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直以来,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都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在阐明心理适应的涵义及心理适应和心理健康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学新生主要的心理适应问题及调适方法,从而为维护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帮助。
[关键词]心理适应;心理健康;问题;调适
一、什么是心理适应
心理适应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主体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一)心理适应是主体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反应。
(二)心理适应的主要任务就是使主客体之间的不平衡状态重新恢复平衡。当环境发生变化,个体不能利用已有的行为习惯来解决新的问题、满足自己某些需要时就产生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例如有些同学用以往惯用的态度和方法去处理现在遇到的一些问题时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时就需要转变思想、寻求新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新的平衡。
(三)同化和顺应是心理自我调节的两种主要方式。同化是指将客体纳入主体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的过程。比如儿童可能只根据家中的黄狗学到什么是狗,以后如遇到黑狗也会叫狗。顺应则是指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比如,当儿童意识到飞机虽然会飞但是没有羽毛并且不能拍打翅膀,与所知道的鸟不同时,内心就会体验到冲突或不平衡,于是取新名字或问“这是什么”以达到新的平衡。
二、心理适应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心理适应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一方面,心理适应是心理健康的结果和外在表现;另一方面,心理健康又是心理适应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换言之,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在适应能力上达到较高的水平;同样,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人。其心理健康水平也一定较高。所以,提高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将有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护和提高。
三、大学新生面临的心理适应问题及调适方法
(一)生活中的适应问题及其调适
1.原有生活秩序被打破,需养成新的生活习惯
高中的时候,没有住过宿舍的同学在家里有自己的独立王国,与大学的“群居”生活大不相同。为了避免陋习的出现,大学生需要给自己制定一个作息制度、严格执行,做得好自我奖励,做得差自我惩罚,实在做不到请舍友充当监督员,及时批评指正。如果舍友的不良生活习惯干扰了自己,委婉地提出意见并且自身进行调节,实在不行可以考虑调整宿舍。
2.过度消费导致“财政赤字”,需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
很多大一新生的生活费支撑不到月底或学期末,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缺乏消费计划,钱没花在刀刃上:攀比心理。为摆脱财政赤字的尴尬,建议大一新生:首先制定一份消费计划,把所需花费按重要和急需程度排序,让钱花在刀刃上;其次,调整自我评价标准,认识到一个有为青年靠的不是光鲜亮丽的外表,而是人格及精神上的伟大:最后。了解家庭实际的经济情况,根据客观状况支配开支。
(二)学习的适应问题及其调适
1.未能充分利用学习时光,需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
大学新生要尽早认识到大学与中学不同的学习方式。在大学里所学内容包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仅仅通过阅读课本、记录老师讲解的笔记已不能满足学生求知和实践的需要,这就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语音室、实验室、复印室等设施以及听学术报告、各类讲座、参加讨论会等获取信息,扩大知识面:还可以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文艺表演、社会实践来发掘和锻炼多方面的能力,为就业奠定基础;尽早为自己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有效利用大学时光。
2.自我评价标准太过单一,需建立恰当的自我评价标准
大学是一个比高中更大的舞台,一个人的能力不只包括学习能力,即使学习能力也不是成绩所能代表的,因此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自己的唯一标准会导致自我认识的偏失。为此大一新生可以全面、充分地认识大学生活,重新评估大学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多参加课外活动,通过发展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发掘其他的优势;分析自己多方面的优势及其价值,将其纳入自我评价的标准范围。
(三)人际适应问题及其调适
1.封闭自我、难以结交新朋友,需调整心态、开放自我
当我们还未适应新生活的时候,我们往往通过怀旧来调节孤独感、失落感和空虚感。于是就会有人沉醉于以往的美好回忆之中,繁忙于和朋友、家人的联系当中,错失了与周围同学建立友谊的最佳时机、延长了适应大学生活的时间。
我们每个人都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连续体,过去给现在带来美好回忆。我们也希望现在可以成为将来的美好回忆。这就需要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此时此刻,去发现周围同学的善良、真诚,去观察周围同学相处的快乐、和谐,暂时收起你的回忆、放下你的心理防御、摆脱你的刻板印象,创造现在美好的新生活,给未来带去一份不错的礼物。
2.自我为中心、与同学摩擦不断,需学会换位思考
当与同学发生摩擦时,我们往往都把自己放在“真理”的一边,表现出“过度自我认同”的倾向。过度自我认同指有点自我扩张,高估自我。对自己的肯定评价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拿放大镜看自己的长处,甚至把缺点也视为长处,拿显微镜看他人的短处,把别人细微的短处找出来,这种人际交往模式就是“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
人们之所以认为自己是对的,往往是因为习惯于从自己的立场和角度来考虑问题。比如如果猫逮到了老鼠。站在猫的立场这是应该的、干得好;如果站在老鼠的立场。既然已经经过了残酷的优胜劣汰的考验,而且为人类的实验研究贡献了力量,老鼠也有生存下来的权利,老鼠很可怜。变换立场,依据对方的参照标准,你会发现原来他的想法也是符合逻辑、有理可循的。
