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风险因素系统分析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ay6543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梳理归纳多方意见,确定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风险因素;应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各风险因素间的关系结构。结果表明养老政策法规不健全、养老机构资金不足及老人健康状况欠佳是养老机构意外事件发生的深层风险因素,也是养老机构自身难以控制的风险因素;机构硬件投入不足、设施设备设计不合理、机构管理机制不健全、养护人员素质偏低、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养护服务监管不到位、老人自我保护能力较差是养老机构可以部分控制的中层风险因素;照护服务不到位、意外风险预警缺失、老人缺乏情感慰藉、机构应急预案有漏洞是养老机构可以完全控制的表层风险因素,这些研究结果对于防范和化解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养老机构;意外事件;风险因素
  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已突破2亿,约占总人口的15%。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现实已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正逐步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以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呈现出养老机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机构44304个,拥有床位416.5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1.5张),年末收养老年人293.6万人,其中社区留宿和日间照料床位19.8万张。但是,养老机构作为高危人群的聚集地,伴随着数量的增加,各种灾害、事故、安保、疾病、伤害、死亡、纠纷等意外事件高度频发且愈演愈烈,其诱因之多、破坏之大、传播之快、扩散性之强、矛盾之复杂已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因此积极防范和化解养老机构意外事件风险,对于妥善应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加快以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风险因素确定
  课题组对北京、浙江、河南、重庆、吉林、新疆等省市的养老机构负责人、养老护理员、老年人、老人家属等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并邀请养老行业专家及科研人员进行针对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风险因素专题座谈,通过梳理归纳多方意见可知,养老机构意外事件发生(R0)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老政策法规不健全(R1):老年人权益保护、养老机构建设标准和规范、养老服务和管理标准和规范、养老辅助器具标准和规范等方面不健全带来的风险。
  机构硬件投入不足(R2):养老机构建筑设备、生活设备、医疗设备、康复设备、通信及电教设备等配备的数量太少、种类不全、技术落后等方面带来的风险。
  设施设备设计不合理(R3):养老机构整体规划不科学,生活、医疗、康复、锻炼等用房和用具设计不合理、不符合老年人生活、康复、运动的特点而带来的风险。
  机构管理机制不健全(R4):主要包括国家对养老机构运营的管理,养老机构对护理员、医护人员、安保人员等激励和约束等方面不健全而带来的风险。
  照护服务不到位(R5):养老机构对老年人照看不周、护理不当、服务不及时等带来的风险。
  老人健康状况欠佳(R6):老年人由于身体健康较差、心理及精神上存在问题而带来的风险。
  老人缺乏情感慰藉(R7):对老年人缺乏情感呵护、心理辅导、人文关怀等带来的风险。
  老人自我保护能力较差(R8):由于老年人体质较弱、视听力不好,以及在生活、康复、锻炼等活动中缺乏专业指导且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带来的风险。
  机构应急预案有漏洞(R9):养老机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有漏洞,如应急组织管理指挥、应急工程救援保障、综合协调相互支持、后勤保障供应、救援应急队伍等方面存在缺陷带来的风险。
  护理人员素质偏低(R10):养老护理人员文化素质不高、专业养护水平偏低、主动服务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等带来的风险。
  养老机构资金不足(R11):养老机构资金缺乏、经营主体和融资渠道单一、回报率不高等资金方面不足带来的风险。
  医疗卫生条件较差(R12):养老机构医疗设备不齐全、技术落后,医护人员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等带来的风险。
  养护服务监管不到位(R13):主要包括国家对养老机构养护服务的监管,养老机构对护理员、医护人员的养护服务工作的监管缺失而带来的风险。
  意外风险预警缺失(R14):对养老机构意外风险识别不全面、评估不准确、警报不及时等带来的风险。
  这些风险因素相互关联、相互交叉,形成了较为复杂的递阶因素链,为了建立解释结构模型,系统分析这些风险因素对养老机构意外事件发生带来的影响,必须先理清这些风险因素两两之间的逻辑关系。图1表示出了主要风险因素间的逻辑关系,图中“A”表示列因素对行因素有直接或间接影响,“V”表示行因素对列因素有直接或间接影响,“X”表示行列因素相互影响(在本模型中不存在这种影响)。
  二、风险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分析
  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1)是美国J.Warfield教授于1973年开发的一种研究复杂社会经济系统的分析方法。由于它可以把模糊不清、纷繁复杂的看法、思想转化为具有良好结构关系的直观模型,因此其应用范围较广。该方法的主要依据是有向图模型和布尔矩阵。为了对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风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要建立相应的解释结构模型。
  根据图1所示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风险因素间的逻辑关系,得到了可达矩阵R(Reach Matrix)。其中,可达矩阵M的行列元素相同,排列顺序依次为R0、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R13、R14,矩阵中为“0”的元素表示该行风险因素对该列风险因素没有影响,为“1”的元素表示该行风险因素对该列风险因素有影响。
