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让学生晒“给父母洗脚”照

来源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fanta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1月26日,是西方的感恩节。当天,沈阳市沈河区朝阳一校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项作业:晚上要给父母洗脚,并且洗脚的场景要拍照,之后还要打印出来,粘贴在纸上。因为要进行展览,学校要求“将页面布置得漂亮一些”。
  对于这项活动,有的家长表示非常认可,他们认为类似的活动能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有的家长则认为,学校组织孩子体验感恩,这无可厚非,但是其步骤繁琐,并且还要在公开场合展示出来,就削弱了感恩的本意,变成形式主义了。一些家长甚至表示,这个活动已经走样,变成了家长的作业。
  对此,校方表示,组织学生为父母洗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举措,初衷是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心存他人。至于让学生晒照片,可能是部分班级和教师的个别行为,但无论哪种做法,都只是想让孩子们学会感恩。
  别把“感恩”当作业
  以“感恩作业”促进道德教育的新形式,其初衷虽然值得赞赏,但这样的方式却并不值得提倡。首先,不知道学生完成这样一项形而上作业的时候是什么感受,但如果学生都像完成任务一样去做“感恩作业”,必定会给他们套上一个精神锁链——为了刻意感恩而感恩。其次,感恩是建立在人的修养之上的,而修养则是通过长期的自身觉悟和外部教化而形成的。当一个人具备了道德范畴上的素质,就会在品质上具有感恩的条件。因此,让学生完成晒“给父母洗脚”照的感恩作业,实际上只是一种表面化的感谢。再次,当感恩成了程序式、任务式的作业,就不但违背了道德教育崇尚心灵教化的本质,也有违“感恩”是教育人而不是规定人的初衷。
  像感恩这类的道德教育,虽然需要外在行为来承载,但更需要得到人们内心的认可。仅仅把感恩当成作业,并不能使其转化为我们所期待的思想道德。
  为父母洗脚也是一种感恩
  父母年纪大了,弯腰不方便,子女打来热水代为洗脚,又或者父母在外劳累了一天,子女打来热水让他们泡脚解解乏,这其实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亲情流露。看着父母拖着蹒跚的步伐自己打水,然后艰难地弯腰洗脚,又或者对劳累一天归来的父母没有任何行动上的抚慰,才是一种不孝。如今,家庭关系的松散和亲情的淡漠,越来越成为一种值得警惕的社会现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包括孝道、感恩教育在内的国学教育,如今确实相当流行,但由于未能深刻理解传统文化,中小学开展这类教育也确实一直浮于表面。但批评这种教育形式是一方面,探讨是否需要传承传统文化里的那些精华则是另一方面,而不能因为教育形式的刻板,则连一些我们应该继承和学习的东西也一并摒弃。
  为父母洗脚和尽孝道应该获得对等的尊重,它们从来就不是矛盾的。应该被批判的是把洗脚当感恩教育唯一形式的僵化的教育思想,而不是为父母洗脚本身。现在的教育者也该知道我们的时代需要什么,应该抛弃什么。别在浮躁中,放弃了对前人思想内涵的探索,更放弃了对时代精神的思考和自身内涵的追求。
其他文献
虚拟专用网络(VPN)是一门网络新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通过公用网络安全地对企业内部专用网络进行远程访问的连接方式。我们知道一个网络连接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客户机、传输介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据媒体2017年9月18日报道,一位北大经济学教授的网络专栏,拥有超过17万付费订阅者,价值近3500万元。这位教授名叫薛兆丰,系北
舒缓的上课铃声响起来了,班主任抱着教案笑吟吟地走进教室。咦?老师的手里怎么会有几本红色的奖状?啊,是喜报,喜报!高一进校时老师不就说了吗,半期要对在综合考评中表现优秀的前3名同学以小喜报的形式进行表彰。嗯!绝对有我!  同学们开始交头接耳,比画猜测,嗡嗡嗡的声音像波浪般一圈一圈荡漾开去,教室里有些躁动。老师什么话也不说,走上讲台,顺手将奖状放在台子右上角,然后不动声色地转过身,在黑板上画起坐标轴来
2015年11月以来,一名只有一条腿,拄着拐杖,穿着带有“义务交警”臂章的制服的交警,其执勤的视频获得了800多万次的点击。无数人为这名义务交警的公益之心点赞。他就是谢启明。  谢启明9岁在老家三明时,路过一个集市,毫无秩序的行人将幼小的他挤到了一辆行驶中的大货车下,造成他一条腿被迫截肢。尽管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巨大痛苦,谢启明仍凭着坚强意志努力地生活。17年前,他来到了厦门,从一名普通的手机维修工
建筑工程屋面渗漏水是建筑工程通病之一,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对屋面防水质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期刊
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多种多样,处理故障使用的方法也应随故障情况而变。但无论何种故障,只要能吃透原理,在工作中融汇贯通,再通过不断地经验积累,分析总结,故障处理技术水平一定会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