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开展个性化教学,教学方法的选择缺乏阵地性,从而降低了小学体育教学的效果,达不到素质教育的目标。转变体育教学观念,革新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学生分层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应用分层教学模式首先是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客观实际状况,分层教学的关键在教学对象的把握,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体育兴趣以及体育基础等方面都是制定分层教学计划前的重点问题。学生分层的标准可以依据以上方面进行归类,尤其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标准十分重要。
在学生个体素质方面,学生体质以及运动机能的不同使得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呈现出不同的状况,为了适应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化,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就應当以此为标准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活动内容可以根据层次灵活变化。如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持久耐力跑项目,身体素质好的可以在三分多就可以跑完800米,而身体素质较弱的同学4分钟也跑不完全程,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身体素质好的划分为一组,身体素质弱的划分为一组,分层分组训练的,为身体素质好的那层同学制定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以激发潜能为主,让这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跑得更快,对于身体素质较弱的那组则根据基本的要求进行训练,逐渐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此基础上慢慢地提高训练要求。
在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对于体育的学习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接受和学习的能力也存在差异化,学习能力强的能够很快掌握一项体育运动的要领,学习能力稍弱的则会慢一点,以学习能力为标准来分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在体育课上都得到自我满足,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强的可以提高要求,学习能力弱的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在达标的基础上慢慢提升。
2.教学分层
教学分层可以以学生的差异化和个性化进行,也可以以课程或是教材为标准进行划分。根据课程划分如长跑训练可以划分为快中慢三个层次,力量练习则可以划分为强中弱三个层次,根据课程目标可以分为总体、阶段和课次三个层次的,根据体育教材进行划分则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分层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体育教材的变化而变化,教学的内容,难度也就存在差异,以内容难度来划分对于简单的可以适当加快进度,对于较难的内容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地放慢脚步,调整教学步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难度的差异性。从教学方法上也可以进行分层,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分层需要注意一方面以学生为中心,另一方面注重层次的连续性和灵活性,此外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着力点,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合理评价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其中一个重要点是需要合理评价,就是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和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对最终学生学习和锻炼取得的效果要进行合理评价,分层教学中不用层次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评价方式,不能以对身体素质好、学习能力强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身体素质较弱、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做到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评价,不用统一标准去评价,才能激发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兴趣。评价分层是分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真正践行。
结束语
总之,体育教学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提高小学体育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分层教学就是重要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 李冬梅,李乾未.小学体育课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09):12.
[2] 肖微,包大鹏,付明.“分层合作——研究性”教学模式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2):21-22.
[3] 龚建华.关于“体育课堂中分层教学方法”的研究[J].运动,2016(16):44-45+119.
[4] 白松.体育课“分层”教学模式探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90-91.
关键词:小学体育;分层教学;运用
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是当前教育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未来国家和社会的走向。身体健康是小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然后根据多项调查显示,当前我国青少年儿童的体质普遍较弱,这与体育锻炼的缺乏是分不开的。小学体育课是小学生形成体育意识,增强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要提高小学体育课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以此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身体体质。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身体素质状况之间是存在明显的差异的,同时学生的兴趣以及体育学习接受能力都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根据客观事实应用分层教学模式,适用个体化差异,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目标。
一、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体育教学都是采用的班级授课制,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都是采用的统一化方式,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辅导教学以及最后环节的教学评价都是以班级为单位,统一标准。一方面在这样的班级制中会存在体育学强生和学弱生,在学习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刀切,统一教学就会造成学习能力强的得不到满足,学习能力弱的完不成任务,很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对体育学习和锻炼丧失兴趣。另一方面在班级中学生的实际体质情况是存在差别的,他们的体育强度接受的接受能力都不同,体质弱的学生可能无法适应统一教学中体育活动,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还可能造成安全上的问题。此外,班级中学生的体育兴趣之间也有差异,小学生的兴趣广泛,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都喜欢不同的体育项目活动,这也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挑战。总之,当前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开展个性化教学,教学方法的选择缺乏阵地性,从而降低了小学体育教学的效果,达不到素质教育的目标。转变体育教学观念,革新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学生分层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应用分层教学模式首先是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客观实际状况,分层教学的关键在教学对象的把握,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体育兴趣以及体育基础等方面都是制定分层教学计划前的重点问题。学生分层的标准可以依据以上方面进行归类,尤其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标准十分重要。
在学生个体素质方面,学生体质以及运动机能的不同使得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呈现出不同的状况,为了适应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化,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就應当以此为标准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活动内容可以根据层次灵活变化。如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持久耐力跑项目,身体素质好的可以在三分多就可以跑完800米,而身体素质较弱的同学4分钟也跑不完全程,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身体素质好的划分为一组,身体素质弱的划分为一组,分层分组训练的,为身体素质好的那层同学制定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以激发潜能为主,让这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跑得更快,对于身体素质较弱的那组则根据基本的要求进行训练,逐渐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此基础上慢慢地提高训练要求。
在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对于体育的学习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接受和学习的能力也存在差异化,学习能力强的能够很快掌握一项体育运动的要领,学习能力稍弱的则会慢一点,以学习能力为标准来分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在体育课上都得到自我满足,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强的可以提高要求,学习能力弱的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在达标的基础上慢慢提升。
2.教学分层
教学分层可以以学生的差异化和个性化进行,也可以以课程或是教材为标准进行划分。根据课程划分如长跑训练可以划分为快中慢三个层次,力量练习则可以划分为强中弱三个层次,根据课程目标可以分为总体、阶段和课次三个层次的,根据体育教材进行划分则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分层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体育教材的变化而变化,教学的内容,难度也就存在差异,以内容难度来划分对于简单的可以适当加快进度,对于较难的内容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地放慢脚步,调整教学步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难度的差异性。从教学方法上也可以进行分层,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分层需要注意一方面以学生为中心,另一方面注重层次的连续性和灵活性,此外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着力点,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合理评价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其中一个重要点是需要合理评价,就是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和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对最终学生学习和锻炼取得的效果要进行合理评价,分层教学中不用层次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评价方式,不能以对身体素质好、学习能力强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身体素质较弱、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做到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评价,不用统一标准去评价,才能激发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兴趣。评价分层是分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真正践行。
结束语
总之,体育教学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提高小学体育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分层教学就是重要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 李冬梅,李乾未.小学体育课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09):12.
[2] 肖微,包大鹏,付明.“分层合作——研究性”教学模式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2):21-22.
[3] 龚建华.关于“体育课堂中分层教学方法”的研究[J].运动,2016(16):44-45+119.
[4] 白松.体育课“分层”教学模式探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