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艺术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noha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代学术领域,艺术设计的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学界都在研究艺术的本体,让艺术和生活区分开来。但是依据我国的现状,艺术设计在实践中会渗透日常生活,影响人们的审美判断。如果不能把握艺术的本体和艺术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容易使后者失去美学标准,因此,相关学者应当对艺术设计展开审美反思,促进艺术设计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艺术设计;日常生活;审美批判
  引言:在艺术设计的最初阶段,是以“艺术”作为定语的。我国数十年都把工艺美术作为艺术设计的本体,把艺术设计当作一种实用美术来看。这种观点有利于在艺术设计中吸收大量的民族文化资源,借鉴民族美术的精粹,但是又有着很明显的局限性。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艺术设计的产品一方面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一方面要以实现功能为目标。设计品不再是富贵之家的附属物,转变成大众的消费品。在此背景下,艺术设计的审美标准发生模糊。因此,目前我国急需确立完善的审美体系,对日常生活进行审美批判。
  1艺术设计作品的现状
  在当前的文化背景下,艺术设计转变成了一种消费行为,艺术设计品也转变成为大众的消费品,这给艺术本身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原本的艺术设计产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且这种价值固定,不会发生多大变化。但如今的艺术设计产品的价值要依据实用功能来确定。一件艺术品被放入仓库,没有发挥功能,它的价值就无法体现。
  针对上述情况,许多企业都提出了相关对策。一些企业反对单纯强调实用性的设计工作,主张不能让艺术设计品的创造性被功能性扼杀;一些企业认为艺术设计作品的创造必须以实用作为基点;一些企业认为应当将艺术设计和日常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设计品符合实践的需要。这几种对策中以第三种“日常生活实践”最为关键。
  把艺术设计作品和日常生活实践结合,首先要打破艺术和生活的界限,艺术家必须深入生活,进行深层创造。比利时最活跃的设计家之一汉斯贝克曾经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模拟都市繁华却又空洞的钢铁森林,让人们在鉴赏中获得了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在体验中进行自我内省。汉斯贝克意在指出,艺术设计的被消费,说明所谓的幸福感是人造的,借此批判当下艺术设计作品审美标准的随意性。
  2艺术设计与日常生活审美批判的关系
  2.1艺术设计以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为基础
  艺术设计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人们的审美判断,致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现审美呈现。审美呈现主要指的是三方面:首先,从物质层面上来看,艺术设计品想要表达自己的审美追求,必须寻找到一个物质载体。其次,从生活层面来看,艺术设计产品对人的现实生活具有功用性,可以作用于消费者的生活。再次,从审美接受的层面来看,艺术设计产品可以联结人的精神世界,经过网络媒体的传播可以扩大这种审美体验。以上的三方面是对审美批判具体分析的基础。
  想要建立起艺术设计的审美标准,必须以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作为基础。但是目前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大多数的设计师只关注作品的形式,对内容的重视不够。事实上,好的设计师在设计作品时,要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对产品的性能、受众、社会反映、审美追求和环保因素等等综合考量。比如设计一张桌子,大部分设计师的作品平平,毫无亮点,好的设计师却能将桌子的效用最大化。以“LouisXXI”为例,设计师在形式上利用了几何切割的手法,材质的选择上既注重古典美,又充满现代性,在几何切割的缝隙中,消费者可以放上杂志,使桌子的功能和审美相结合,在形式和内容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设计师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进行主动的审美批判,就会陷入生活的繁琐信息中,影响设计作品的审美判断。因此,设计师在设计作品时,首先要深入生活,挖掘作品与生活的内在联系,使设计作品的功能实现最大化。其次要远离生活,让作品和日常审美保持一段距离,从而把握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本体观。
  好的设计师在进行艺术设计时必然会先进行艺术设计的审美批判,对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将生活中所获得的审美体验转换成艺术设计的原动力。我国想要提升艺术设计的水平,就必须引导设计师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环境,进行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
  2.2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以艺术设计为立场
  在当下的市场中,艺术设计作品逐渐成为消费品,在此背景下,艺术设计者们应当认识到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是以艺术设计为立场的。
  艺术设计虽然以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为基础,但是在文化、商业的领域中,艺术设计也是无处不在的。无论是文化产品还是商业标志,都能看到艺术设计的影子,这说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站在艺术设计的立场进行审美批判。因此,艺术设计师们应当保持宽阔的胸怀,兼收包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审美行为,并试图理解在这些审美行为背后的,艺术设计的立场。
  值得注意的是,设计师们不能忘记对日常生活进行审美批判,因为艺术设计作品最终还会渗透进入生活。艺术设计作品采用的做题、设计风格、形式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设计师们保持日常生活中的批判性,实质上就是聆听艺术设计在生活中的回响。
  结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艺术设计产品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不再是贵族的专属。艺术设计产品成为一种消费品,审美标准的随意性越来越强。在这种背景下,设计师们必须把握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和艺术设计的关系,建构新的艺术设计审美体系,从而促进艺术设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陶东风.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论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浙江社会科学,2012,14(01):58-59.
