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素质教育的一般特点,论述了大学实施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开展的必要性,并就如何进行素质教育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的一大热点问题,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也是高校大学生工作的重点。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素质教育关系到我国的人才质量,关系到我国教育跨世纪的发展,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如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成为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并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高校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必然要求。因此总结素质教育的实践经验,探索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规律非常必要。
▲▲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这个名词自2 0 世纪8 0 年代中末期被提出以来,人们一直在沿用它,许多教育者也一直在努力为实施素质教育而进行探索性的教育实践[1]。从根本上讲,素质教育是在人的固有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生理条件”的基础上,开发和促进人的“心理发展”,并赋予人的“心理内容”和提升人的“发展水平”的工作与活动。
与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具有许多新的特点。认真研究和把握这些特点,对于促进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1、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的“选拔性”和“淘汰性”相对立的。
2、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的这种“片面性”相对立的。它要求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必须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3、素质教育的发展性。素质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更重视学生科研成果、潜能和个性的发展。而这些素质单靠一般的“灌输”是难以奏效的。素质教育的发展性意味着素质教育对学生潜能开发和个性特长发展的高度重视。
4、素质教育的主体性。素质教育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说,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5、素质教育的开放性。素质教育由于涉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内容大大拓宽了,也有相应宽广的教育空间和多样化的教育渠道与之相适应。
▲▲ 二、现阶段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人才具有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这都必须要求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当代世界对大学生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却令人担忧:
首先,当代大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存在着许多人格缺陷。如缺乏生活阅历,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心理表现不成熟,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顾其他人的感受;自私偏狭,难于与人交往,难于适应集体生活。
其次,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文明的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差。具体表现为: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不统一,缺乏自信心,存在悲观情绪、沉沦情绪,学习和生活都存在着麻木状态;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学习缺乏主动性、刻苦精神、钻研精神,学习纪律涣散;学习习惯差表现为: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上课看闲书,说闲话,玩手机短信,不尊重老师的劳动,课后玩电脑游戏等。
第三,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宿舍卫生差,动手能力差;就寝时间随意性强;饮食习惯不好,随意花钱现象严重,某些学生有吸烟酗酒现象。
因此,我们要对大学生进行纪律约束和良好的素质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文明习惯,塑造大学生具有独立生活能力、意志坚强、具有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健康人格。
1、品德素质教育。必须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三观”教育;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三义”教育;社会公德、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三德”教育。通过这些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优良的思想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
2、审美素质教育。审美可以愉悦精神,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激发灵感、启迪智慧。良好的审美素质是学生观察、认识、理解、判断、选择自然与社会事物的性质,辨别真假、善恶、美丑所必需的。
3、心理素质教育。教育学生学会怎样生存、首先必须重视生理心理素质教育。大学生如果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观念落后、心理承受力差、意志薄弱,取得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而遇到挫折又“悲观失望”,那他们难以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所以应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克服那些不健康的心理,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提高对付应急挫折的心理防御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
除了上述几方面外,跨世纪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还包括技能素质教育,生活素质教育等诸多方面,只有从这些方面同时入手对跨世纪大学生进行教育,才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 三、进行素质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1、以正确的舆论进行引导。学校从制定行为规范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文明的举止、遵纪的行为。如弘扬“校园守则”,“教室守则”,“寝室规章”等,进行舆论导向。从语言到行为个性,从气质到整体形象,内正其心,外正其容,点点滴滴做起,日积月累成河。
2、以崇高的理想激励大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动力。有目的、有计划地树立青年学生的成才榜样,坚持正面教育,引导他们端正学习目的、更新人才观念,以激发大学生的内在成才的动力。
3、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课堂教学是我们目前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拓宽专业口径,实行主辅修制度,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减少课堂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充实修改教学大纲和教材,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发挥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选择和运用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
3、定期开展素质教育讲座,有组织地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采取讲座的形式从思想教育、学习生活习惯教育、行为道德教育、成材教育、学习目标引导、学习方法介绍、专业知识介绍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并通过社会实践等活动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通过时间更好的提升个人素质。
3、建立全校育人制度。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都有责任育人。辅导员要随班听课,掌握学生学习纪律和有关问题,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和与学生交流;要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生寝室,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文明习惯,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师要建立与学生谈话制度,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学习问题,侧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4、营造培养全面素质教育的外部环境。构建综合素质教育的活动体系,也就是营造大学生参与度较大、品位较高的校园文化活动氛围和人文精神环境,有计划地聘请一些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社会学家等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开设专业和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学术讲座和报告等。搞好校园的绿化、美化设施等,形成高雅文明的治学气氛,经常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气氛,加强校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达到增进知识与提高境界同步,娱乐身心与陶冶情操相结合,促进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提升学生素质,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只要我们的教育是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坚定全新的教育理念,坚守最佳的教学手段,我国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必将在人才培养的历程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戴建坤.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2] 苏亚拉.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3] 吴亚梅.:浅谈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
