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与新发展

来源 :炎黄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q_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正朝着材料大国和材料强国的方向发展,在很多方面,材料技术已经领先于其他国家。本文主要从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专业设置、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发展新方向,来对材料与科学专业的新发展进行阐述,以期为今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学科的发展以及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材料科学与工程;方法;新发展
  前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材料的地方无处不在。许多新材料的研发,也极大的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更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当今各国竞争日益激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想要从材料大国变为材料强国,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人才的培养就显得特别重要。对于材料科学人才的培养,我国目前已经有了较为合理的专业方向,科学的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方面,也有了一套成熟的教学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材料科学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的培养体系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1.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是培养材料与工程方面的专业性人才。在专业设置方面,材料科学与工程共包含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等下属学科。具体的课程设置是按照学校的不同情况,以及未来的不同发展方向来设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培养方向。专业方向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学生今后的学业发展,以及在读研甚至读博时学校的培养方式和内容,在本科学习最初的阶段,学生可能不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对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也缺乏一定的了解,所以主要学习一些基础性的材料科学工程方面的知识,在对这门学科有一定了解后再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定自己的专业方向。
  在课程体系方面,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课程体系,首先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来设定的,专业课程既要有该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包含材料的构成、结构、性能等基础性知识。对材料的制作与工艺,以及需要的设备,具体操作也要有相关的介绍与指导。其次对于不同的材料科学课程的开设时间、课时,是要经过统一安排的。例如什么时候开设有机材料课程,什么时候开设材料物理性能。
  当然,对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的培养,除了合理的专业方向设定,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课程安排,更要注重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并进行考察。[1]
  2.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教学方法
  对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的培养,教学方法有很多,包括老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或老师之间相互交流;或者教师与企业对接,明确社会和企业需要学校培养出什么样的材料科学型人才。本文接下来主要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习中,如何理清知识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所用到的几种导学模型。[1]
  2.1四要素
  四要素导学将材料的构成、制作、性质、使役用线连城四面体,构成是材料的組成元素,合成是指材料质点的分布状况,性质是指材料对物理条件的反应。以此模型来阐述材料的合成特性失效等之间的因果关系,以此方法可以帮助加深学生对材料知识的理解。
  2.2五要素
  此模型在构成、制作、性质、使役的基础上加入了效能,五要素模型最主要的特点是阐明特性与效能之间的特殊关系,另外五要素构成的六面体中心提供了材料理论与制作的最佳位置。此模型可以指导材料的设计。
  2.3六要素
  六要素导学在构成、制作、性质、使役、效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缺陷和表征。六要素模型明确的阐明了材料的构成、结构、缺陷等之间的联系,对于材料的研究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也让学生更加全面,清晰的掌握各要素之间的关联。[2]
  3.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未来教学的新发展
  目前,我国各高校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方面,对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的培养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为助力材料强国的实现,对材料科学人才的培养也将有更完备的新发展。
  3.1课程设置更加多元化
  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性课程为主,辅以科学前沿知识,包括航天材料,新能源,航海等,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把握科学前沿。同时增加了学科的趣味性,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更加注重实践
  对于学生的培养,不仅仅是课堂知识的学习。在未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也会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方面的教学,提高材料科学人才的综合素质。
  3.3材料教学的“硬设施”逐渐提高
  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材料工程的教学条件也逐渐与国际接轨。首先对老师的教学水平越来越高,其次材料教学的硬件设备也逐渐符合国际要求,不仅培养出优秀的中国学生,也将吸引更多的外国学生来中国进修。
  3.4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也更加完善
  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未来对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也会更加完善。在学生评价,老师评价,同行评价,企业的评价的基础上还会有更加明确的评价标准,来改善教学质量。[3]
  结论:
  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各国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完善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更多的材料科学创新人才,才能助力我国成为材料强国。
  参考文献
  [1]李瑞锋,陈龙,郑玉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和发展探讨[J].黄山学院学报,2016,18(05):122-124.
  [2]董振伟,张帅阳,梁玮,钞春英,李品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知识要素导学研究[J].山东化工,2018,47(09):112-113+115.
