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落叶松大蚜药剂筛选

来源 :吉林农业·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leiB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用5%吡虫啉、10%氯噻啉、2.5%啶虫脒和40%毒死蜱4种药剂对落叶松大蚜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落叶松没有产生药害作用。4种药剂总体上杀虫效果是: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药效随之提高。在防治后第3天,防治效果均达到81%以上,其中,25%吡虫啉防治效果显著,60mg/kg用药剂量,防治效果达到92.6%。防治5天后,除40%毒死蜱150mg/kg外,其余药剂品种及用药量均达到92%~100%的理想防治效果。对此,笔者将依据个人多年实践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落叶松大蚜;化学防治;药剂筛选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85-2
  基金项目:本试验为吉林省科技厅“落叶松人工林病虫害可持续防治技术的研究”项目部分研究内容。项目编号:20100252。
  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是吉林省东部山区的重要造林树种,落叶松大蚜Cinara laricis是该区落叶松林内常见的害虫之一,主要为害落叶松的1~2年生嫩枝或幼树的枝干。落叶松大蚜成虫和若虫密集在枝条上刺吸汁液,严重时引发落叶松流脂, 影响树木生长。据调查,每年有30%以上的落叶松受到大蚜的危害,特别是干旱年份,可造成少量落叶松出现黄叶、枯梢及死亡现象,影响树木正常生长。为寻求高效、低毒、无公害的防治落叶松大蚜的药剂及防治技术,笔者于2012年在敦化市新开岭林场,对落叶松大蚜进行防治药剂筛选的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调查方法
  试验地位于吉林省敦化市新开岭林场。供试林分为长白落叶松人工纯林,6年生,平均树高3m,平均胸径7cm,株行距1.5×2 m。林地近几年来大蚜发生较重,但未进行过防治。虫口密度通常在20头以上/20cm样梢。
  供试药剂分别为:25%吡虫啉可湿性粉( 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0%氯噻啉可湿性粉( 江苏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5%啶虫脒可湿性粉(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40%毒死蜱乳油( 山东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每药剂处理10株树,设3重复。
  于2012年5月27日施药。各药剂均按常规剂量进行喷雾,每株喷(药)液量2kg,对照株喷等量清水。之后挂牌标记。喷药后3d和5d各调查1次,统计防治效果。调查时随机剪取枝梢若干(20cm以上),统计每株上的活蚜虫数,最后折算20cm样梢的虫口数。
  防治效果(%)=(对照区防治后活虫数×处理区防治后活虫数)÷(对照区防后活虫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见表1。
  药剂筛选现场观察表明,药后3d和5d均未发现各药剂对落叶松有药害作用。
  从表1可以看出,25%吡虫啉、10%氯噻啉、2.5%啶虫脒和40%毒死蜱4种药剂总体上杀虫效果是,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药效随之提高。4种供试药剂不同用药量对落叶松大蚜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防治后第3天,防治效果均达到81%以上,其中25%吡虫啉防治效果显著,60mg/kg用药剂量,防治效果达到92.6%。防治5天后调查结果显示,除40%毒死蜱150mg/kg外,其余药剂品种及用药量均达到92%~100%的理想防治效果。
  3 小结
  本次试验中,4种药剂对落叶松大蚜防治效果均较好,并对落叶松没有产生药害作用。所以,均可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吡虫啉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速效性好,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氯噻啉也是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较强的内吸性。其杀虫活性还高于吡虫啉。而且不受温度高低限制,在东北地区早春条件下,克服了啶虫咪、吡虫啉等产品在温度较低时防效差的缺点。啶虫脒属硝基亚甲基杂环类化合物,是一种新型杀虫剂,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突触部位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干扰昆虫神经系统的刺激传导,引起神经系统通路阻塞,造成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在突触部位的积累,从而导致昆虫麻痹,最终死亡。由于该药剂作用靶标不同于吡虫啉和氯噻啉,在应用中,如将上述药剂轮换使用,以降低落叶松大蚜对某一药剂产生抗性。在供试的4种药剂中,毒死蜱属中等毒性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但由于其在叶片上残留期不长,农业上常用其防治水稻的害虫,如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稻瘿蚊、稻飞虱、稻叶蝉等,因此,其安全性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在生产应用中,应注意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同时,为了保护林间寄生性天敌,应避免在蜜源植物开花期或成虫高峰期使用。
  參考文献
  [1] 牛洪涛,闫磊,于天丛,等.10.5%高氯·啶虫脒乳油防治苹果黄蚜田间药效试验[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6,25(11):20-22.
