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艳:轻盈地舞蹈,美丽的人生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geqing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艳,2009年第四届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获奖者。孟艳致力于舞蹈艺术教育,独创了“校园青春舞蹈”教学法,为全国中学艺术素质教育学科带头人。现为国家一级导演。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屡获全国总工会“五一文化奖”、北京市“五四”奖章及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北京市骨干教师、北京市“巾帼建功标兵”等殊荣。
  
  初识孟艳,便被她强大的小宇宙所震慑。热情得像冬日暖阳,爽朗得如瀑布奔流,直率得似箭指靶心。有着存在感很强的气场,注定到哪都是焦点人物,却匪夷所思地流着A型血。内心丰富敏感,在人际交往上却过于粗枝大叶。有赞扬“依赖综合征”,常常处于晕乎状态,却依然清醒地继续以100%的劲头求索。充满艺术梦想,纠结于形而上的东西,却拥有完全靠谱的人生。凭着能量发射体般的活力和彻底解放后的举重若轻,在人生的舞台上,她如此轻盈地旋转腰身,诠释着她独特的美丽。
  
  舞蹈:让身体真正拥抱灵魂
  执拗,爆发力强,性情中人,是孟艳对自己的评价。回忆起自己与舞蹈的结缘,如有神助,一次次心灵的冲击带给她生命的指引。
  她生长在辽宁,小时候像男孩子,淘,对什么都感兴趣。上世纪80年代初,孟艳看过电影《少林寺》后,便喜欢上了武术。因为身体瘦弱、腿长,两次被武术老师拒之门外。但她不死心,老师终于同意她作为一名旁听生练习武术,这一练就是四年。后来,印度电影《大篷车》的放映,让她突然意识到,穿着绚丽的衣服,伴着动听的音乐,在舞台上去展现自己,赢得掌声,得有多美妙。对她而言,内心的渴望,是不可阻挡的。碰巧吉林歌舞团招生,她成为一名团带班学员。进团后,由于武术与舞蹈的发力、气运、呼吸等都是不同的。舞蹈老师感觉她刚硬有余,优美不足。因此她是挨骂最多,遭罪最多的。不过她有着不服输的性格和不管不顾的劲儿,每天凌晨4点半就到排练厅练功,争取每一天都有新的面貌和能力的展现。她的世界如此单纯,向着目标直线前进,4年后,便成了团里的台柱子。
  就在这时,孟艳又被一场舞蹈比赛打动了。她从电视里看到了全国“桃李杯”舞蹈大赛的转播,《奔腾》《残春》……一个个高质量的舞蹈让她自觉相差甚远。北京舞蹈学院,这是什么学校啊!太牛了!我一定要去!在聂老师“艳子,努力,你行的”的鼓励下,孟艳没有任何畏惧就去了。果然进入了全国最高的舞蹈殿堂。在北京舞蹈学院,像在烧得鼎沸的油锅里洒进去一捧盐,她跳得火光四溅,烈焰腾腾。又像在水中欢快游弋的鱼,身体真正拥抱了灵魂,难分难离。
  
  “孟艳现象”缔造者
  18岁那年,孟艳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了。这个乐天派的孩子有了烦恼——是跟随缪斯女神的召唤继续做专业演员还是遵从父母的意见到北京二中任一名舞蹈教师。
  孟艳报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了北京二中的排练厅。当时正值北京市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孟艳决定帮孩子们参加完比赛就离开。那是她第一次创编中学生舞蹈,结果一举夺得一等奖。当她被孩子们稚嫩的面庞簇拥着,听他们叽叽喳喳欢叫着:“孟老师,你太棒了!我们爱你!”她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舞蹈人生还可以有新的可能性。如果说自己跳是满足感,那么带着孩子跳就是成就感。
  近20年来,学生们跳着孟艳编排的舞蹈,从来没有将一等奖旁落。北京二中舞蹈队几乎成了中学生校园舞蹈的代名词,更常常出现在参演单位尽是“国”字当头、参演者尽是艺术大家的重要场合,让貌似持重的尊长观者在激情如火的舞蹈中也不禁燃烧恣肆。其中,《红扇》被评为中华民族20世纪经典舞蹈。《欢腾》《如火青春》等,曾获雅加达国际艺术节、国家“群星奖”、CCTV舞蹈大赛、全国中小学生艺术节等国际、国家级金奖86项。1996年、2003年,孟艳在保利剧院举办了“全国中学生校园舞蹈个人作品专场晚会”:《我们的脚步》和《舞动的青春》。2004年至2006年,孟艳创作编导了我国首部中学生校园剧《晴朗天空下》,融入了她对音乐、舞蹈和话剧的理解,以及对中学艺术教育的思考,获得国家领导高度评价。孟艳和她的孩子们还走出国门,参加了2003年巴黎中法文化节、2005年日本世界博览会、2005年东南亚运动会开幕式,2006年伦敦“中国文化季大型文艺展演”、2007年台湾两岸城市艺术节、2008年美国第119届帕萨迪纳玫瑰花车游行演出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2009年孟艳参加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联欢晚会,并担任中心区联欢文艺晚会总导演。
  孟艳的舞蹈教学实践,在全国艺术素质教育和舞蹈界产生了极大影响,被称为“孟艳现象”,并被广为报道和研究。说到底,孟艳的舞蹈就在于对生命、青春和情感等重大命题的理解和表达。把生命展现得红红火火,把青春舞动得蓬蓬勃勃,把情感宣泄得热热烈烈,都可以归结为一个“爱”字。爱,才是“孟艳现象”的真正缔造者。
  
