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劳动定额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劳动定额的相关理论,对实际工作的开展具有现实意义。因此,从劳动定额的内涵研究入手,分析当前企业中劳动定额管理存在的问题,即:绩效考核淡化了劳动定额的作用、劳动定额人员的素质能力较低、分配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劳动定额基础工作较弱等几个方面,进而提出加强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的对策,希望对此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劳动定额;企业生产;科学管理;技术型
劳动定额是企业劳动管理的基础性内容,并为生产过程劳动组织的情况、劳动力的分配情况、生产计划的准备等情况提供依据和参考。只有具备了准确的劳动定额数据,才能做好人力、财务、物资等各方面的准备,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对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的研究,是合理组织企业生产劳动必不可少的内容。
一、什么是劳动定额
劳动定额是指一个企业运用科学准确的测算方法,预算出的合格产品与工作任务的劳动消耗的限额数据。由于产品的生产一定会产生一定的劳动消耗,这样既可以预算出利润,同时科学的劳动定额也将减少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资纠纷,因此劳动定额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二、当前企业中劳动定额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考核淡化了劳动定额的作用
由于企业为了最大限度的激发职工开展工作,创造利润,将绩效考核纳入员工的管理当中,同时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与员工的薪资待遇、职务晋升等情况挂钩。员工为了取得绩效考核的成绩,会最大限度的努力工作,有时甚至是超负荷工作,这样虽然为企业最大限度的创造了利润,但是却存在很多隐藏的问题,特别是高强度和大量的工作内容对员工自身造成了很大伤害。所以规定劳动定额在企业管理当中是十分必要的。
(二)劳动定额人员的业务能力较差
劳动定额管理由技术型和管理型定额两部分组成。从定额技术型工作来看,大多为流水线工作,也并不需要员工具备太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只需完成定额工作量即可,所以这一部分的员工组成,呈现出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较差的问题。
(三)分配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劳动定额的分配原则就是只要完成额定工作量,即可拿到相应的工资数额,这就意味着完成工作量的标准即可,所以对于技术工人来说,定额有的时候就意味着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绩效激励,这也是它的弊端。
(四)劳动定额基础工作较弱
在很多企业当中劳动定额技术工人只需完成自己所从事的某个环节的工作即可,对生产产品的其他过程与结构工序,并不需要去熟悉与了解,也就是每天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当人员发生调整时,生对其他工作不熟悉需要进行重新培训,所以这也呈现出工序定额方面的问题。同时,一些企业存在着定额工时和实动工时存在一些差距,工时虽然完成率较高,但是产品的成品率却较低,劳动量与产品成品率没有成正比。所以这也表现出工时制定当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问题。
三、加强劳动定额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对劳动定额管理的重视
很多企业盲目的追求绩效管理,而忽视了劳动定额管理。绩效管理虽然非常重要,但是定额管理却是绩效管理的基础。只有加强对劳动定额管理的重视,认识到定额管理是降低劳动消耗、提高产品成品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同时要把这种理念贯彻到企业的和管理人员当中。通过科学准确的定额管理預算,切实抓紧抓好定额管理的实施。
(二)制定完备可行的劳动定额管理制度
首先,要理顺出劳动定额管理的相关内容,制定出完备有效、切实可行的定额管理制度体系。特别是在人员管理、激励制度、约束制度、培训制度等方面完善。同时,对劳动定额人员实行委配制,要求必须持证上岗,并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在待遇方面要既要考虑劳动定额也要与绩效挂钩,形成既以人为本,又激励劳动人员积极性的制度和政策。
(三)加强对劳动定额人员的培训
上文已经提到,劳动定额分为技术型和管理型。管理型定额人员涉及对整个劳动定额计算和企业的管理,需要具备企业管理、专业技术技能、生产工序流程、统计、心理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同时还要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的经验。所以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应该加强各方面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对于技术型定额人员来说,应该加强产品生产方面以及安全方面的业务知识培训和实践培训,同时应该增加外出学习的环节,向相关和类似的企业学习管理和技术方面的经验。同时对于每次培训应该增加考核,实现合格后上岗,使定额管理和技术型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四)促进劳动定额管理规范化发展
首先,从工序定额方面要进行整合和规范。某项工作由于比较复杂,可以分阶段进行。
在工序定额工作完成之后,要对工时指标进行重新设定,同时结合能力工时,计算生产任务量和工人的劳动力,以此衡量企业职工是否符合人数要求,为人力资源配置提供数据和参考。对于短缺的岗位,要进行人员补充,对于富足的岗位,要进行人员调整。工序定额完成之后,要逐步分解到生产班组去执行,在执行过程当中要实现透明分配,让每名技术工人都能了解本人的工资总额。通过工资分配的透明管理,对新产品按经验估工和计算机辅助制定相结合的方法,制定出科学先进的工时定额,以此促进劳动定额工作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中车沈阳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崔占中.劳动定额管理在企业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3(10):92.
[2]李广义.企业劳动定额管理规划与设计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12(12):125-128.
