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生命活力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opy1022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只有把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放在心中,尊重生命个体,才能培养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语文课程中有相当多的教育资源,对引导学生发现自我、热爱生活以及培养学生积极乐观、不畏困难的勇气都有积极作用,对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关键词:语文活动 阅读 写作 生命活力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只有把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放在心中,尊重生命个体,才能培养出热爱生命、熱爱生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初中阶段的学科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语文课程中有相当多的教育资源,对引导学生发现自我、热爱生活以及培养学生积极乐观、不畏困难的勇气都有积极作用,对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具体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挖掘语文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生命活力。
  一、在语文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因被看见而保有活力。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人在获得了生理、安全的需求后,还有社交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巨大变化阶段。他们往往把自己当作大人,要求独立自主,要求人们尊重他们,在情感上不稳定,容易激动,在思考问题时,由于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够成熟,容易片面化。因此,出现了对老师和家长的话不那么爱听了,有什么心事也不愿和家长、老师交流的情况,遇到事情,总喜欢默默承受。根据初中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在教育工作中,要满足学生的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我班小陈同学在七年级刚入学时表现还不错,能按老师要求完成作业,课堂听课也很认真。但是开学后不久,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不愿意来上学。经过多方了解,我发现小陈不愿来上学总是发生在与家长产生矛盾后,他以这样激烈而又消极的方式来反抗长辈们的教育。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和老师都很为他着急。后来,我们在一堂语文课上,讲到了《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专题活动。借机针对同学们面对家庭关系的问题,我鼓励同学们提炼生活情境,选择一个典型场景,编成剧本,并且排演。课堂上,小陈与同学一起表演了小陈编排的剧本《手机之争》:父亲与儿子就儿子玩手机的问题,引发了一场家庭战争。表演完后,我请小陈站在父亲的角度,谈一谈他在处理手机问题上的感受。小陈说:“我扮演父亲角色时,我看到孩子不听劝,沉迷手机,非常着急,害怕孩子接触一些不良信息,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在说话的声音上就很大,想要让孩子不再玩手机。”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小陈进行了换位思考,开始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这次语文活动,融调查问卷,编写剧本,排演剧本,故事演讲,书信写作于一体,从多个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让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另一种方式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心中隐秘的一角得以被家长与老师看见,能及时得到家庭与学校的帮助,从而让自己从消极、悲观等不良情绪中走出,保持自身生命活力。
  二、在语文阅读中让每一个孩子学着看见而积累活力。
  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是阅读活动。培根《论读书》中谈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可以说,有选择的阅读,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个性与人格。然而,“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中学阶段的学生,对生活、对社会、对自然、对历史产生的感悟有限,容易与生活脱节,理解文本内容容易流于浅显与表面。因此,学生阅读需在教师指导下才能有所成效。对纪实类文本的阅读,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理事实、辩态度、获启迪这几个方面来阅读;对科普类作品的阅读,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这几个方面来阅读。
  例如:我班有这样一位女孩,父母离异,孩子爸爸不愿抚养姐弟中的任何一人,也不愿承担任何一个孩子的抚养费。不得已,孩子妈妈为了能多挣一点钱,远赴浙江服装厂打工。因此在日记里,她经常流露出孤独与自卑。在老师的关怀和鼓励下,这个女孩爱上了阅读,自此,她的心态与性格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她在《做一棵开花的草》的读后感中写道:“世界之大,包容千山万水,身处其中的我们,似一粒微尘,不被人注目,亦微不足道。渺小的我们,有谁愿意赋予我们以美好相待?我不知道。世界的繁华容不下我的狭小一隅,金字塔顶尖宠儿的光芒亦不曾来到过我的身旁,望着偌大的尘世繁华,我竟感到了丝丝的孤楚。 直到我遇见了它——《每一棵草都会开花》,身边的美丽从此被无限放大,我这才知道,每一点细小,都是美好”她在阅读活动中走出了自卑,汲取了经验与智慧,获得了生命的启示,并内化为自身的成长动力。
  “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不仅是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也为学生的生命之泉注入了汩汩清流,让他们带着智慧、带着诗意奔向远方。
  三、在语文写作中,让每一个孩子主动去看见而创造活力
  教育活动中,学生保持了活力、积累了活力,还得激发学生主动去创造、生成活力,使学生形成自己对学习生活的目标与追求,这是对学生一生的责任。激发学生创造活力,关键是要激发学生把自己的目标愿望变化为具体的行动,并且能持续不断地去落实行动,不断地去做的过程 。语文学习活动中的行动落实,还体现在写作活动中。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开发出不同的写作训练内容,让学生发现自然、认识自我、懂得责任。如: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依托,让学生学会观察自然景物,写出自然之趣;以《苏州园林》为依托,可以让学生认识事物,写出自然之理;以《纪念白求恩》为依托,可以让学生形成理智,写出理性之美。读与写、思考与写作的融合,让学生学会审视世界,审视自我,从而创造出生命活力。   在学习散文诗《金色花》时,学生有感于文章中的母子深情,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将诗歌进行了改写:“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 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 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 新叶上留下翩翩的舞蹈/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 /看着你工作 /我要轻轻地散发花香/ 在你做祷告的小庭院 /当你坐在窗前 /读《罗摩衍那》/ 我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 在你所读的书页上/ 黄昏时 /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 /又成了你的孩子/ 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人称角度的变化,使作品中“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变得更加浓烈,充分地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后来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学生有感于故事中的哲理,将一篇长文改写成了一首简短的小诗:“当陡峭的岩石阻挡了我的脚步/当伙伴的嘲笑令我惊慌失措/当害怕和疲劳让我开始麻木……/朦胧的夜色下/林中闪烁的手电光/是我绝处逢生的希望/是您,告诉我/相信自己,只要走出一小步/终能踩到坚实的石头/是您,告诉我/路尽天绝处,只要尝试再走一步/收获的,便是充满骄傲的人生长路。”经过这种改写的方式,学生深入地理解了课文的用意,并且对嘲笑与勇敢、希望与坚持都有了自己的独到体悟,当他们面临相似情景时,他们一定会想起那些曾经温暖了自己的文字,从而更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活动就是一次次地看见。在这样的看见中,学校教育为师生的交流与合作营造了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在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中,学生的才情得以被看见,这样的被看见,学生感受到的是尊重、欣赏与认可,体验到的是自身充满价值,人生充满意义。正是有了这样的生命体验,学生心中才会涌动着青春的活力,保持著对美好明天的憧憬。