  [4]魯枢元.评所谓“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审美日常生活化”的价值取向析疑[J].文艺争鸣,2014,13(03):98-90.
  [19]刘悦笛.当代“审美泛化”的全息结构——从“审美日常生活化”到“日常生活审美化”[J].西北师大学报,2015,05(07):16-17.
  [18]刘悦笛.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试论“生活美学”何以可能[J].哲学研究,2015,09(01):45-46.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原型范畴理论视角分析Adrian Holliday在《小文化》一文中提出的大文化研究模式的局限性和小文化研究模式的合理性,旨在为跨文化交际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更完善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说明了用小文化的研究模式进行跨文化交际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认知失误,从而引导交际双方以一种客观,开放的态度参与交际活动。  【关键词】:原型范畴理论;跨文化研究;小文化  1.引
期刊
【摘要】:原生态民族音乐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原生态民族音乐创作中,关于其美学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主要分析了原生态民族音乐创作中的美学问题,旨在为推进少数民族音乐发展及艺术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原生态;民族音乐;音乐创作;美学研究  “原生态”民族音乐属于民乐一类,其本质上是指
期刊
【摘要】:我们舞蹈艺术需要知识全面、表演上可塑性高的舞蹈人才来满足舞蹈世界中发展新的需要。在舞台上演员们的出色表现,让人们为之神往;而在教室中的学习往往是舞蹈演员迈向舞台前的重要铺垫。演员既要注意表演人物时的情绪表现,又要兼顾动作技术的完美展现。当然教室和舞台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是勿容质疑的,教室中的训练学习,为舞台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舞台表演又是教室学习的实际检验。他们之间的差异、联系及关系从
期刊
【摘要】:晋文公重耳是《国语》、《左传》、《史记》三部史书中刻画得最为成功的一位春秋霸主之一,其记载大体相似但同中有异:《国语》中的晋文公虽然从善如流,但优柔寡断,缺少霸主应有的气魄,《左传》中的晋文公从一开始就拥有一个霸主应有的各项品质,《史记》中的晋文公的是由一位缺少能力的人逐渐成长为一位霸主的,他性格在不断完善,气魄在不断地加强,形象更具立体感。  【关键词】:晋文公;《左传》;《国语》;《
期刊
【摘要】:“笑书神侠依碧鸳,飞雪连天射白鹿。”是作为金庸的封笔作《鹿鼎记》中我较为欣赏的一句话,是很有意境的一句话。提及金庸也许大多数人并不认识,也许会迷茫的问一句,金庸是谁啊?那么《射雕英雄传》呢?《笑傲江湖》呢?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天龙八部》啦,对于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武侠小说,甚至是知名电视剧,我想大家应该都认识吧,而这些名著自然都是出自港台知名作家金庸之手,而今天我所想要论述的,则是这本不算
期刊
【摘要】:游戏之于儿童就像是一种本能的活动,即使在游戏过程中并没有其他的玩伴,儿童照样可以通过想象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游戏世界。在《巴勒斯坦王后莉迪亚》中,莉迪亚用她的洋娃娃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游戏世界,通过真实与想象的游戏,在游戏世界中经历逃离与反抗,最终实现成长。  “游戏是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在特定的时空里进行,遵循自由接受但绝对具有约束力的规则,游戏有其自身的目的,伴有紧张、欢乐的情感,游戏的
期刊
【摘要】:我国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已经进入世界前四位,成了制造大国,但远远不是制造强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在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下,绿色产品逐渐兴起,相应的,绿色产品的研究方法成为了一个热点。  【关键词】:绿色;机械产品;创新设计  一、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原则  (一)经济效益最好原则  设计的机械零件既要功能满足客户要求,又要成本低廉。考虑经济最佳性必须从设计和制造两个方面上入手。设计上保证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以前单一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已经越来越难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要。而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为满足观众对舞蹈艺术的更高追求提供了基础作用。新媒体技术与舞蹈艺术相结合,为舞蹈作品增添了“生命”,使整个舞台“活”了起来,为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为今后舞蹈艺术的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舞蹈艺术;基础  一、新媒体舞蹈艺术概述  (一)新媒体舞蹈
期刊
【摘要】:音樂在人的性格塑造、情商陶冶、身心健康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与此同时,在音乐的学习过程当中,个人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音乐教育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历史使命,本文试图谈谈笔者关于音乐在人格发展中作用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音乐;素质教育;人格发展;探析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音乐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很多学者也意识到音乐在个人品格塑
期刊
【摘要】:广西民间传统戏曲从生成发展至今拥有独特的地域特色、艺术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然而在市场经济时代背景下,广西民间传统戏曲面临了市场化、科技化和多元化等冲击,在传承发展中面临新挑战。活态传承是适于新时代下提出的传承模式,也是达到保护和传承民间传统戏曲的最佳路径。本文从民间传统戏曲传承人、内容剧情和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等角度进行思考,以求达到保护、传承和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