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已进入我国的教育领域,并逐渐成为有效的教学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等都产生了影响。本文阐述了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如何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并对多媒体教学提出了有关的建议,希望能对中学生物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物;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0)7(c)-0000-00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多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中介,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用来设计课程,选择教材,揭示教师活动的基本范型。
1、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教育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攻方向,是一项根本性的改革。当前改革的着力点是转变教育观念,突破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禁锢,倡导启发式、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探讨的学风,让学生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三个层次发展目标,即直接目标,指知识技能的传授。
要实现教学的整体改革,必定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应用,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促进教学观念与形式的改革,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构的改革,从而促进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等教学整体改革。就目前现状看, 尽管国外的信息化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 而在我国却是刚刚起步, 故不能盲目与国外攀比, 而应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 逐步的改善和推行, 此外还应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在适当的范围内开展。
2、教师基本能力的过关和指导思想的确立
教师, 作为信息化教育的具体实施者, 首先面临的是自身信息技术的扫盲和基本信息能力的具备。如前所述, 信息化教育是以“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电脑多媒体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因此, 教师首先必须学会最基本的通过电脑对文字、表格、图像、声音进行处理; 能够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获取信息, 包括通过教学软件、扫描仪、数码相机、Internet等获取信息; 学会使用相关的工具软件(如Powerpiont, Authorware, Flash, Photoshop, Premiere,画板等)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 并能熟练地运用于教学; 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 能够在网上查找、下载、发布信息并进行讨论交流和组织教学等。
与此同时, 教师还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明确信息化教学———现实意义及其优势所在, 能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能力状况而组织相应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并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 能够客观地评价学习成果等。如对照初一、初二生物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心理特点, 教师可以尝试采用“活灵活现”的多媒体教学,比较能符合这一年龄段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而对于高一学生, 此时已具备一定的微机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可以多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小组协作学习、在线学习和在线讨论等等。
3、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生物教学
中学生物教学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大量地使用直观教具, 如标本、模型、挂图、幻灯、录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于一身的更高级的直观教具而取代, 这说是多媒体。由于多媒体所演示的内容可以将学生的视、听感官充分调动起来获取信息, 从而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对学生直接起到激发学习动机, 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有利于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 多媒体教学一经出现, 便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在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想象、理解、记忆、应用等整个学习过程中, 多媒体可进一步起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强化效果的作用。如人体血液双循环的过程, 以往需要借助挂图和详细反复的讲解学生才能想象出来, 如今通过多媒体对其循环过程进行动画演示, 学生一目了然, 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 降低了教学难度, 又有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 共同发展。此外, 多媒体以其较高的交互性也可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更及时更开放的交流, 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4、多媒体教学实践的反思
毫无疑问,由于多媒体具有多种媒体、超文本、超媒体的功能,它集文字、声音、图像、静与動于一身,为师生打开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生物世界,增强了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这些间题值得我们思考。
4、1.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偏差
近几年,多媒体已成为我国教育与实践领域的热点,一时间,多媒体教学成了教育现代化的标志,教育技术只有与多媒体教学联系才具有先进性,学校只有购置了多媒体计算机或装配了多媒体教室,才算教学设备先进,如果哪个学校还在购置幻灯投影、电视教学设备,那么这个学校势必被看成是跟不上教育技术发展的步伐,是落后的。这种认识是不深刻的,或者说是有偏差的多媒体教学不应成为现代化教育的代名词。
4、2.缺乏与课堂教学相适应的多媒体课件
在目前我国教育教学领域,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而市场上出现的多媒体课件绝大部分是课本搬家的模式,是为学生自学或个别化学习而设计的,很少是为教师课堂教学而设计的,因而不能很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功能。
4、3.忽视教师多媒体技术的培训
人们已经认识到计算机对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意义,重视机器设备的购置,却忽略教师培训,或只抓少数计算机教师,忽视全体教师的参与。脱离教育教学整体去设计网络和机房,过分强调媒体和技术,见物不见人,忘记了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根本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无论怎样先进,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人去使用,就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能,也只能是废铁一堆。
参考文献:
[1] 李明兰. 信息化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 文教资料 , 2005,(03) .