[4] 徐淑芝. 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
(责任编辑:张晓辉)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的一大热点问题,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也是高校大学生工作的重点。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素质教育关系到我国的人才质量,关系到我国教育跨世纪的发展,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如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成为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并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高校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必然要求。因此总结素质教育的实践经验,探索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规律非常必要。
▲▲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这个名词自2 0 世纪8 0 年代中末期被提出以来,人们一直在沿用它,许多教育者也一直在努力为实施素质教育而进行探索性的教育实践[1]。从根本上讲,素质教育是在人的固有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生理条件”的基础上,开发和促进人的“心理发展”,并赋予人的“心理内容”和提升人的“发展水平”的工作与活动。
与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具有许多新的特点。认真研究和把握这些特点,对于促进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1、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的“选拔性”和“淘汰性”相对立的。
2、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的这种“片面性”相对立的。它要求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必须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3、素质教育的发展性。素质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更重视学生科研成果、潜能和个性的发展。而这些素质单靠一般的“灌输”是难以奏效的。素质教育的发展性意味着素质教育对学生潜能开发和个性特长发展的高度重视。
4、素质教育的主体性。素质教育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说,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5、素质教育的开放性。素质教育由于涉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内容大大拓宽了,也有相应宽广的教育空间和多样化的教育渠道与之相适应。
▲▲ 二、现阶段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人才具有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这都必须要求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当代世界对大学生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却令人担忧:
首先,当代大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存在着许多人格缺陷。如缺乏生活阅历,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心理表现不成熟,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顾其他人的感受;自私偏狭,难于与人交往,难于适应集体生活。
其次,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文明的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差。具体表现为: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不统一,缺乏自信心,存在悲观情绪、沉沦情绪,学习和生活都存在着麻木状态;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学习缺乏主动性、刻苦精神、钻研精神,学习纪律涣散;学习习惯差表现为: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上课看闲书,说闲话,玩手机短信,不尊重老师的劳动,课后玩电脑游戏等。
第三,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宿舍卫生差,动手能力差;就寝时间随意性强;饮食习惯不好,随意花钱现象严重,某些学生有吸烟酗酒现象。
因此,我们要对大学生进行纪律约束和良好的素质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文明习惯,塑造大学生具有独立生活能力、意志坚强、具有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健康人格。
1、品德素质教育。必须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三观”教育;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三义”教育;社会公德、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三德”教育。通过这些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优良的思想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
2、审美素质教育。审美可以愉悦精神,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激发灵感、启迪智慧。良好的审美素质是学生观察、认识、理解、判断、选择自然与社会事物的性质,辨别真假、善恶、美丑所必需的。
3、心理素质教育。教育学生学会怎样生存、首先必须重视生理心理素质教育。大学生如果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观念落后、心理承受力差、意志薄弱,取得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而遇到挫折又“悲观失望”,那他们难以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所以应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克服那些不健康的心理,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提高对付应急挫折的心理防御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
除了上述几方面外,跨世纪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还包括技能素质教育,生活素质教育等诸多方面,只有从这些方面同时入手对跨世纪大学生进行教育,才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 三、进行素质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1、以正确的舆论进行引导。学校从制定行为规范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文明的举止、遵纪的行为。如弘扬“校园守则”,“教室守则”,“寝室规章”等,进行舆论导向。从语言到行为个性,从气质到整体形象,内正其心,外正其容,点点滴滴做起,日积月累成河。
2、以崇高的理想激励大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动力。有目的、有计划地树立青年学生的成才榜样,坚持正面教育,引导他们端正学习目的、更新人才观念,以激发大学生的内在成才的动力。
3、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课堂教学是我们目前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拓宽专业口径,实行主辅修制度,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减少课堂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充实修改教学大纲和教材,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发挥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选择和运用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
3、定期开展素质教育讲座,有组织地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采取讲座的形式从思想教育、学习生活习惯教育、行为道德教育、成材教育、学习目标引导、学习方法介绍、专业知识介绍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并通过社会实践等活动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通过时间更好的提升个人素质。
3、建立全校育人制度。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都有责任育人。辅导员要随班听课,掌握学生学习纪律和有关问题,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和与学生交流;要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生寝室,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文明习惯,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师要建立与学生谈话制度,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学习问题,侧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4、营造培养全面素质教育的外部环境。构建综合素质教育的活动体系,也就是营造大学生参与度较大、品位较高的校园文化活动氛围和人文精神环境,有计划地聘请一些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社会学家等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开设专业和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学术讲座和报告等。搞好校园的绿化、美化设施等,形成高雅文明的治学气氛,经常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气氛,加强校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达到增进知识与提高境界同步,娱乐身心与陶冶情操相结合,促进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提升学生素质,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只要我们的教育是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坚定全新的教育理念,坚守最佳的教学手段,我国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必将在人才培养的历程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戴建坤.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2] 苏亚拉.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3] 吴亚梅.:浅谈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
[4] 徐淑芝. 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
(责任编辑:张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