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mwjm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常识除作者姓名、别号、国别、生平事迹和生活、政治遭遇等,还有社会制度和社会背景,作者的思想品格,甚至还有流派、师从、创作潮流,这一切都属于文学常识的范畴。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往往忽视文学常识的介绍,其实,文学常识的介绍并非可有可无,它对文本的准确解读起着引路的作用。具体说来,文学常识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一、了解作者生平遭遇,准确理解文本
  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时代背景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作品的创作,作者也不可避免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政治主张蕴涵在作品里面。
  如《报任安书》里作者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叙述自己不马上复信,就是因为作者的自身遭遇。作者遭受了宫刑,这是奇耻大辱,也就是说司马迁已经是一个废人了,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打击,作为人的尊严已丧失殆尽;而当时社会又有“刑不上大夫”之说,受了宫刑,又不“解决”,这在当时是要受社会尤其是士大夫的嘲讽和讥笑的。因此在当时,司马迁受到的心理压力是非常之大的。更重要的是,他还背负“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即著书立说之重任,“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就因这个,他忍受住了社会的嘲讽,直面现实。了解了这些背景,我们就能很好理解《报任安书》的选材以及作者的感情及坚强不屈的勇士精神。
  可以这样说,作者的生平遭遇、时代背景直接影响了他的思想品格,影响了他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而这种品格或审美观反过来又影响或左右他对事物的评判,影响他对时代环境、社会制度的评判。这种评判自然而然地存在于文本中,或者说,文本成了他评判事物的载体。所以,不但要知人,更要知世。只有真正的知人、知世,才能谈得上知人论世,才能谈得上论文。
  二、了解作者思想品格,正确理解人物形象
  作者的思想影响或决定了作品的主题。文如其人,人品如何,文品就如何。文以载道,信什么“道”,就或多或少地在文本里表现这种“道”。
  《屈原列传》里大加描写、渲染屈原的忠贞爱国,其间体现出的不屈不挠、宁死不愿同流合污的品格,就有司马迁受到屈辱后坚持理想的影子。反过来,司马迁就是要通过屈原的不屈精神来表现自己当时坚持理想的信念,或者因自己坚持理想而使作品有了不屈的品格。同样的例子我们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也找得到。诗里为何会有“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为什么“幸福”要从明天开始?这都源于他的思想,源于他对社会主流的把握和对事物所持的评判态度。由此可见,了解作者思想品格方面的常识,有助于准确把握文本里的人物形象,进而把握文本主题。
  三、有助于把握文本的文学技巧
  作者的思想、遭遇、时代特点影响了作品的表现形式。作者的观点、思想要通过作品来表现,或直白,或含蓄,这些都和作者面临的生活、政治上的遭遇密切相关。
  晚唐诗人李商隐一生政治失意,希望受到君王的重视却又屡遭冷遇,《贾生》里“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就有李商隐对自己不被重用的苦闷和不满。但在当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时代,他只能借贾谊的遭遇来喻指自己。这种因时代局限而决定文本的表现形式的例子从古至今比比皆是。“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中以“硕鼠”比贪婪奴隶主,源于当时的社会制度;闻一多《死水》里含蓄、反复手法的运用,鲁迅《纪念刘和珍君》里含蓄而蕴藉的描写,都是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当代朦胧诗的出现,更印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四、拉近文本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某些作品创作年代久远,要快速地把握作品有一定的难度,文学常识可以拉近读者与文本主题及技巧使用的距离。对于时代久远的作品的理解,如果我们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就较容易理解和分析文本。如《氓》里的女子到底是属于被弃还是自决的形象,这形象有何时代意义?这都要通过文学常识来缩短时代与文本形象意义理解的距离。同样,没有相关的常识,是很难理解鲁迅“漏船载酒泛中流”的处境的。
  五、写作也要知人论世
  这里的“知”有玩味、评价之意。只有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分析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反过来,有写作的体会和经验,对作品的玩味鉴赏才更确切,更进一层,才能真正达到披文入情的境界。这些都离不开文学常识的丰富与充实。平时作文常无米下锅,即便是教材里的名人,也知之不多,只知道作者的名号、时代、国别或至多记得流派之类的,而对其生平品格等重要的常识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所以评述只能停留在表面上,不能透彻地分析人物在面对事物时表现出的态度、品格、才情及对事物发展趋势的把握等,因此作文就显得肤浅。没有丰富的文学常识作基础,分析也要打折扣。
  可见,文学常识的学习并非可有可无,而是该长则长,该短则短,该详则详,该略则略。文学常识大多数是在课前导入时用的,有时是在课间穿插的。由于近几年高考都没有考文学常识,于是有的教师放弃了文学常识的教学,这是不可取的。
  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中学(341600)
其他文献
就目前来说,早读课的效果不佳。学生对早读课重视不足,在早读课上,学生的活动较为单一,无非就是背诵学习过的文章,学生经常感到枯燥泛味,学习的效率自然也就偏低了。所以说,高中语文的早读课堂,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都需要进行调整。按照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早读课其实就是学生知识巩固、能力拓展和素质提升的课堂,在早读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全方位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多角度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有意识地考察写作的目的和对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  一、构建
古诗词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比重,从必修课到选修课均有涉及。但是,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深感吃力,尤其遇到晦涩难懂的内容更是头痛不已。而多媒体教辅手段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学好古诗词,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及部分古诗词内容谈一谈看法,拙见浅陋,仅供大家参考。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集视频、图片、声音等于一体,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李清照《
神经鞘瘤是由神经鞘细胞即施万细胞(雪旺氏细胞)增生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约占眼眶原发性肿瘤的3.7%~6.4%。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近4年来收治经病理确诊的眶内神经鞘瘤46例,现将临床
文章就继电保护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作了相关探析,描述了继电保护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特性,旨在从继电技术的发展及其运用对提高电力系统的质量、减少电力损耗等方面来
在目前新的“建筑技术政策”向钢结构倾斜并提出“积极合理较快速地发展钢结构”的态势下,钢结构学科将快速全面发展,钢结构工程将更加广泛。文章分析了预应力钢结构的特点及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往往会牵涉到这样的问题,文本解读不透,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最终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不过是一些概念性的认知,所记下的也就是黑板上教师的部分板书罢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文本读深、读透,关键是要从教学中的主体——学生这个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发问,为学生提供需要的信息,在互动中共同升华对文本的认知,提升其解读文本的思考力、创新力和应变力
高中阅读与学生之前学习阶段的阅读有很大区别,教师不能把目光禁锢于课文最基本的字词句段上,要从表面深入内核,对教材内容进行深挖细究。高中阅读主要学习文章的表现手法,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从而提升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教师要设计拓展链接,强化学生的语用实践,明确阅读教学任务,简化阅读程序,快速摄取文章信息,在优化整合中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简明教学目标,关注文章核心  高中课堂教学在目标设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