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的启示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wp_ha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全面梳理了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五个争论点,结合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对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争论进行分析,认为:双创教育是传授技能陶冶精神的素质教育,双创教育要以“谋生”和“乐业”为导向,双创教育要全面推进也要兼顾个性,双创教学需社会力量全程参与,以赛促教要统一于“平民化”与“社会化”。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1C-0010-04
  笔者在中国期刊数据库中输入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截至2015年,共显示期刊文献143篇。其中大体上是现状分析与问题研究,双创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及教学模式研究等等,文章大多是相关理论的归纳演绎。研究往往局限于理论层面,与高职的实际发展缺乏紧密联系,而且143篇文章中核心论文不到10篇。当然,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匮乏也有客观原因, “创新创业”的概念直到2010年才正式提出,时至今日,仍有很多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尚未开展双创教育,尚无经验可谈。因此,以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研究对象,意义重大,对现阶段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争论进行分析也颇具价值。
  一、黄炎培职教思想中的创新创业观
  黄炎培先生作为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重大贡献,其职教思想也是学术瑰宝,对当今的职教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黄炎培职教思想在较长时期内并未受到足够的关注,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成为教育界研究的对象。对黄炎培的研究虽不及蔡元培、陶行知等教育家,但也已成为当前学术界关注的重要现象。大量关于黄炎培职教思想的研究,开拓了笔者的思路,也提供了可借鉴的研究范式,其中也有不少需要警惕的误区,诸如“功利主义”和“拿来主义”等。我们不能因为论文需要,随意裁剪、拼接黄炎培之观点,孤立地、片面地看待问题,为论文而论文;也不能放弃独立思考,对前人的研究亦步亦趋,对参考文献有参无考。
  要讨论黄炎培职教思想对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的启示,首先应该明确黄炎培职教思想中的创新创业观。黄炎培职教思想中的创新创业观首先体现在他教育思想的发展轨迹中,从反对科举制度、提倡实用主义教育,到宣传职业教育,再到“大职业教育主义”的提出,在面对国外教育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制度、教学方法时,黄炎培坚持“精神上不失自尊自信,方法上还需择善而存”[1],其教育思想的与时俱进即他创业的创新;从办小学堂、职业教育、职业指导所,再到农村教学试验区,这便是他创新的创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他提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这无疑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导向。同时,黄炎培为中华职业学校提出校训“敬业乐群”,是教导学生要摒弃“非议职业为贱,即以职业为苦”的传统思想,激发学生对职业的责任心和创造力,一来可以解决社会最困难的生计问题,二来可以推动国家的复兴。黄炎培也强调职业指导要考虑到人类个性,要“内应天生人类不齐才性之特征”。[2]他认为只有使青年个性得到发展,思想得到丰富,才能改造旧社会,这也是黄炎培职教思想中创新创业观的体现。创新创业,既体现在黄炎培教育思想自身的发展中,也体现在他对学生培养的认知和定位中。
  二、关于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五个争论点
  (一)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本质内涵的争论
  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本质内涵的争论,主要有“泛化”和“窄化”两种。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就是一个较为抽象、外延模糊的概念。有学者对其做广义的界定,认为“它是将创新的理念融入到创业教育中的一个新概念”,“既不是原先的创新教育或创业教育,也不是两者简单的叠加”。“这样的理念四平八稳,看似公允,但是仔细思辨,这样的理解实在有失偏颇并且让中国的创业教育无所适从、左右摇摆,对高校的创业教育产生了明显的误导。”[3]正是为了避免这种四平八稳的“泛化”,有学者对其做狭义的、观点鲜明的、导向明确的界定,提出“创业教育就是培养未来企业家的教育”。但這无疑将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目标“窄化”了,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推进”。
  也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王占仁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努力做到‘素质型’与‘职业型’创新创业教育的统筹兼顾,这并不是为了‘四平八稳’,而是根据我国国情采取的实际措施。”[4]也有学者主张将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相对独立地辩证看待,“偏重于在高等院校突出创新教育,在职业技术学校突出创业教育”。[5]总体而言,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内涵,国内学界大致有三种理解,将其等同于创新教育或创业教育,此外就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是根本。
  (二)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是否应该以就业为导向的争论
  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伊始,便有很多高职院校确立了“以就业为导向,用创业带动就业”的指导思想。他们认为,2004年职教界针对当时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与个人需求、社会需求脱轨的状况,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进行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才得以突破瓶颈,实现了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的结合,促进了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推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并改变了高等教育生态。所以,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依然要坚持这一基本导向。对此,有学者提出了质疑。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下,已经局部形成了唯“就业论”的不良之风,部分高职院校甚至只看重学生能否签订“三方协议”,提高学校就业率,谋取更多教学资源,忽视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此外,也有学校为了落实好“就业导向”,将就业的关键聚焦在技能培训,将职业教育异化成岗前培训。这样的职业教育重技能、轻人文,学生难以做到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他们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正是将职业教育拉出泥潭的举措,所以它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为目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   (五)以赛促教要统一“平民化”与“社会化”
  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一定要做到“做學合一”,正如黄炎培所说“真正学问不在书本上,而在事事物物上,故称求学为读书,实为错误”。[11]创新创业大赛作为“做”的一种有效途径理应重视。与此同时,黄炎培始终认为职业教育应该坚持“平民化”“社会化”的方针,首先职业教育要“重视平民问题”,“要解决平民问题”;其次职业教育要“看重社会需要”,“定什么课程,用什么教材,要问问职业界的意见”,“训练学生,也要体察职业界的习惯”。创新创业大赛应该积极开展,也应该注意如下几点:(1)创新创业大赛不是少数学生的大赛,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所有学生都应接触各种竞赛,那么从赛事设置上就应该避免创新创业“竞赛班”的出现;(2)创新创业大赛的内容应该多问问“职业界”,否则参赛作品必定学院气浓厚,比赛结果也并不能代表市场的选择,学生还是不了解创新创业的实质;(3)创新创业大赛要回归教育的本质,“以赛促教”要体现在“做学合一”“手脑并用”的各个环节,不能有奖牌、有证书、有“分量”的竞赛就重视,日常教学中的比赛就不组织、不重视,“以赛促教”要成为创新创业教育中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手段,不能异化成功利性的“应赛教育”。
