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语“徒子徒孙”在产生时为中性色彩意义,后来发展出贬义色彩意义。在现代汉语的不同发展阶段,中性色彩和贬义色彩呈“显现”与“隐退”的交替状态。第一阶段,贬义色彩出现;第二、第三阶段贬义色彩占绝对优势,中性色彩隐退;第四阶段,贬义色彩逐渐消退,中性义再次显现。社会生活、民族文化心理、语境等是影响其色彩意义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