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2015年莱州市大雾变化特征分析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yilia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选用1971—2015年萊州市的大雾观测资料,统计分析莱州市近45年的大雾变化特征及大雾日的相对湿度特征,结果表明:莱州市大雾多出现在夜间,消散时段主要集中在8:00—12:00,年平均大雾日数为6.6 d。一年中大雾主要出现在12月至翌年2月,占全年雾日的60.1%,其中12月出现雾日最多,6月最少;大雾的年际变化较大,1992年和2015年大雾日数最多,均为17 d,而2005年无大雾日;大雾的年代际变化趋势不是很明显,1980年代大雾日数最多,1980年代之后略有减少;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出现大雾的概率最高。
  关键词 大雾;变化特征;相对湿度;山东莱州;1971—2015年
  中图分类号 P468.0 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5-0242-02
  随着近年来高速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大雾已成为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1]。同时,冬季大雾天气伴随的重污染日时有发生,严重危害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研究大雾天气的变化特征及有关影响因子对预报、预防大雾天气意义重大[2]。该文根据莱州市气象局1971—2015年的大雾观测资料,统计近45年大雾日、月、季和年变化特征,以为提高大雾的预报准确率、减少大雾天气造成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所用资料来源于莱州市气象局1971—2015年的大雾观测资料,统计近45年大雾日、月、季和年变化特征。大雾日统计方法:以20:00为日界,1 d内只要有1次或1次以上记录有雾统计为1个大雾日,对跨越20:00的大雾按2个大雾日统计。四季划分为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至翌年2月)。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雾的变化特征
  2.1.1 大雾的日变化特征。莱州市属于国家一般气象站,以20:00和8:00为日界统计大雾的日变化规律,由图1可以看出,76.4%的大雾开始时间为20:00至翌日8:00,8:00之后(即白天段)开始的只占23.6%。而33.8%的大雾在8:00之前消散,66.2%的大雾在8:00之后消散。这是由于日出后,近地面气温上升,雾滴汽化,同时低空逆温层逐渐破坏[2]。
  2.1.2 大雾的月、季变化特征。莱州市近45年平均大雾日数为6.6 d,12个月均可不同程度的出现。其中12月出现雾日占全年的24.0%,1月、2月分别占全年雾日的19.6%、16.6%;6月最少,45年来出现雾日2 d,仅占全年的0.7%(图2)。
  莱州市大雾的季节分布明显。其中冬季出现雾日最多,平均为4.0 d,占全年雾日的60.1%;秋季次之,为1.2 d,占全年雾日的18.2%;春季第三,为1.1 d,占全年雾日的16.6%;夏季最少,为0.3 d,仅占全年雾日的5.1%。主要原因:秋、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易形成降水,从而产生大雾;冬季夜间气温下降幅度较大,增大了近地层相对适度,易形成逆温层;在大陆高压控制下,地面风力较弱,形成大雾[3];秋、冬季太阳辐射能力较弱,有利于保持下垫面的水分[4]。春季风大,空气干燥,不利于形成雾;夏季虽多雨,但气温较高,不利于近地面水汽凝结[5-7]。
  2.1.3 大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莱州市年平均大雾日数为6.6 d,但年际间差异很大。1992年和2015年出现雾日最多,均为17 d,且月最多出现8 d;2005年全年无大雾日;1975年、1988年、1995年均出现1 d雾日。从年代际变化来看,1970年代、1980年代、1990年代、2000年代平均雾日分别为6.6、7.8、6.3、5.5 d。可见,1980年代大雾日数最多,2000年代大雾日数最少,但总体变化趋势不是很明显,1980年代之后略有减少(图3)。
  2.2 大雾天气的相对湿度特征
  湿度是大雾形成的必备条件之一[8-9]。统计表明:出现大雾时,相对湿度在95%以上的占大雾总日数的68.9%,相对湿度在90%~95%之间的占大雾总日数的25.7%,相对湿度在85%~90%之间的占大雾总日数的5.4%,相对湿度在85%及以下时出现大雾的概率为0(表1)。
  3 结论
  (1)莱州市大雾多出现在夜间,消散时段主要集中在8:00—12:00。
  (2)年平均大雾日数为6.6 d。一年中大雾主要出现在12月至翌年2月,占全年雾日的60.1%,其中12月出现雾日最多,6月最少。
  (3)大雾的年际变化较大,1992年和2015年大雾日数最多,均为17 d,而2005年无大雾日。大雾的年代际变化趋势不明显,1980年代大雾日数最多,1980年代之后略有减少。
  (4)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出现大雾的概率最高。
  4 参考文献
  [1] 刘小宁,张洪政,李庆祥,等.我国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变化初步解释[J].应用气象学报,2005,16(2):220-229.