  [3]佟运祥,王香,李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留学研究生教学质量提高途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6):164-166.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学习有人文性,创造性,交互性等特点,思辨意识在英语学习中又起到引导,辅助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而英语学习中思辨意识的锻炼措施可以从教育体系,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英语学习;思辩意识;锻炼措施  前言  英语学习是高中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但是现在部分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的目标仅停留于应试的要求,笔者认为这种现象是学生的思辨意识没有激发起其思维能力,不能带动学生思考,达不到
期刊
摘 要:很多学生从小到大都一直在学习英语,但在英语学科中取得的成绩却时常不尽人意。尤其是在高中之后,长篇幅的阅读更让一部分同学头昏脑胀、摸不着头脑,因而成绩往往不是很理想。这篇文章列举了大多数同学在高中英语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着重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同时对高中英语学习方法做出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高中英语;问题分析;学习启示  1、高中英语学习的要求及特点  学好高中英语,首先就要弄清楚其对应的要
期刊
摘 要:在九年义务教育最开始的小学阶段,学生认知和识字能力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上有一定难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最基础的教学。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能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充满乐趣,思想上受到熏陶,也有利于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难点策略  1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是语文学习的起始点,
期刊
摘 要:历史学科在高中学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历史成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高中生在高中学习阶段的总成绩的好坏,所以应该得到广大高中生的重视。而本文重点是研究如何培养高中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在此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激发广大高中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热情,给高中历史老师的教学方法提供借鉴,从而提高高中生的历史学科成绩。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习兴趣;培养  引言  对于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高中阶段的历史相比
期刊
摘 要:关于语言的语系问题一直就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汉语在历史上对日语、朝鲜语、越南语的词汇构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日韩两国至今仍然使用很多的汉字,所以他们和汉字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为了明白他们之间的差异,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汉语和韩语同形词的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汉语;韩语;同形词;特点  汉语、韩语之间虽然分属于不同的语系,两者在语法特点、组词规律以及语音结构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差异,但是
期刊
摘 要:随着课改的进行,数学竞赛的地位正在逐步上升,数学竞赛作为选拔全能学生的途径有利于高校发现人才,有利于参赛学生数学思维的开拓,更有利于高中生为踏入理想大学的殿堂做准备,因此有必要将数学竞赛的教学融入高中生活。本文首先介绍了课改和数学竞赛的背景,其次对数学奥赛与高中生活进行了介绍,接着介绍了数学奥赛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具体作用和升学方面的积极作用,最后论述了数学奥赛的发展前景和必要条件。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巨大而深远。人口、资源、粮食、环境已成为全球性的四大问题。这些问题都与人类生存和发展休戚相关。归根到底,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正确的环境观。故而,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和谐社会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地理教学;环境教育  1 引言  高中学生是明日社会的生力军。农村高中学生是明日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主力
期刊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教育业发生了巨大变革,新的教学技术、新的教学媒体、新的教学思路、新的教学理念在互联网环境下像雨后春笋般出现。我们应充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给教学工作带来的良好机遇,构建、完善网络学习资源,拓展與优化教学环境,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本文结合笔者对高等职业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中《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阐述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状况,总结混合式教学模式对高等职业
期刊
摘 要:海明威是世界著名作家,其一生为世界文学史奉献了较多经典的著作,其作品往往富含深意,给予后世较多启迪。通过对海明威文学作品文学特色的分析,加之对其文风和文化背景的探索,解析海明威对于社会的理解,社会环境对海明威作品的影响。深入对海明威的文学作品加以分析,以期对海明威的作品和思想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对当时的社会环境有更多的产生更为直观的感受。  关键词:海明威作品;文学特点;分析  引言  海明
期刊
摘 要:对于环境现场监测而言,其工作的第一线就是环境监测工作,并在整个环境监测体系中的作用十分巨大,环境监测的质量会直接对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形成影响,所以,需要应用有效的措施,从而最大程度的使环境现场检测的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为此,本文首先从环境现场监测的过程入手,并详细分析了环境现场监测中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旨在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场;质量管理;工作重点  前言  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