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学作品中,经常有这样的描写“眼睛是一个人心灵的窗口”。因为通过这个窗口往往可以看到这个人的喜、怒、哀、乐。但是许多人可能还不知道,这个眼球中的孔状黑圈——瞳孔,还是另外的一个窗口,它的大小和形态变化,常常预示着人体的健康与疾病。
午夜争执
上世纪70年代夏天的一个午夜时分,急诊室送来了一位陷入昏迷的老太太。原来老太太的子女半夜起来发现她昏倒在地上,估计是中风了。但医生在为她做检查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症状,老太太的两个瞳孔缩成了针尖样大小,这与一般的中风症状明显不符。医生根据其他的一些症状判断,老太太的昏迷很像是有机磷中毒的表现,很可能是误服了“敌敌畏”。就这么一个诊断意见,立即引发了轩然大波,老人家属强烈反对,自己的母亲不可能是自杀的。“不可能,绝不可能!”半夜的急诊室内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医生在给老太太做相应的检查和治疗的同时,也极力劝说老太太的家属派人回家看看,是否能找到一些异常的东西或异常的迹象。经过积极的治疗,不久老人渐渐出现了意识,开始苏醒。与此同时,老太太的小儿子满头大汗的奔进急诊室,高呼“找到了:找到了!”手中高举着一个小小的“敌敌畏”空瓶。他告诉大家,这个瓶子是在母亲的床底下找到的。一个半小时后老太太脱离了危险,神志恢复了正常,向医生道出了真相。原来老太太在白天劝阻邻居的吵架时,反而被不讲理的邻居辱骂了一顿,一直受人尊敬的老人居然被人用恶言恶语辱骂,心中越想越气,自己的一片好心,换来了颜面尽失,伤透了心、丢尽了脸,晚饭后一个人在房里一时想不开,竟然想到了自杀。于是找出了过去搞卫生用剩下来的一瓶“敌敌畏”,瞒了家人,吞了下去……在病人家属的一片感谢声中,医生笑着和大家说,不用谢我,这是瞳孔告诉我的。因为如果是中风的病人,瞳孔往往是一大一小或两个全都是放大的,但有机磷中毒的病人,双侧瞳孔却是明显缩小成针尖样大小的。
听谁的?
一位中年男子被送进了急诊室。一周来,他因头晕、恶心、走路不稳在社区医院被诊断为“梅尼埃病”,开了一些药物,让其卧床休息。可是几天来,病症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出现了呕吐,继而半边身体也没了力气,今天早上家属发现他已经陷入昏迷状,于是送来急症。医生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的结果,并做了神经科检查,果断的给出了“小脑出血造成血肿”——小脑中风,的诊断,并提出必须立即作脑外科手术治疗,当然手术的风险也是相当大和危险的。家属们对医生的诊断竟一时反应不过来,对于要开颅手术更是无法接受,就再三要求院方再观察观察。此时,一位有也在医院工作的亲属果断的向家属们劝说,相信医生的诊断意见,如不及时手术,必死无疑。并表态——“听医生的!”
