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认识与实践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x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物理教学;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原因;做
  法;原则;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7—0053—01
  在新的时代环境和教学条件下,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是实施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就是适应这一趋势的新的教学方法。
  一、原因
  对初中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均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得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当前,95%以上的小学生进入了初中,而初中毕业生大约只有1/3能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2/3的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即使升入高中的比例增大到1/2或4/5,仍然需要从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上全面考虑初中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以便更主动积极地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而不应仅仅局限于适应升学的需要。因此,作为物理教师,我进行了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实验。
  二、做法
  所谓“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就是在班级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发展,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具体做法如下:1.了解差异,分类建组。对全班学生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层次的学习小组,让师生知道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在班级上公布好、中、差学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2.针对实际,分类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一种作业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另一类是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还有一类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差生的学习水平,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
  三、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实验中,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差异,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自觉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2.主导性原则。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期,及时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使各类学生得到的帮助与他们的个别需要相适应。3.保底性原则。R·M·托马斯的“掌握学习原则”认为每个学生都应有均等的机会去达到学习目标,尽管每位学生达标的速度不同,但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世界上任何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所谓保底,即最终必须保证后进生达到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促使中等生向优等生靠近,允许成绩好的学生超大纲学习。
  四、效果
  1.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各个层次的学生基本上能适应社会各个领域的需要,知道怎样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2.转化差生,培养优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2011年秋我教的初三(4)班,原来在全县初二年级期末统考检测中,物理成绩较差,及格率只有34.7%,优秀率在10%左右。我接班后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方法,经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效果。在2012年全市统一举行的初三毕业升学考试中,及格率达80%,优秀率达28.1%。可见,通过教学改革实验,学生学习的效果明显提高。
  总之,教师应把握“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实际,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成。
  编辑:张 昀
其他文献
〔关键词〕 物理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生活实际;设  疑;物理学史;成功机会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8—0113—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是人类不断进步发展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在高职物理教学中,教师同样要挖掘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研究了CaO稳定的氧化锆、锆英石、Si3N4及活性α-Al2O3体系反应烧结制备O'-Sialon-ZrO2复相材料过程中物相组成的变化及显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 550℃下体系中已经形成
为了克服非刚体对象的形状建模中对象形状的非线性变化和高维状态表达带来的困难,通过分析有效解集合的分布规律,以提高紧致性和专用性为目标,设计了能提供正确约束的形状模型GPDM。从实验结果看出,该模型与传统的形状模型相比,它能提供更为准确的形状约束。
建立变频电源供电笼型异步电机在正常情况和转子断条故障情况下的运行状态仿真模型,并通过对比分析单相定子电流频谱和三相平均瞬时功率频谱,检验出后者对于因变频电源谐波影响
新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考试、考查既要有笔试,也要有口试和听力测试。高中生因缺乏良好的英语语言氛围等诸多因素,导致他们听力能力滞后。要提高英语听力能力,课堂教学是一条主
通过对北京市交通现状及其成因的分析,把循环经济的理论引入首都交通管理,提出了解决首都交通拥挤问题的具体措施.
学生阅读能力一直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历年的高考中,阅读能力的也是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答题的难点。下面.笔者就阅读能力的培养谈谈个人的看法。
法国作家雨果对音乐有这样的理解:“音乐,是当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而又无法沉默的时候产生的。”诚然,音乐是一种不能触摸、只能聆听感受的艺术,它往往是文字和语言等表达手段都无法呈现的一种意识形态层面上的事物。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对音乐知识的渴望,并不亚于对科学知识的追求。如果能把看似遥不可及的高雅音乐通俗易懂地呈现给学生,把似懂非懂的音乐常识深入浅出地展现给学生,就能达到丰富内涵、陶冶心灵的教育
〔关键词〕 语文教学;情感效应;启发;激发;  抒发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6—0056—01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效应有着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笔者以为“以讲读启发情感,以朗读激发情感,以写作抒发情感”是行之有效的做法。  讲读启发情感,就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设置情感导语和情感线索,并使之贯穿全文。这样既能使学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