总之,大学新生在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尚未适应新的环境之时,应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尽快调整并适应各种大学生活,以便顺利完成学业,做一个有良好心态的快乐而又成功的人。
[关键词]心理适应;心理健康;问题;调适
一、什么是心理适应
心理适应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主体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一)心理适应是主体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反应。
(二)心理适应的主要任务就是使主客体之间的不平衡状态重新恢复平衡。当环境发生变化,个体不能利用已有的行为习惯来解决新的问题、满足自己某些需要时就产生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例如有些同学用以往惯用的态度和方法去处理现在遇到的一些问题时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时就需要转变思想、寻求新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新的平衡。
(三)同化和顺应是心理自我调节的两种主要方式。同化是指将客体纳入主体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的过程。比如儿童可能只根据家中的黄狗学到什么是狗,以后如遇到黑狗也会叫狗。顺应则是指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比如,当儿童意识到飞机虽然会飞但是没有羽毛并且不能拍打翅膀,与所知道的鸟不同时,内心就会体验到冲突或不平衡,于是取新名字或问“这是什么”以达到新的平衡。
二、心理适应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心理适应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一方面,心理适应是心理健康的结果和外在表现;另一方面,心理健康又是心理适应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换言之,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在适应能力上达到较高的水平;同样,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人。其心理健康水平也一定较高。所以,提高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将有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护和提高。
三、大学新生面临的心理适应问题及调适方法
(一)生活中的适应问题及其调适
1.原有生活秩序被打破,需养成新的生活习惯
高中的时候,没有住过宿舍的同学在家里有自己的独立王国,与大学的“群居”生活大不相同。为了避免陋习的出现,大学生需要给自己制定一个作息制度、严格执行,做得好自我奖励,做得差自我惩罚,实在做不到请舍友充当监督员,及时批评指正。如果舍友的不良生活习惯干扰了自己,委婉地提出意见并且自身进行调节,实在不行可以考虑调整宿舍。
2.过度消费导致“财政赤字”,需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
很多大一新生的生活费支撑不到月底或学期末,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缺乏消费计划,钱没花在刀刃上:攀比心理。为摆脱财政赤字的尴尬,建议大一新生:首先制定一份消费计划,把所需花费按重要和急需程度排序,让钱花在刀刃上;其次,调整自我评价标准,认识到一个有为青年靠的不是光鲜亮丽的外表,而是人格及精神上的伟大:最后。了解家庭实际的经济情况,根据客观状况支配开支。
(二)学习的适应问题及其调适
1.未能充分利用学习时光,需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
大学新生要尽早认识到大学与中学不同的学习方式。在大学里所学内容包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仅仅通过阅读课本、记录老师讲解的笔记已不能满足学生求知和实践的需要,这就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语音室、实验室、复印室等设施以及听学术报告、各类讲座、参加讨论会等获取信息,扩大知识面:还可以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文艺表演、社会实践来发掘和锻炼多方面的能力,为就业奠定基础;尽早为自己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有效利用大学时光。
2.自我评价标准太过单一,需建立恰当的自我评价标准
大学是一个比高中更大的舞台,一个人的能力不只包括学习能力,即使学习能力也不是成绩所能代表的,因此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自己的唯一标准会导致自我认识的偏失。为此大一新生可以全面、充分地认识大学生活,重新评估大学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多参加课外活动,通过发展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发掘其他的优势;分析自己多方面的优势及其价值,将其纳入自我评价的标准范围。
(三)人际适应问题及其调适
1.封闭自我、难以结交新朋友,需调整心态、开放自我
当我们还未适应新生活的时候,我们往往通过怀旧来调节孤独感、失落感和空虚感。于是就会有人沉醉于以往的美好回忆之中,繁忙于和朋友、家人的联系当中,错失了与周围同学建立友谊的最佳时机、延长了适应大学生活的时间。
我们每个人都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连续体,过去给现在带来美好回忆。我们也希望现在可以成为将来的美好回忆。这就需要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此时此刻,去发现周围同学的善良、真诚,去观察周围同学相处的快乐、和谐,暂时收起你的回忆、放下你的心理防御、摆脱你的刻板印象,创造现在美好的新生活,给未来带去一份不错的礼物。
2.自我为中心、与同学摩擦不断,需学会换位思考
当与同学发生摩擦时,我们往往都把自己放在“真理”的一边,表现出“过度自我认同”的倾向。过度自我认同指有点自我扩张,高估自我。对自己的肯定评价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拿放大镜看自己的长处,甚至把缺点也视为长处,拿显微镜看他人的短处,把别人细微的短处找出来,这种人际交往模式就是“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
人们之所以认为自己是对的,往往是因为习惯于从自己的立场和角度来考虑问题。比如如果猫逮到了老鼠。站在猫的立场这是应该的、干得好;如果站在老鼠的立场。既然已经经过了残酷的优胜劣汰的考验,而且为人类的实验研究贡献了力量,老鼠也有生存下来的权利,老鼠很可怜。变换立场,依据对方的参照标准,你会发现原来他的想法也是符合逻辑、有理可循的。
总之,大学新生在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尚未适应新的环境之时,应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尽快调整并适应各种大学生活,以便顺利完成学业,做一个有良好心态的快乐而又成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