  根据ISM方法对可达矩阵M进行处理。先划去M中具有完全相同的行及对应的列,然后再按每行元素“1”的个数多少由少到多进行排列,形成右上角元素均为“0”的减缩矩阵M*。在本分析中不存在完全相同的行和列,处理后减缩矩阵M*的行列元素依次为R0、R7、R8、R9、R5、R6、R14、R3、R12、R13、R2、R4、R10、R1、R11,由M*可以看出,其对角线附近为0*和1*的元素所构成的单位矩阵行因素组成了一个递阶结构层次。   由减缩矩阵可知,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风险因素是一个5级递阶结构。第一级风险因素是R7、R8、R9,第二级风险因素是R5、R6、R14,第三级风险因素是R12、R3、R13,第四级风险因素是R2、R4、R10,第五级风险因素是R1、R11,这5层因素集中反映了各风险因素间的逻辑关系,通过缩减矩阵因素链绘制出的解释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三、结论
  通过分析我们对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风险因素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养老政策法规不健全(R1)和养老机构资金不足(R11)是养老机构意外事件发生的深层风险因素,也是养老机构自身难以控制的风险,只能尽力规避或适应;机构硬件投入不足(R2)、设施设备设计不合理(R3)、机构管理机制不健全(R4)、养护人员素质偏低(R10)、医疗卫生条件较差(R12)、养护服务监管不到位(R13)等风险因素一方面受到养老政策法规不健全(R1)和养老机构资金不足(R11)这两个风险因素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另一方面它们却是养老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的风险,养老机构可以在自身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一定程度上降低这些风险;而老人健康状况欠佳(R6)是一个源头风险,它决定着老人自我保护能力较差(R8)这一风险因素,也是养老机构自身难以控制的风险。照护服务不到位(R5)和意外风险预警缺失(R14)同时受制于医疗卫生条件较差(R12)和养护服务监管不到位(R13)这两个风险因素,它们和老人缺乏情感慰藉(R7)、机构应急预案有漏洞(R9)这两个表层风险因素一样,都是养老机构自身可以完全控制的风险,它们是预防意外事件发生的重要风险管理对象。
  由此看来,积极防范和化解养老机构意外事件风险,一方面养老机构要加大硬件投入,合理设计老人无障碍生活设施设备。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医护人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护理员的照护服务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建立健全机构管理秩序和规范,加大养护服务监管和对老人健康状况的科学评估;理顺管理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等软件建设方面下功夫。此外,国家也要从宏观层面多管齐下,进一步完善养老机构意外事件方面的政策法规,利用财政金融工具分担化解养老机构的意外未知风险,建立健全养老机构规范建设、服务、管理的各项标准,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养老机构建设,促进养老资源均等化。
  参考文献:
  [1]唐咏,徐永德.中国高龄老年人长期照护实务研究的挑战、回应和反思[J]. 老龄科学研究,2013(06).
  [2]穆光宗.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02).
  [3]赵海林.淮安市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实证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2).
  [4]彭湘红.城市机构养老服务的供求研究——以长沙市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5]孔海娥,李雯.武汉市养老机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武汉市7家养老机构的调查[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6]刘金华.中国养老模式选择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7]章文杰,解武杰.ISM模型在风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J].商业研究,2002(02).
  [8]朱琳,吕本富.解释结构模型的简便方法[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12).
  [9]汪应洛.系统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本文受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资助,项目名称: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应对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3GXS4B073)。
  (作者单位: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
其他文献
应收账款作为一种信用和促销手段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问题分析  一是企业在赊销货物前缺乏有效的事前调查。由于目前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很多企业在赊销货物前对客户的信用状况缺乏足够的调查,从而致使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不断增加。为了扩大企业
〔摘要〕 “迁村并居”使得农村居民的社会关系发生了重组,居住空间发生了改变。这种变化有利于助推农村民间借贷的扩张:首先,“迁村并居”形成的多村一社区居住格局可以降低农村民间借贷的交易费用;其次,“迁村并居”形成的民间借贷需求者数量增加及非农职业融资增多能够拓展农村民间借贷的规模和范围;再次,楼房可作抵押及“半熟人社会”的人际关系能够增强农村民间借贷契约的自履约性。  〔关键词〕 “迁村并居”,农村
文章概述了中文图书复选的内涵、在藏书剔旧和补充缺藏中的作用。探讨了新形势下,开展中文图书复选的可行性,以及复选的几种方法。优化馆藏结构,提高币文图书的保障率。建设特色
即将开始的"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能否有效地解决我国社会存在的突出矛盾,关系到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键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在经济发展方式、政治经
基于27个CMIP5模式的模拟数据,评估了模式对太平洋海表温度年际变率及其与亚洲-太平洋涛动关系的模拟能力,并预估了其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的未来变化。评估结果表明,大多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