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语文的对话教学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jiawo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话教学”是教学手段当中最为实用,成效更高的一种。它的价值侧重于追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过程,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实现课文内容和教学模式的融合,构建平等的教学模式,创造出更为和谐的教学环境,保障学生、教师以及课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多角度地提升了学生自身的能力,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价值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在师生之间存在着代购,师生关系停留在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层面,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高高在上,学生往往无法充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无法得到交流,那么当前社会教育所追求的师生平等教育也就无法达成,故而当前教师若想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当次课堂所要体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会侧重于让学生朗读课本之类的方式去体会和感受,或是将文章中的内容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相融合,以自身的生活经验,将自己带入到课文之中尽量做到身临其境和感同身受。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的对话教学,应当要尽量多的落实到从外化到内化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应当涉及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教师应当在正式授课前向学生们讲述雷锋的事迹,他是如何帮助他人不求回报,让学生首先对这个课文的主人公有一个感性的认知,这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多种方法的有感情的朗读,由教师先示范读,再由学生朗读,学生间互相点评,最后全班共同配乐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语气的变化以及表情、动作的感染,让学生们能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雷锋的伟大,全班阅读到重复的“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句时,应当语气不断递进加强,而在读雷锋的事迹段落时,则应当注重语气中的敬仰和钦佩,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将沉浸于情境之中,“对话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手段
  1.建立以人为本的新型师生关系
  与传统过于强调教师尊严、主张教师地位的教学不同,以对话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放在主要位置,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学习提升自身能力。例如,在学习《锄禾》这首诗时,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首古诗的意蕴,在基本的讲解结束之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回答如“大家在学习这首古诗之后有什么感想?”“大家通过这首古诗学习到了什么?”这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一个重要过程,通过自主思考,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大胆的想象将古诗中的画面给自己的感受通过语言表述出来。在这样的过程之中,教学过程整体的趣味性会有所增强,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教学氛围也有较大的提升,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慢慢地获得自主思考的经验和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多方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促进师生交流平等化
  “对话教学”更多地减轻了教师作为长辈居高临下的成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更为平等而民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作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共同讨论课本文章的内容,教师能够更为清楚地把握到学生的感情变化,教师自身能够放低自己的姿态,学生们对教师的亲切感也将会增加,教师要做学生的聆听者。例如在讲授《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时,教师应当让学生自己谈谈自己的看法,从这篇文章之中学到了什么,或者提问如“你认为小鹿的花白栽了吗?”将课堂变成一个井然有序的讨论会,学生发表意见大可不必站起来,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如同和朋友之间聊天一样自如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将会有效的完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课堂气氛活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将会更为亲近。
  3.促进师生教学开放化
  “对话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围绕课本为主题展开的对话的教学,这个过程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内容上,而是要根据已有的课本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开放性的展开,深入地挖掘课本文章,对话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教师对教学的预设,更要在这个基础之上关注对话中学生表现出的创造性,通过生成更有深度的话题来构建教学对话,保障学生能够对对话的主题有兴趣并提高自身思维的创造性和开拓性。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充分的弥补对话教学桎梏与文本内容的不足,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效率,学生的开拓性思维也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没有特定的教学模式,一切都需要靠教师的不断探索,“对话教学”这种新的形式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非常值得我们期待。
  游丽丽,山东滨州市滨城区第六小学教师。
其他文献
新课程理念提出:语文课堂要以生成为价值追求——生成是师生在课堂互动中形成知识的过程,超越了预设的目标和价值。因此我们老师要善于抓住课堂上的每一个契机,巧用各种小抓手,去促进课堂中的精彩生成,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巧用课堂评语  生活中总有一些话语,让我们心中漾起情感的涟漪,让我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做人,产生了前进的动力。课堂互动中也是如此,不管哪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老师的课堂评语会影
期刊
阅读指导似乎该精益求精。这一类读物对少年儿童的好处既然在潜移默化,就得让他们在认真阅读之中自己有所领会,而不宜把他们能够领会的先给指出来。自己领会出于主动,印象深,经人
“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把一种教学方法比作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就叫‘活’”(吕叔湘语)。活是变革的前提,活是创新的基础。迎着课程改革的春风,广大教师正在不断地学习新理念,尝试新方法,力求新突破,努力构建一个活生生的语文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以下几点做法很值一试:  一、让教学内容“活”起来  在信息处于瞬息万变的二十一世纪,仅仅依靠几本
期刊
近年来,高考作文题出来后往往受到业内外人士的抨击。高考作文命题究竟存在什么问题,我想倘若把它放在纵横比较的框架中,我们的认识会全面和清晰一些。  整理相关文章,很多人把视线放到了民国时期的高考作文题,有感叹今不如昔的,也有觉得不过如此的。我把民国高考作文题目搜罗了一些,可以分成几类,一是日常生活类型,如:衣服的功用——女衣和男衣的比较;现在社会上最流行的帽类;我最喜欢穿的鞋子;我最喜欢吃的食品等。
在日常学习与考试中,对比与映衬是学生们较易混淆的两种表现技巧。江苏省高考2010年与2011年的现代文阅读题又都涉及到了这两种表现技巧。  请看2010年第12题: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此答案(2)中分别
期刊
精炼、新颖、奇特的导语,可以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进入课堂情境,主动充当学习角色。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所以,奇妙的导语是一堂好课成功的基石,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奇妙的导语是课堂精彩的开始  如果把整个教学看成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那么导语就是连接每个阶段,每堂课的中间环节,它起
期刊
对于求形如函数y=x+p/x(p>0)型的最值问题,如果我们能形似联想到三角公式tanα+1/tamα=2/sin2α,便会考虑实施三角代换x=√p tanα,使其转化成三角函数问题.该代换架设了这类
2012年9月24日下午,在临沂市十一中学召开的全市七年级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听了郯城县三中刘金兰老师执教的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和平邑县兴蒙学校闫丽老师执教的散文《春》两节课,印象颇深。两节课虽然课型有异、环节不同,但是同样重视朗读方法的指导、朗读习惯的养成。下面结合这两节课的几个课堂镜头,谈谈对于七年级朗读教学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配乐助读  镜头一:闫丽老师在学生初读《春》以后,询问学生喜
学生探究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从学科或生活的问题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性活动,以获得知识技能的学习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使課堂充满朝气,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一、以生为本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要求突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必须“以生为本”,确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个观念。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对学生包办代替,学生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