  参考文献:
  [1]黄炎培.中国教育史要[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
  [2][7]田正平,周志毅.黄炎培教育思想研究[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3]高晓杰,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4]王占仁.高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争论与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15(13).
  [5]童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6]高奇.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5).
  [8]黄炎培.《职业指导号》的介绍语[J].教育与职业,1919(15).
  [9]成思危.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文萃[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
  [10]黄炎培.职业教育机关唯一的生命是什么[J].教育与职业,1930(4).
  [11]黄炎培.蜀南三种[M].重庆:国讯书店,1942.
  责任编辑:夏英
  作者简介:易苗,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9)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现行七、八年级部编版语文教材中130多幅的插图对语文教学有不可小觑的作用。教师在备课时充分研究插图并在课堂上巧用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感知文本内容,激发学习兴趣,理解文中的重点、巧妙地突破文中的难点,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关键词:部编版中学语文教材;插图;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要: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对接工作岗位是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要。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与企业工作岗位对接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职校及教师应积极探索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对接的有效策略并付诸实施。  关键词:中职校;会计专业教学;工作岗位;对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7C-0046-03  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与要求受
摘要:人的发展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深入的教育研究,为人们破译神奇的生命密码不断地提供着新的视角。作为使用医学手术而出生的剖宫产儿童,他们在生理、心理、行为上会有怎样的表现,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怎样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以人文关怀等,成为近年来普遍关注的教育话题。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有关课题组从2015年以来在上述方面进行了持续的跟进研究。  关键词:剖宫产儿童;学习关怀;跟进研
摘要:基于对苏北7所职业学校284名青年教师调查,发现目前在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存在着总体学历(学位)水平偏低、自我成长意识不强,教科研水平和意识不强以及外部成长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从青年教师提高教师专业成长意识、树立“终身学习、能力为重”的专业成长理念和改善青年教师外部成长环境等方面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
2013年1月5日至6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办,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第八届中国中青年职教论坛暨2012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研讨会”在福州召开,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和媒体的270余名代表围绕“创新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内涵”这一主题,分享彼此成果,展开思想交锋。  开幕式由江苏理工学院副校长、中国职教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崔景贵教授主持,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刘松
摘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在现有教育体制下,水晶雕刻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要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拥有“艺术自由”的空间,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我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采取恰当策略:导入创新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创作素材,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增强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注重作品展评,拓展创新思维。  关键词:水晶雕刻设
摘要:职业教育“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载体。本文从服装行业分析入手,阐述了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建设的现实意义,回顾了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纺织服装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过程与做法,展现了教学标准建设对提高纺织服装类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实际成效。  关键词:教学标准;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
新课程改革十余年了,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不可否认地发生了一些变化,涌现出一批批新的教学模式。我们的语文课堂尤为热闹,如:问题模式、发现模式、朗读模式、背诵模式、情境模式、训练模式、讨论模式、自学模式……但热闹过后我们冷静的想一想:学生学到了什么?是不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这是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诚然教学模式在一段时期某个节点上起到过积极的作用,譬如它有利于帮助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提高教学过程的可操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而班级管理看起来似乎与之大相径庭,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而非物体,但是我们可以借鉴物理学的一些知识,使班级管理更趋于科学。  法国科学管理专家法约尔提出:管理活动有五个要素组成,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班主任也可以从这五个方面,结合物理之理,进行班级管理。  一、万
摘要:职业学校质量标准最终落实在人才培养上。培养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强化工学结合,开展“订单”培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统筹推进中高职衔接培养工作,走出了一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成功之路。实践中仍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创新;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