  奥运记忆——自然与顿悟
  2007年,在舞蹈界声名远播的孟艳成为2009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自然》篇章编创导演组组长。她也是唯一的被奥组委聘任为开幕式编导的中学教师。那令世人惊叹、好评如潮的8分钟太极表演节目就由有武术功底的她策划并实现。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万千感受涌上心头,孟艳不由得连洒热泪。
  孟艳并不讳言,置身于一个超一流的优秀团队所感受到的压力。怕被别人比下去的虚荣心作祟,她变得深思熟虑,慎言慎行,这让一向自信爽朗的她很不适应。也是这样的历练,让她真正知道人与人之间沟通、包容的重要性,知道事业一定是大家互助互信,才能成就的。
  总导演张艺谋希望太极表演能体现中国人那种推崇自然、爱好和平、天人合一的境界,彰显太极气韵和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
  那段日子,孟艳整个人魔怔了。有关中国古代、近代文化艺术、历史等方面的书籍,中国武术、杂技等方面的资料,张艺谋导演的所有影片,孟艳和她的团队看了个遍,苦苦琢磨,依然不得要领。
  孟艳平生第一次有了胜任不了的无力感。与此同时,数千双期盼的眼睛,让她充满了歉疚。数千名演员在河南少林寺塔沟武术学校集训一年多,每天训练十小时以上。训练场上一棵树都没有,冬天北风刮得脸上开裂,夏天太阳晒得脸上起泡。他们却毫不在意。每当排完一段,孟艳进京汇报,走的时候都很开心,回来却很沉重。一遍遍修改方案,一次次攻坚克难,却一回回被总导演否掉——“不行,还得来”。“我们再整齐一点、再振奋一点、再投入一点就好了。”孟艳总是好言安抚那群可爱的孩子,但她内心已实在难以面对。曾经自诩永不言败,永不服输的孟艳想到了放弃。
  家人开导他:“大家一起走过来,经历了,就不后悔。相信你!把你投入的心灌注进去,再把孩子们的真心呈现出来!”朋友激将她:“你最近不太像自己了。以前你特自信,现在怎么老在摇摆?”
  孟艳恍然大悟。她决定相信自己,在表演中融入自己的思想。她理解的太极既是天人合一的,又有着深不可测的美丽,也向全世界传递出中国人的胸怀、博爱和欢迎。
  2008年5月23日,表演团队来到北京,张艺谋看完表演后,怔怔地说:“我没有想到太极是这样打的!”成了!孟艳那叫一个狂喜。演出一天天临近,孟艳对训练也抓得更紧了。下雨了,咱练;休息了,咱练;见缝插针,咱也练……
  2008年8月8日,当气势磅礴的太极表演一出场,现场的掌声如鞭炮般震得孟艳鸡皮疙瘩满地都掉。她已经不知道身在何处,冲着记者喊“摄像机给我放下!鼓掌!鼓掌!”回到家,她哭了很久很久。所谓一生何求,不过如此吧。
  
