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鄂军的英雄情节与悲悯情怀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uph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湖北籍作家群体在文学创作上成就斐然。他们的获奖作品无一不体现着作家的英雄情结与悲悯情怀。对于广大中学生而言,多阅读这类优秀作品,对其文学素养的提升大有禆益。
  【关键词】文学鄂军 英雄情结 悲悯情怀 文学素养
  近些年来,“文学鄂军”创作的优秀文学作品在“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文学大奖中频频获奖。爱好文学的广大湖北读者和“文学作者”欣喜地看到:近几年湖北文学创造的佳绩,实现了从“文学大省”到“文学强省”的跨越。
  “文学鄂军”之所以不断取得佳绩,是由于上述获文学大奖的湖北作家能保持心灵的纯洁,他们在商品大潮中,在文化艺术界少数人受“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影响,刮起文学要“突出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歪风时,始终坚持“为人民写作”的立场。“文学鄂军”的作品受到读者热烈反响和欢迎的,一种是新时期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成功地描叙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的生活、情感,给人以振奋和激励力量。刘醒龙上世纪创作的中篇小说《凤凰琴》和不久前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天行者》及另一部长篇力作《圣天门口》,董宏猷为中学生奉献的文学精品、长篇小说《十四岁的森林》,邓一光创作并获大奖的小说《父亲是个兵》等,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湖北当代作家创作的、受到读者喜爱并获大奖的另一方面内容的作品,是写底层人民的艰辛、奋斗和相互帮助、关爱,作品写的是普通的、平凡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行充满爱心和爱的力量。作家方方早期写的中篇小说《风景》,以及最近创作的中篇小说《声音低回》等作品,陈应松创作的“神农架系列小说”等,多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上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受商品大潮与“拜物教”的影响,我国当代文学出现一种不顾及社会影响、品位“低俗”的“媚俗”的不良倾向,这种“媚俗”歪风在我国当代小说创作方面尤为严重。从全国来看,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注重作品“文学品味”的作家固然不少;然而,为了作品的“销路”和为了“稿酬”,“不得已”自觉或不自觉地降低作品的“文学品位”,生产出一些不顾及社会效益的“媚俗”作品的情况,却是屡见不鲜的。“文学鄂军”,湖北作家在“媚俗文学”甚嚣尘上的背景下,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努力创作有益于提升人民精神素养,教育、激励广大青年和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文学作品,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湖北“文学军团”,包括方方、刘醒龙、陈应松、董宏猷在内的一大批作家,他们在“拜金主义”盛行的当下,不忘“作家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不失“作家的正义和良心”,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原则和宗旨,坚持为纯洁人的灵魂,为激励、引导人的高尚精神追求而创作。他们高举“新现实主义”的旗帜,创作出为振兴中华、为祖国的腾飞,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畏任何险阻,迎难奋进,团结关爱的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的典型形象。“文学鄂军”创作出的大量优秀文学作品,不仅是为新时期湖北文学画廊增添了光彩,争得了荣誉;特别是为纯洁人们灵魂,为促进我省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不可估量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近十余年间,在社会主义先进思想,共产主义忘我精神——雷锋精神的光照下,荆楚大地涌现了一大批可称之为“民族的脊梁”的英雄模范人物。如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结梯救人的大学生英雄群体,“信义兄弟”孙东林、孙水林;如退休后数十年义务支农的“棉花奶奶”李文英,如支援家乡建设17年累计捐款800余万元,多次支助贫困学子的全国劳动模范甘金华;如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放弃优越环境,志愿扎根山区,为贫困山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毕生心血,并数十年如一日,将自己部分薪资捐出支助家乡贫困学子上大学的汪金权老师等等。“文学鄂军”作品中的众多英雄人物典型形象,决不是“空穴来风”,由作家坐在屋子里随意编造,而是由于他们长期深入生活,同群众打成一片,与人民血肉相连。有了深厚的生活基础,上述有社会责任感的湖北作家,才能写出一大批塑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典型形象的好作品,创作出大量感人肺腑、有血有肉、激人奋进的文学精品。他们凭着作家的良知,在他们众多以描写贫苦民众生活(包括乡村的贫苦农民、城市农民工和贫苦市民)为主的中、短篇小说中,深层次地、不是浮光掠影地描写贫苦民众的贫困和挣扎,描写底层“苦难者”现实社会中不可预计或很难避免的艰难生活甚至厄运——种种天灾和严重疾病等灾患。如方方发表在《北京文学》2012年第1期上的中篇小说《声音低回》(《小说月报》2012年第3期选登),便是湖北作家关注、同情底层人民艰难生活的一篇十分感人的力作。