几个小时后,医生在病人的小脑中取出了血肿,病人脱离了危险。当家属向医生致谢时,医生却告诉他们一句话,“是瞳孔告诉我的!”原来在小脑发生出血(小脑中风)时,血肿压迫了小脑前面的脑干,影响了颅神经的功能(包括平衡和眼睛等一系列功能),此时这类中风的瞳孔表现不像大脑中风时的瞳孔放大,而是明显缩小。结合前几天的病史及病情发展,所以诊断为小脑中风出血。瞳孔又一次给我们提示了某种疾病的线索。
急诊信号
从事急诊工作的医务工作者都有一个常规习惯,就是对每一个送来的病人都要观察他们的瞳孔。当一个昏迷的病人躺在担架上被送进了急诊室时,在一旁的医生也许立即会告诉你他是中风病人,此人的右手右脚瘫痪,可能不会说话。这是医生观察到病人的右手垂在担架边,右脚尖向外旋,口角向左歪(即右侧面肌发生了瘫痪),而病人两个眼睛的瞳孔是右侧正常,而左侧放大,从这个第一印象做出的初步判断。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人类左侧的大脑交叉的支配右侧肢体的活动,而大多数人是右利手(即大脑的优势半球是左侧大脑),因此一旦左侧大脑中风出血受压受损伤的左侧大脑的病变造成了右侧肢体的瘫痪。而右利手者的司职说话的语言中枢,也都是位于左侧大脑的,所以一旦左侧大脑出血,受压的语言中枢功能受损,就会出现语言功能受损的症状。
无法伪装
现在医学发达,一般医院都配备了脑电图仪器等检查大脑病变的设备,对一些神经科病人或癫痫病人能明确做出诊断。但有大约20%的癫痫病人的脑电图上可以不出现异常。而通常癫痫病人发病时的口吐白沫,手脚抽搐动作也是可以伪装的。此时,检查病人是否真正的癫痫发作可以观察其瞳孔。因为癫痫发作时病人的瞳孔是双侧放大的,这可是无法伪装的。
还能告诉我们什么?
除诊断中毒、中风、脑外伤、癫痫等疾病外,瞳孔的变化又是会随着病情变化出现种种不同的表现,例如人在剧烈疼痛时,瞳孔就会明显放大。前苏联十月革命时有一位化名为“蓝鸟”的优秀特工被捕后一直装疯,并表现出对疼痛没有感觉,即使面对着严刑拷打总能装得毫无所谓,但是一位医生还是从他受烧红的铁块烙刑时瞳孔的明显放大识破了他的伪装,最后出于对他的尊敬而没有告发他(电影“蓝鸟”就是以此故事为蓝本拍摄的,在影片中用了一个瞳孔放大的特写镜头)。
瞳孔的变化还包括变形、长期一侧大一侧小的、位置偏移的等等。此时对于是否有某些疾病问题的检查就要依赖于有专业经验的眼科医生做专门的检查才能确诊了。
午夜争执
上世纪70年代夏天的一个午夜时分,急诊室送来了一位陷入昏迷的老太太。原来老太太的子女半夜起来发现她昏倒在地上,估计是中风了。但医生在为她做检查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症状,老太太的两个瞳孔缩成了针尖样大小,这与一般的中风症状明显不符。医生根据其他的一些症状判断,老太太的昏迷很像是有机磷中毒的表现,很可能是误服了“敌敌畏”。就这么一个诊断意见,立即引发了轩然大波,老人家属强烈反对,自己的母亲不可能是自杀的。“不可能,绝不可能!”半夜的急诊室内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医生在给老太太做相应的检查和治疗的同时,也极力劝说老太太的家属派人回家看看,是否能找到一些异常的东西或异常的迹象。经过积极的治疗,不久老人渐渐出现了意识,开始苏醒。与此同时,老太太的小儿子满头大汗的奔进急诊室,高呼“找到了:找到了!”手中高举着一个小小的“敌敌畏”空瓶。他告诉大家,这个瓶子是在母亲的床底下找到的。一个半小时后老太太脱离了危险,神志恢复了正常,向医生道出了真相。原来老太太在白天劝阻邻居的吵架时,反而被不讲理的邻居辱骂了一顿,一直受人尊敬的老人居然被人用恶言恶语辱骂,心中越想越气,自己的一片好心,换来了颜面尽失,伤透了心、丢尽了脸,晚饭后一个人在房里一时想不开,竟然想到了自杀。于是找出了过去搞卫生用剩下来的一瓶“敌敌畏”,瞒了家人,吞了下去……在病人家属的一片感谢声中,医生笑着和大家说,不用谢我,这是瞳孔告诉我的。因为如果是中风的病人,瞳孔往往是一大一小或两个全都是放大的,但有机磷中毒的病人,双侧瞳孔却是明显缩小成针尖样大小的。
听谁的?