  参考文献:
  [1]柴铁江. 有效阅读对话,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10):36-37.
  [2]高庆献. 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J]. 教师,2021,(04):17-18.
  [3]马晶晶. 生命化,让语文教学彰显活力[J].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1,(02):93.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逐渐深入,“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有效地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极为关心的问题。作为班主任,更应深入学生,有意识地对后进生进行细心观察和分析,在正确分析情况的基础上,按照教学原则,能很好地把握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本文着重谈后进生的成因及其转化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教学原则班主任  随着新课标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此,广大教育工
期刊
摘要:随着全民体育意识的普及,小学体育课堂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小学体育教学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小学生养成正确的运动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已经成为教育界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  一、以兴趣为起点、锻炼
期刊
摘 要:文章以近五年有关“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国内文献为研究对象,将筛选后的文献分为三大类: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及价值、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及问题和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策略。在此分类的基础上对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领域研究的特点进行总结与反思,以期为未来研究该领域的学者们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小学;劳动教育;文献综述  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2015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
期刊
摘要:有研究表明,幼儿的发展与培养有个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幼儿对于外界的感受更加敏感,很容易接受各项能力的培养,而过了这个主要的阶段,幼儿的良好习惯与各项能力将很难养成。幼儿园与幼儿的家长都需要关注的一件事就是幼儿的幼小衔接工作,只有做好这项重要的工作,才能够确保幼儿在接下来更加系统化的学习中少走弯路,能更好地接受知识的传授与学习。本文将针对幼儿园应当如何做好有效衔接工作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
期刊
摘要:我国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在千年历史长河的发展历程当中涌现出了多种多样灿烂的中华文化,如果在现代服装设计当中可以适当的融入这些文化元素,可以将我国特有的民族韵味与美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并且还有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所以在本篇文章当中我将会详细阐述如何在服装设计当中创新性的应用,中国传统元素,希望可以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服装设计;传统文化;体现;应
期刊
摘要:劳动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作为初中阶段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肩负着以劳增智、以劳树德等重要任务,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本文基于初中劳动技术教学现状,详细分析了如何巧用合作学习开展劳动技术教学。  关键词:初中;合作学习;劳动技术教学  引言  劳动技术是中学阶段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综合性,同时又具有重要育人功能与价值的课程。在初中劳动技术教学过程中巧用合作学习,与新课程改
期刊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素养是指一个人适应未来信息技术变化和发展的素养和能力,包含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方面。信息技术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进行教学,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切实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需求。下面,我从“一、运用任务驱动,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二、鼓励探
期刊
摘要:英语教师阅读课指导语对学生语言学习效率有很大影响。本文分析教师阅读课指导语存在的问题,归纳教师阅读课指导语的话语特点,以帮助初中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优化阅读课指导语,从而确保学生课堂语言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课、优化、指导语、策略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突出学生主体”理念的指导下,任务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学生活动形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学生阅读课的实
期刊
摘要:在经济环境发展的大背景下,教育事业发展受到广泛重视,在此趋势影响下,传统教学方法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就必须积极做好改革创新工作,建立稳定的教--学双向发展体系,以学生实际为基础,着力于提高教学质量。在这种影响下差异教学的概念得以提出。基于这,本文对于当前小学语文差异教育的现状进行简要的介绍,并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供以参考借鉴。  关键词:差异教育;小学语文;实施策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教学目标,如何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成为当前教师思考的重点。在实际授课过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同时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少教多学,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本篇文章主要围绕“少教多学,提升效率”这一主题展开探索,旨在寻找到增强初中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