  美丽不可抗拒
  孟艳爱美,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不是爱美,她也不会选择舞蹈作为终生事业。舞蹈之外,漂亮的衣服、首饰、眼镜,都是她的心头好。曾经疯狂地痴迷鞋子,看到好鞋就走不动道。现在又迷上了围巾,迷上了围绕颈间的那抹风情,那种独特的女人味儿。
  孟艳追求着美丽,也焕发着别样的美丽。有信,有望,有爱。这样的女人不美丽都难。
  孟艳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孟艳有什么委屈了不痛快了,都是跟家里人发牢骚,拿老公当出气筒。一会儿晴空万里,一会儿狂风暴雨,一会儿妩媚动人,一会儿蛮不讲理,老公宠着她,任由她的多面性格在家里自由呈现。他的儿子也很爱她,前一段时间她在CCTV任舞蹈比赛的评委。平时晚上8点半睡觉的小家伙却总是嚷着:“我要看妈妈!我要看妈妈!”第二天,总要问她:“妈妈,你打了多少分?妈妈,你出现了多少次?”
  当我采访时,一位男士一直在旁边沉默地摆弄着电脑,任她神采飞扬地接待访客、处理事务。直到问到家庭问题,孟艳才笑吟吟地用手一指,说“他就是我老公。”我一愣:“你们夫妻俩是同事啊,真不错!”“不是,他这两天歇年假,知道今天我很累,就过来陪陪我,下午再去接孩子。”这时,由于配合采访,忍饥挨饿了一中午的男士才转过头,宠溺地埋怨了一下:“吵得我脑袋都大了。”孟艳不依不饶地问:“老公,你觉得你幸福吗?”老公很认真地答道:“幸福!”
  美丽的女人与幸福的家庭,多么美好的搭配,让人艳羡而无法嫉妒。
  奥运之后,希望自己永远让学生感到新鲜、值得尊敬的孟艳又在为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想而努力了。2010年,她要用绚丽好看的歌舞片形式表现12~18岁的孩子的真实世界,思考我们应该怎样活着,让想了解孩子或想了解自己的人都能从中有所收获。
  她的愿望很美丽,我们期待着早日见到她美丽的作品。
  编辑/任 娟woshirenjuan@126.com
其他文献
虹影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诗人。中国新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一。1962年生于重庆。18岁当天知晓了自己的私生女身份,之后浪迹四方,于国际文坛声名鹊起。现居北京和伦敦两地。代表作:《k》《女子有行》《饥饿的女儿》《伦敦,危险的幽会》等。  2009年新作《好儿女花》面世,是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的后续。    虹影母亲的小名“小桃红”,俗称指甲花,也称好儿女花,是最易生长、生命力强,但也是最卑微的花
西藏,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我对那里的一切一无所知,但不知是怎样的一种力量,让我心生向往。刚好出现一个绝好的机会,我便不顾一切地朝那里奔去。我总觉得,心在哪里,人就应该在哪里。北京,是我的故乡,西藏,是我的第二故乡。  “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从我知道有这么件事儿起,就盼着去支援西部,所以,在临近毕业的时候,我想都没想就报了名。等了很久,我以为这事儿就这么黄了。结果在接收单位给我转正的第一周,接到了
1.下车后,当我看到夕阳下金色耀眼的胡杨林时,顿时来了精神,马上奔向达来库布镇外200米远的额济纳河第一条支流。过了一道桥就是一大片生长在沙漠之中的胡杨林,茂密的胡杨百态千姿,苍劲的枝干扭曲着向上伸展。特别是在晚霞余辉的映照下,金光灿灿,火红耀眼,极为美丽壮观。第二天一大早,在四道桥,我有幸碰到了好大一群羊,逆光勾勒出它们美丽的轮廓,在一片金黄色的胡杨树下穿过,扬起的阵阵尘烟渲染了画面。    早
1.1月3日,北京市冬泳俱乐部在昆玉河的滨角码头举办了第三十一届亲近自然科学冬泳表演大会。这一天,大雪在凛冽寒风的裹挟下,如约降临北京,古老的京城再度披上厚厚的银装。北京当日的最高温度只有零下7度,人刚一出水,立马结满冰碴儿。    2.冬泳队员近来都会带上捞冰的笊篱和凿冰工具,谁先到了谁就负责清理湖面。他们还会装上一罐温水,下水前在岸上冲洗身体,一来促进血液循环,二来不让自己成为湖水的“污染源”
刘卫兵, 一看这名字,就知道他是文革时代出生的人。刘卫兵生在文革年代,可谓没赶上好时候,还好上学时又迎来了改革开放,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他后来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成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新闻摄影系的本科生。1989年毕业后,刘卫兵被分配到国家权威的新闻单位——新华通讯社任摄影部记者。  新华社记者——对于当时和时下许多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可人生之路从来不会平坦,刚工作的卫兵就被分到大西北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