  近三四十年,我在挤业余时间阅读大量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全国当代作家百多部长篇小说和大量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的同时,阅读了我省著名作家刘醒龙、方方、陈应松、刘富道、董宏猷及刘继明、晓苏、吕幼安等作家的优秀小说作品。这些堪称“文学鄂军主将”的作品,各有其艺术风格,但我阅读作品后的总体感受是:这些作家的优秀小说作品,因为倾注了作家关注现实和流露一种“英雄情节”的情感;也由于他们的作品表现了对底层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讴歌了底层民众面对苦难勇于抗争,不屈奋进的高尚品质。因为表现了作家们对底层劳苦大众苦难生活的关注和渗透出的一种对不幸人生的悲悯情怀,由此,我从阅读“文学鄂军”的优秀作品中,获得了思想上的深深受益,获得心灵上的巨大震憾。
  最近,我们武汉市十四中语文组和文学社在我校高中几个班的学生中作了次阅读了哪些文学书、哪些课外书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尽管武汉十四中学领导和语文教师一贯较重视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尽管十四中未名文学社长期坚持了文学活动,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中外文学名著方面,比一些很少开展或从未开展过文学社活动的中学,十四中学生读的文学书要多一些。但是,除了少数学生能按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阅读文学名著的数量稍多一些以外,多数学生读文学名著的数量,离中央教研部门的要求,仍有一定距离。特别是:湖北当代作家近些年创作的大量优秀文学作品,不仅相当多数的湖北中学生没阅读过,而且连这些省内著名作家,如方方、池莉、刘醒龙、邓一光、熊召政、陈应松、董宏猷的名字,都不知道!
  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社会上许多有识之士,大家都深深懂得:中学生阅读好书的数量,是与学好语文、写好作文成正比的。现在广大中学语文教师,都大力提倡、推行大语文教学。重视大语文教学,其实质是在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要特别重视指导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武汉十四中的语文教师,多年来在指导学生阅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学生参加文学社活动,教师指导开展的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多读优秀文学书和文学作品,学生读文学书多,教师再指导“多写”,因而武汉十四中学生每年有二三十名、六七十名学生写的七八十篇甚至一百一十余篇作文和文学习作,被推荐在中央、省、市报刊和书中发表;文学社还培养了两名在高中阶段就出版了小说集、散文集的“少年作家”。由于学生课堂上学语文认真,更由于在课外读了大量文学名著和优秀文学作品,因而不少学生的语文成绩和作文特别出色。我教过语文的学生安晶,还有校文学社学生胡坚、何哲,他们由于中学阶段读了大量文学名著和优秀文学作品,加上勤奋写作,所以参加高考他们的语文成绩总分都在136分以上,高考作文有的是“满分”,有的则接近满分。
  因此,重视指导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多读中外文学名著,让湖北地区的中学生,多读一些“文学鄂军”的优秀文学作品,对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文学素质,无疑大有禆益。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十四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语言排序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学生也感到此类题型头绪繁多,不易对付。本文拟就从习题入手,归纳三条简单易记的规律。  【关键词】做题规律 中心句 关联词 逻辑顺序  语言排序题是高考命题中的老面孔,全国18套高考试卷中往往有8套左右有此题型,2010年全国卷更是无论一套、二套或课改卷,每套试卷都有它的踪迹,2011年情形相类似。排序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它属于语言应用类题型,主要考查学
【摘 要】苏轼是伟大的。苏轼笔下的梅花大体反映了他心路历程的四个方面,从“贬谪生涯的种种遗恨”到“热情开朗的精神气韵”再到“自我完善的思想心理”,最终达到在“艺术上和人格上的双重飞跃”,梅花意象贯穿了苏轼伟大的一生。  【关键词】梅花 遗恨 气韵 梅格神韵 思想心理 艺术 人格  在古典诗歌中梅花是一个典型的意象,但它真正大量进入诗坛却是在唐宋时期,这一时期梅花因其特有的“梅格”而成为诗人们钟爱并