  [2] 李玲.8种杀虫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J].甘肃农业科技,2006,(9):13-14.
  [3] 慕立义.植物化学保护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王桂梅(1971-),女,就职于吉林省延边州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从事森林保护管理研究工作。
其他文献
丁建宝,现年40岁,是白山市浑江区红土崖镇珠宝沟村的一位普通农民,多年来一直从事养殖业生产。由于近几年不断出现的畜禽产品质量问题,生猪效益逐年下降,生猪价格不稳,市场风险很大。在区农广校阳光工程培训班引导下,于2009年开始自己育肥生产,连续2年获得成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尤其是2010年养殖的本地优良猪存栏60多头,效益达8万元以上。由此,更坚定了他用科学方法养好猪的信心和决心。    1.
期刊
水稻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基本原理是依叶龄进程为主线,把水稻生育进程与器官建成诊断定量化,按高产形成规律把群体质量及其动态指标定量化,依据调控措施定量的原理和方法把栽培技术指标全程定量化进行集成,创立成为一个能使水稻生育全过程和各项调控技术指标精确化的水稻数字化生产技术体系。     1.适宜区域  适宜在全省各稻区推广。     2.技术要点   2.1建立品种生育进程的叶龄模式 设置定点观察点:
期刊
长春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工作会议精神,在全面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始终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实施政策推动、投资拉动、项目带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有效地促进了乡镇企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保持了乡镇企业迅猛发展的势头。全市乡镇企业营业收入1701亿元,同比增长12%;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820亿元,同比增
期刊
孙继坤,家住镇赉县嘎什根乡大乌兰吐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由于土地面积有限,加之农业科技知识的匮乏,粮食产量一直不是很高。200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镇赉农广校组织阳光工程培训的消息,于是报名参加了水稻种植专业培训班,经过学习,对科技种田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科技光盘的直观教学,对如何科学种植水稻的基本流程有了深刻的印象,真正有一种受益匪浅的感觉。  2010年,孙继坤
期刊
吉林省中西部有大面积的盐碱洼地可以开发种植水田,但由于盐碱危害、水源不足,加之耕作粗放,技术落后,尤其是新开稻田产量和栽培水平较老稻区有很大差距。为提高盐碱地种稻技术水平,提高产量,挖掘盐碱地种稻增产潜力,缩短新老稻区之间的种稻差距,要积极推广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的适应盐碱地特点的水稻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1.适用范围   全省中西部盐碱稻区。     2.技术要点   2.1品种选择 选
期刊
李万军是洮南市向阳乡青松村的农民,2009年,他参加了农民职业教育中心举办的阳光工程机防手专业培训班,从农业病虫害识别、农药的合理配制使用,到机动喷雾器的使用与维修,他都进行了认真的学习研究,并掌握了一定的技能。  自2004年起,洮南市已连续6年实施玉米螟生物防治项目,采取白僵菌封垛的方法,但是喷施白僵菌又脏又累,没人爱干,2010年5月,李万军组织了向阳乡20多名机防手,组成联防队,出车出工,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消费者迫切希望建立食品质量溯源体系,以便对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HACCP适应了消费者的需求,HACCP的运作涉及到了食品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从原料采购、运输直至原料的储藏,同时也包括生产加工与返工和再加工、包装、仓库储放,到最后成品的交货和运输,整个经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通过生物、物理、化学的危害分析,然后
期刊
摘要: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手段与环节。“生物化学”课程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将5种不同的实践教学过程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进行了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结果显示在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等综合素质方面均取得初步成效。  关键词: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生物化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
期刊
摘要:实验室开放是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是新校区管理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培养学生科技意识、密切师生关系的需要,实验室开放应该通过多种形式,要突出管理主体,并制订优惠措施鼓励老师和学生参与。  关键词:新校区;实验室开放;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
期刊
摘要:通过对具体山地火扑救案例分析,对扑救山地火技术应用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对于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山地火;森林资源;地形;扑救技术;组织  中图分类号:S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298-1  山地火灾是我国北方地区防火高峰期最容易发生的火灾,具有突发性强、撲救难度大、地形复杂、人员机械难以展开等特点,进行山地条件下扑救技术研究对保护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