[2] 陈家洪,彭万仁. 生物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5,(03) .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物;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0)7(c)-0000-00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多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中介,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用来设计课程,选择教材,揭示教师活动的基本范型。
1、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教育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攻方向,是一项根本性的改革。当前改革的着力点是转变教育观念,突破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禁锢,倡导启发式、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探讨的学风,让学生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三个层次发展目标,即直接目标,指知识技能的传授。
要实现教学的整体改革,必定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应用,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促进教学观念与形式的改革,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构的改革,从而促进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等教学整体改革。就目前现状看, 尽管国外的信息化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 而在我国却是刚刚起步, 故不能盲目与国外攀比, 而应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 逐步的改善和推行, 此外还应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在适当的范围内开展。
2、教师基本能力的过关和指导思想的确立
教师, 作为信息化教育的具体实施者, 首先面临的是自身信息技术的扫盲和基本信息能力的具备。如前所述, 信息化教育是以“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电脑多媒体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因此, 教师首先必须学会最基本的通过电脑对文字、表格、图像、声音进行处理; 能够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获取信息, 包括通过教学软件、扫描仪、数码相机、Internet等获取信息; 学会使用相关的工具软件(如Powerpiont, Authorware, Flash, Photoshop, Premiere,画板等)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 并能熟练地运用于教学; 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 能够在网上查找、下载、发布信息并进行讨论交流和组织教学等。
与此同时, 教师还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明确信息化教学———现实意义及其优势所在, 能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能力状况而组织相应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并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 能够客观地评价学习成果等。如对照初一、初二生物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心理特点, 教师可以尝试采用“活灵活现”的多媒体教学,比较能符合这一年龄段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而对于高一学生, 此时已具备一定的微机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可以多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小组协作学习、在线学习和在线讨论等等。
3、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生物教学
中学生物教学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大量地使用直观教具, 如标本、模型、挂图、幻灯、录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于一身的更高级的直观教具而取代, 这说是多媒体。由于多媒体所演示的内容可以将学生的视、听感官充分调动起来获取信息, 从而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对学生直接起到激发学习动机, 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有利于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 多媒体教学一经出现, 便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在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想象、理解、记忆、应用等整个学习过程中, 多媒体可进一步起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强化效果的作用。如人体血液双循环的过程, 以往需要借助挂图和详细反复的讲解学生才能想象出来, 如今通过多媒体对其循环过程进行动画演示, 学生一目了然, 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 降低了教学难度, 又有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 共同发展。此外, 多媒体以其较高的交互性也可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更及时更开放的交流, 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4、多媒体教学实践的反思
毫无疑问,由于多媒体具有多种媒体、超文本、超媒体的功能,它集文字、声音、图像、静与動于一身,为师生打开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生物世界,增强了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这些间题值得我们思考。
4、1.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偏差
近几年,多媒体已成为我国教育与实践领域的热点,一时间,多媒体教学成了教育现代化的标志,教育技术只有与多媒体教学联系才具有先进性,学校只有购置了多媒体计算机或装配了多媒体教室,才算教学设备先进,如果哪个学校还在购置幻灯投影、电视教学设备,那么这个学校势必被看成是跟不上教育技术发展的步伐,是落后的。这种认识是不深刻的,或者说是有偏差的多媒体教学不应成为现代化教育的代名词。
4、2.缺乏与课堂教学相适应的多媒体课件
在目前我国教育教学领域,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而市场上出现的多媒体课件绝大部分是课本搬家的模式,是为学生自学或个别化学习而设计的,很少是为教师课堂教学而设计的,因而不能很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功能。
4、3.忽视教师多媒体技术的培训
人们已经认识到计算机对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意义,重视机器设备的购置,却忽略教师培训,或只抓少数计算机教师,忽视全体教师的参与。脱离教育教学整体去设计网络和机房,过分强调媒体和技术,见物不见人,忘记了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根本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无论怎样先进,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人去使用,就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能,也只能是废铁一堆。
参考文献:
[1] 李明兰. 信息化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 文教资料 , 2005,(03) .
[2] 陈家洪,彭万仁. 生物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