【摘 要】高考实质上是为高等学校录取新生服务的选拔性考试。因此,高考命题应以贯彻“公平、公正”的选拔原则为首要目标,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同时又能对中学教学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对照这一标准,细心研读,可发现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卷并非一份难得的好卷子,某种程度上说,它可能是一份有失公平、公正的卷子。  【关键词】高考命题 信度 效度 区分度 导向作用  
【摘要】教材只是范例,一篇文章就代表一类文本。学生如果能自主学习好一篇文章,那就能增强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如果能活学活用、触类旁通,那就能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推理能力,更能为学子们适应多彩世界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自主学习 文本研究 质疑    对教材稍有研究的教师都知道,人教社编的统一教材,有一个特点——每个单元都安排有1~2篇自读课文,并且在教材前的“说明”中明文指出:“自读课文
【摘 要】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考虑到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平台,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努力帮助学生建立起健康、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个性 人格    翻阅学生的作文,你会感到千百个大脑,却有着大体相同的思维模式,精神套路和趋同话语,长期的个性钳制窒息了学生的文学才情,学生从作文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从“统一
【摘 要】当下的高考作文大多以议论文为主,因此在复习备考时加强对议论文体的备考训练,很有必要。本文从审题立意、组织材料、语言表达、创意构思等角度,论述了议论文写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考作文 议论文 备考    根据近几年的阅卷统计来看,高考作文中有90%以上是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因此把议论文作为备考的重点无疑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一篇高考议论文,能否从“普通”的层面跃入“优秀”甚至“标杆
【摘要】本文对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修改病句题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整理,并提出了如何解答这类题型具体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语文高考 病句 复习备考 语文教学    对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进行全面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导航2009年的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工作。2008年对考点“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考查整体情况如下:    一、题量、题型与分值    今年高考的旧课程地区的14份加上新课标实验区的4
【摘 要】利用经典课文来让学生感悟生活,体验情感,从而获得思想上的熏陶与养成,在学习与思考中变得有思想,看到更多的人间美好。在文本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去感受文本中的思想与情操,在与文本的碰撞、交流、融会中,结合自己的生活来写出自己真实的体验。  【关键词】文本 体验 思想    当下由于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很多学生急功近利的“仿、套、抄”导致了在作文中抒假情、言庸志、叙荒唐事,使文章从事、情、
【摘 要】写高考议论文,应当熟悉几种议论文模式,供考场写作时借鉴参照。“‘五段三论’,主论‘三分’”是写作规范议论文的一种基本模式。  【关键词】高考议论文 写作模式 写作要诀    眼中有样,写作不慌;心中有型,写作就赢。朱熹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借鉴和模仿比较成熟的作文范型,是重要的写作方法,也是创新作文的基础。因此,写高考议论文,应当熟悉几种议论文
【摘 要】议论文的写作讲究举例论证,用好举例论证的关键在于有丰富的素材积累。临考的高三学生有必要整理和扩充自己的素材库,为高考考场上的良好发挥做好充分准备。整理扩充素材库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分门别类的整理手头现有的素材,注意素材的覆盖面,查漏补缺,完善资料库;二是学会多角度开发素材,尤其是教材中的素材,做到一材多用,从而扩充素材库;三是学会用多种形式使用素材,从而提升素材的质量。如此训练,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