  [2] 贾汉奎,徐学义,张杰,等.泰安大雾时空变化特征[J].山东气象,2011,31(2):12-13.
  [3] 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1.
  [4] 张敏,孙青然,安丽华,等.聊城市大雾的气候特征分析[J].山东气象,2004(增刊1):25-26.
  [5] 杨金玲,孙衍晓. 招远地区大雾气候特征分析[J].贵州气象,2014(3):43-45.
  [6] 徐凤梅,康邵钧,余卫东.商丘雾变化的气候特征及天气分型[J].气象科技,2007(3):355-358.
  [7] 张杰,贾汉奎,徐学义.鲁中山区大雾气候特征[J].青海气象,2011(3):57-59.
  [8] 郑玉萍,李景林.乌鲁木齐近31年大雾天气气候特征分析[J].气象,2008(8):22-28.
  [9] 刘畅,高留喜,王西磊,等.山东省大雾的气候特征分析[J].山东气象,2014(2):26-31.
其他文献
摘要 介绍小叶女贞幼苗移栽繁育技术,包括种子采集、贮藏与处理、幼苗畦制作、播种、移栽、移栽后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叶女贞;幼苗移栽;繁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8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59-02  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为木犀科女贞属,常绿或半常绿灌木树种,别名小叶冬青、小叶水蜡等,该树种枝叶紧
摘要 研究了湿加松在水土流失区的种植表现,结果表明:湿加松的生长速度在同等条件下要明显优于马尾松和湿地松,从而为水土流失区大量引进和种植湿加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湿加松;生长量;树高;胸径;蓄积量;水土流失区  中图分类号 S791.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45-01  湿加松是湿地松和加勒比松杂交的后代,为了解和掌握湿加松在闽西地区特别是水
摘要 介绍种养结合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的特点,指出多元化的农牧结合能够有效促进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的形成,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的发展,提出具体措施,以指导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的发展。  关键词 生态养殖;健康养殖;循环经济;立体养殖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265-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脚步也在逐步加快,对
摘要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鲁南地区夏玉米上主要的病虫害,并且提出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化学防治措施,以期为夏玉米科学防治病虫害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夏玉米;病虫害;发生;综合防治;鲁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127-02  鲁南地区位于山东省南部,地跨东经116°48′30″~117°49′24″,北纬34°27′48″~3
摘要 龙门乡光映村是一个贫困村,在对该村扶贫现状、致贫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精准扶贫过程中发展集体经济的战略性措施和具体做法,以期为山区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精准扶贫;致贫原因;措施;云南永平;龙门乡光映村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7-0325-02  精准扶贫近年来在扶贫工作中常被提
摘要 以淮安慈缘禅寺植物景观设计为例,运用中国古典造园手法等相关理论对寺庙植物景观的研究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绿化以求突出中国佛教寺庙园林的特点,表现当代寺庙园林的风彩,创造出融园林、文化于一体的风景构图。  关键词 慈缘禅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  中图分类号 S757.2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172-02  Abstract Taking the p
摘要 通过多年试验研究,发现喷施甜柿促早剂可以使阳丰柿果成熟期提早10~20 d,使柿果着色提前,成熟期果皮着色程度远高于不喷促早剂处理的柿果;结合高光效树形、肥水管理和合理的疏蕾疏果等措施,形成了促进早熟、增进柿果着色、提高果实品质、增加甜柿生产经济效益的促早栽培技术。  关键词 甜柿;阳丰;促早;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
摘要 介绍了莜麦栽培区的概况,总结莜麦的营养价值、饲用价值及其生物学特性,并总结了乌兰察布市旱地莜麦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莜麦;应用价值;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内蒙古乌兰察布  中图分类号 S512.6.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5-0043-02  莜麦是我国华北北部、西北和云贵川等高寒地区的主要粮食、饲料和饲草作物,历年播种面积66.67万
摘要 为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生物质资源,缓解烤烟烘烤面临的成本攀升、污染严重的现状,综述了生物质能源在烤烟烘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研究表明,烤烟烘烤中应用生物质能源不仅有利于烤后烟叶品质的提升,降低烘烤成本,也能减少烤烟生产的烘烤污染。目前,生物质能源在烤烟烘烤中的应用形式有生物质型煤、生物质气化、生物质压块等,不同的应用形式均表现出较好的效果,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进行示范推广。  关键词 生物质能源;烤
摘要 从品种、播期、种植密度、施肥及气象条件等方面分析了2014年东港市小甸子镇玉米获得特大丰收的原因,以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增产原因;辽宁东港;小甸子镇;2014年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3-0071-01  东港市小甸子镇位于丹东市西南部,是一个水旱田兼有的地区,旱田基本种植的作物是玉米,每年种植面积在2 000 hm2左右。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