一位中年男子被送进了急诊室。一周来,他因头晕、恶心、走路不稳在社区医院被诊断为“梅尼埃病”,开了一些药物,让其卧床休息。可是几天来,病症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出现了呕吐,继而半边身体也没了力气,今天早上家属发现他已经陷入昏迷状,于是送来急症。医生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的结果,并做了神经科检查,果断的给出了“小脑出血造成血肿”——小脑中风,的诊断,并提出必须立即作脑外科手术治疗,当然手术的风险也是相当大和危险的。家属们对医生的诊断竟一时反应不过来,对于要开颅手术更是无法接受,就再三要求院方再观察观察。此时,一位有也在医院工作的亲属果断的向家属们劝说,相信医生的诊断意见,如不及时手术,必死无疑。并表态——“听医生的!”
几个小时后,医生在病人的小脑中取出了血肿,病人脱离了危险。当家属向医生致谢时,医生却告诉他们一句话,“是瞳孔告诉我的!”原来在小脑发生出血(小脑中风)时,血肿压迫了小脑前面的脑干,影响了颅神经的功能(包括平衡和眼睛等一系列功能),此时这类中风的瞳孔表现不像大脑中风时的瞳孔放大,而是明显缩小。结合前几天的病史及病情发展,所以诊断为小脑中风出血。瞳孔又一次给我们提示了某种疾病的线索。
急诊信号
从事急诊工作的医务工作者都有一个常规习惯,就是对每一个送来的病人都要观察他们的瞳孔。当一个昏迷的病人躺在担架上被送进了急诊室时,在一旁的医生也许立即会告诉你他是中风病人,此人的右手右脚瘫痪,可能不会说话。这是医生观察到病人的右手垂在担架边,右脚尖向外旋,口角向左歪(即右侧面肌发生了瘫痪),而病人两个眼睛的瞳孔是右侧正常,而左侧放大,从这个第一印象做出的初步判断。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人类左侧的大脑交叉的支配右侧肢体的活动,而大多数人是右利手(即大脑的优势半球是左侧大脑),因此一旦左侧大脑中风出血受压受损伤的左侧大脑的病变造成了右侧肢体的瘫痪。而右利手者的司职说话的语言中枢,也都是位于左侧大脑的,所以一旦左侧大脑出血,受压的语言中枢功能受损,就会出现语言功能受损的症状。
无法伪装
现在医学发达,一般医院都配备了脑电图仪器等检查大脑病变的设备,对一些神经科病人或癫痫病人能明确做出诊断。但有大约20%的癫痫病人的脑电图上可以不出现异常。而通常癫痫病人发病时的口吐白沫,手脚抽搐动作也是可以伪装的。此时,检查病人是否真正的癫痫发作可以观察其瞳孔。因为癫痫发作时病人的瞳孔是双侧放大的,这可是无法伪装的。
还能告诉我们什么?
除诊断中毒、中风、脑外伤、癫痫等疾病外,瞳孔的变化又是会随着病情变化出现种种不同的表现,例如人在剧烈疼痛时,瞳孔就会明显放大。前苏联十月革命时有一位化名为“蓝鸟”的优秀特工被捕后一直装疯,并表现出对疼痛没有感觉,即使面对着严刑拷打总能装得毫无所谓,但是一位医生还是从他受烧红的铁块烙刑时瞳孔的明显放大识破了他的伪装,最后出于对他的尊敬而没有告发他(电影“蓝鸟”就是以此故事为蓝本拍摄的,在影片中用了一个瞳孔放大的特写镜头)。
瞳孔的变化还包括变形、长期一侧大一侧小的、位置偏移的等等。此时对于是否有某些疾病问题的检查就要依赖于有专业经验的眼科医生做专门的检查才能确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