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笑容 大方问好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OU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尊重”教育课题组的老师发现,史家小学的学生文雅有余,热情欠缺,表现在孩子们见到老师会像完成任务一样地说一句“老师好”,但对来宾则视而不见,见到辛苦为他们服务的保安、保洁人员也不打招呼,同学之间更不会主动问好。为此,在“十二五”期间,学校以“尊重”课题为依托,开展了“绽放笑容,大方问好”的尊重习惯的培养。
  1.制定标准,营造氛围
  学校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绽放笑容,大方问好”,要求学生每天进校门的时候,见到老师、同学、保安展现笑脸,举手打招呼问好。为此,学校还设计了海报,张贴在学校的各个角落。
  学校建立了礼仪示范岗,把早晨的值周生变成礼仪员,把值周生袖标改成了大红绶带,上面写着“史家小学礼仪示范岗”。每周由每个班选出8名同学担任礼仪员,各班轮流上岗。礼仪员就是同学的示范。
  2.发现问题,寻求对策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学生见到值周老师能够主动问好,可对保安却视而不见;礼仪岗的同学向学生问好也很少有人回应,甚至有同学觉得很好笑;许多老师脚步匆匆地过去了,对学生的问好没有热情地回应,而来自外地的保安对孩子的问好表现木讷。
  解决对策之一,在全校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氛围。通过全体教师会,要求教师做学生的榜样。后勤部门召开物业大会,告诉保安、保洁人员只要到学校工作,就承担着教育的义务,也应是孩子的榜样。
  解决对策之二,及时鼓励,树立榜样。负责德育工作的干部、教师,每天站在校门口,主动向同学问好,同时也用孩子的方式回应每个学生的问好;及时表扬能够主动向保安叔叔和礼仪岗问好的同学,把他们请过来与礼仪岗的同学合影留念,每周在学校电视台播放。
  3.评价机制,不断强化
  每天早晨,礼仪岗的学生要默记大约有多少同学回应了自己的问好,值周老师默记有多少学生能够主动向保安叔叔问好。我们要从每天问好数字的上升中看到学生的进步。每周“行为习惯”专题广播值周班长总结时,学生听到每天问好的数字不断提升,教室里都传出了惊叹声、欢呼声,他们为自己的进步喝彩。班级每个月都要评选“礼仪之星”,一学期中四个月都当选的同学,期末将被评为校级“礼仪之星”。每学期结业式上,“礼仪之星”要在全校进行展示,为大家树立榜样。
  4.以活动促习惯的养成
  好习惯的培养要不断地强化,这强化不是用制度要求,而是用活动呈现。例如,教师节的时候,少先队大队委员会号召,全体学生不给老师送礼,而是送老师一个微笑、一声问好、一句“辛苦了”。学校把活动通知告知全体教师和工作人员,并且给每位教师发了一张笑脸贴画,要求老师要以笑脸、拥抱回应孩子们的问好,并将“笑脸”贴在孩子的衣服上以示鼓励。
  经过几年的努力,每天清晨,学生们到校门口,都会主动摆着小手,对值周老师、保安叔叔、礼仪岗的同学大方地问好,保安、老师都会热情地回应问好,那声音犹如一首动听的和谐乐曲,成为史家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位学生在值周总结中写道:“问好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快乐,我们将带着快乐,开始一天的美好生活。”多年来,不管风吹日晒,课题组的老师始终站在校门口,用微笑、问好迎接每一位学生。每到放学的时候,学生都会集体立正向老师和保安说一声“再见”,道一声“辛苦”。逢年过节,学生们总不忘去食堂、物业等处慰问后勤服务人员。平等待人的尊重习惯已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栏目编辑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对人脑语言学习功能的模块化特点的分析,并运用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教育心理学和认知论等相关理论,同时基于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提出了成人在英语语言习得
“尊重”课题研究20年了,现在能够研究20年的课题有,但不是很多,而且这项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取得进展,很多学校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取得育人的实效,确实很难得。听了实验学校的教师们介绍经验,我感觉他们真是在讲教育,因为他们没有简单地说我们学校中考如何,高考如何,而是更多地讲对人的一生会起作用的东西。我想,只有对人的一生能起作用的东西,才是教育。  “尊重”教育研究的现实意义  “尊重”教育课题研究的意义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习语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可谓是语言中的精华,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因此研究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者至关
和谐社会最关键的是解决好人自己的问题。而自己的问题最基本的则是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尊重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平等的关系,表现为对每个人的重视,是一种你重要、我重要、别人也很重要的一种生活态度。选择“尊重”进行长期不懈的研究,旨在从相互关系的角度,研究适应当代社会的人格素质。20年来,从“尊重”这个基础性道德研究开启,“尊重”教育课题的研究人员和实验学校,围绕着“尊重”,进行了20年的不懈
虚拟资本是一个与现实资本相对应的概念,马克思天才的洞见到了刚诞生的证券化资本即资本新形态--“虚拟资本”,并探究其概念、产生、形式、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生活所产生的作
我们始终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开展“尊重”制度建设的研究,并结合实际将习惯养成的重点放在了质疑习惯的培养上,期望以此带动其他习惯的进一步养成。  1.明确培养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想问、敢问、会问、善问”  让学生自主提问能体现对学生学习主体的充分尊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多种感官迅速专注于学习内容,是促进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好方法,是学生质疑精神、批判思维品质形成的前提与关键。在“十
近几年来市政工程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其实用性和稳定性方面难以权衡。实证施工有别于建筑施工,仅有完整的图纸,严谨的态度,熟练的技术,并不能很好地表示出设计意图,或者说
在城市,差不多每个孩子人手一部手机,于是手机也跟随孩子进入了校园。操场上、楼道中经常能看到拿着手机的学生,甚至上课时,还有学生在玩游戏。“手机依赖症”已成为这个时代孩子们的通病。我们从手机管理入手,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面对沉迷于手机的学生,教师们采用了多种举措“围追堵截”,但逐渐意识到,来自外界的压力往往容易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杜绝学生带手机入校又不太实际。如何让学生远离手机,至少在校园中不使用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际的信息传播和交际活动,也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不仅仅是字、词、
从“自由”这一备受思想家、哲学家关注的问题出发,探讨它在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与法哲学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化此问题,进而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