[3]余楠.煤炭企业劳动定额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煤炭技术,2012,31(12):275-277.
[4]崔丽娜.国有铁路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5):92-93.
关键词:劳动定额;企业生产;科学管理;技术型
劳动定额是企业劳动管理的基础性内容,并为生产过程劳动组织的情况、劳动力的分配情况、生产计划的准备等情况提供依据和参考。只有具备了准确的劳动定额数据,才能做好人力、财务、物资等各方面的准备,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对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的研究,是合理组织企业生产劳动必不可少的内容。
一、什么是劳动定额
劳动定额是指一个企业运用科学准确的测算方法,预算出的合格产品与工作任务的劳动消耗的限额数据。由于产品的生产一定会产生一定的劳动消耗,这样既可以预算出利润,同时科学的劳动定额也将减少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资纠纷,因此劳动定额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二、当前企业中劳动定额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考核淡化了劳动定额的作用
由于企业为了最大限度的激发职工开展工作,创造利润,将绩效考核纳入员工的管理当中,同时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与员工的薪资待遇、职务晋升等情况挂钩。员工为了取得绩效考核的成绩,会最大限度的努力工作,有时甚至是超负荷工作,这样虽然为企业最大限度的创造了利润,但是却存在很多隐藏的问题,特别是高强度和大量的工作内容对员工自身造成了很大伤害。所以规定劳动定额在企业管理当中是十分必要的。
(二)劳动定额人员的业务能力较差
劳动定额管理由技术型和管理型定额两部分组成。从定额技术型工作来看,大多为流水线工作,也并不需要员工具备太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只需完成定额工作量即可,所以这一部分的员工组成,呈现出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较差的问题。
(三)分配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劳动定额的分配原则就是只要完成额定工作量,即可拿到相应的工资数额,这就意味着完成工作量的标准即可,所以对于技术工人来说,定额有的时候就意味着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绩效激励,这也是它的弊端。
(四)劳动定额基础工作较弱
在很多企业当中劳动定额技术工人只需完成自己所从事的某个环节的工作即可,对生产产品的其他过程与结构工序,并不需要去熟悉与了解,也就是每天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当人员发生调整时,生对其他工作不熟悉需要进行重新培训,所以这也呈现出工序定额方面的问题。同时,一些企业存在着定额工时和实动工时存在一些差距,工时虽然完成率较高,但是产品的成品率却较低,劳动量与产品成品率没有成正比。所以这也表现出工时制定当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问题。
三、加强劳动定额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对劳动定额管理的重视
很多企业盲目的追求绩效管理,而忽视了劳动定额管理。绩效管理虽然非常重要,但是定额管理却是绩效管理的基础。只有加强对劳动定额管理的重视,认识到定额管理是降低劳动消耗、提高产品成品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同时要把这种理念贯彻到企业的和管理人员当中。通过科学准确的定额管理預算,切实抓紧抓好定额管理的实施。
(二)制定完备可行的劳动定额管理制度
首先,要理顺出劳动定额管理的相关内容,制定出完备有效、切实可行的定额管理制度体系。特别是在人员管理、激励制度、约束制度、培训制度等方面完善。同时,对劳动定额人员实行委配制,要求必须持证上岗,并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在待遇方面要既要考虑劳动定额也要与绩效挂钩,形成既以人为本,又激励劳动人员积极性的制度和政策。
(三)加强对劳动定额人员的培训
上文已经提到,劳动定额分为技术型和管理型。管理型定额人员涉及对整个劳动定额计算和企业的管理,需要具备企业管理、专业技术技能、生产工序流程、统计、心理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同时还要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的经验。所以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应该加强各方面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对于技术型定额人员来说,应该加强产品生产方面以及安全方面的业务知识培训和实践培训,同时应该增加外出学习的环节,向相关和类似的企业学习管理和技术方面的经验。同时对于每次培训应该增加考核,实现合格后上岗,使定额管理和技术型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四)促进劳动定额管理规范化发展
首先,从工序定额方面要进行整合和规范。某项工作由于比较复杂,可以分阶段进行。
在工序定额工作完成之后,要对工时指标进行重新设定,同时结合能力工时,计算生产任务量和工人的劳动力,以此衡量企业职工是否符合人数要求,为人力资源配置提供数据和参考。对于短缺的岗位,要进行人员补充,对于富足的岗位,要进行人员调整。工序定额完成之后,要逐步分解到生产班组去执行,在执行过程当中要实现透明分配,让每名技术工人都能了解本人的工资总额。通过工资分配的透明管理,对新产品按经验估工和计算机辅助制定相结合的方法,制定出科学先进的工时定额,以此促进劳动定额工作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中车沈阳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崔占中.劳动定额管理在企业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3(10):92.
[2]李广义.企业劳动定额管理规划与设计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12(12):125-128.
[3]余楠.煤炭企业劳动定额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煤炭技术,2012,31(12):275-277.
[4]崔丽娜.国有铁路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5):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