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上动脉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6例报道)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longke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小脑上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方法

回顾性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6例小脑上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效果及诊治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结果

16例患者中11例因动脉瘤破裂出血而发病,其中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室积血3例,CT及CT血管成像(CTA)检查确诊8例为小脑上动脉动脉瘤、2例考虑为大脑后动脉动脉瘤、1例诊断不清;另5例因眼睑下垂3例、外展神经麻痹2例平诊就医,CT及CTA或MRI检查示2例考虑为脑干腹侧占位病变、3例诊断不清;最后所有患者行三维DSA检查明确诊断为小脑上动脉动脉瘤。5例首先选择介入栓塞治疗,其中1例因椎动脉狭窄迂曲置管困难改为开颅夹闭治疗;2例院外行介入栓塞治疗后因再次动脉瘤破裂出血转入我科行开颅夹闭治疗;9例直接选择开颅夹闭治疗。术后1例因小脑梗死及全身并发症长期卧床,余15例恢复良好,其中2例因脑积水加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结论

小脑上动脉动脉瘤多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也可以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麻痹和脑干旁占位表现发病;对于诊断不明或诊断部位不清又高度怀疑后循环动脉瘤的患者,应及早行三维DSA检查明确诊断;一旦明确诊断,应尽快采取干预措施,介入栓塞治疗可作为首选。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在动物实验中,从扩张皮瓣组织面进行强脉冲光照射脱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用黑毛白皮贵州小型香猪2只,每只背部分成7个治疗区,相同位置的治疗区为1组。1~6组行皮肤扩张术,1组于皮肤扩张术一、二期接受组织面强脉冲光常规参数照射,2组接受一期组织面高参数照射,4组接受二期组织面常规参数照射,5组接受二期组织面高参数照射,6组接受一、二期组织面低参数及二期手术修剪,3组为单纯扩张组,7组为非扩
目的比较3种缝合线对隐匿性阴茎包皮脱套根部固定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2011年3月至2015年4月以阴茎包皮脱套根部固定术治疗隐匿性阴茎患者64例,在不同时间段选用不同的缝合线对阴茎根部进行固定,其中PDS线组21例,Prolene线组23例,普通可吸收线组20例,对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生活质量、复发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3组的差异。结果术后6个月Pr
目的观察临床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痤疮性瘢痕的近、远期效果。方法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痤疮性瘢痕患者26例,肉毒毒素用量按部位计算,全面部用量控制在100 U以内;注射前、后痤疮性瘢痕严重程度根据ECCA评分标准,以病史长短及瘢痕个数为依据计分;停药后继续随访记录无复发期,平均治疗、随访时间为39.23个月。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ANOVA统计治疗前、后不同时期ECCA评分的均值
目的探讨Check韧带悬吊法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对28例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采用悬吊Check韧带至睑板以提升眼睑的方法进行矫治,分析术后上睑下垂矫正效果、上睑弧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观察3~12个月,术后24例正矫,4例轻度欠矫。24例患者手术效果良好,睑裂对称,上睑弧度自然,术后6个月内19例患者眼睑能自然闭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暴
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都具有明显的抑郁症状,临床误诊率较高。近年来,人们开始使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来探测区分单双相抑郁的神经影像学指标,并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文围绕结构磁共振成像、扩散张量成像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单双相抑郁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中共刺激分子OX40和OX40L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自2013年6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39例MS患者为MS组,同期健康志愿者37例为对照组。收集2组成员外周血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标本中CD4+ T细胞上OX40的表达,以及CD14+单核细胞和CD19+ B淋巴细胞上OX40L的表达。分析MS患者扩展残疾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大多数研究中,MSCs在大气氧张力下培养,O2浓度为21%,而这不能反映正常的生理状态。本文围绕低氧微环境对MSCs表型、增殖、分化、迁徙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综述如下。
目的探讨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患者中孤独症、智力发育障碍的共患发生率、临床特点及临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癫痫中心自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确诊为LGS的患者64例,采用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ABC)和孤独症医生评定量表(CARS)对患儿进行孤独症评估;采用《中国儿童韦氏智力量表》(C-WISC)和《Gesell儿童发育诊断量表》对患儿进行智力发育
目的探讨每日膳食微量元素摄入量与中年女性偏头痛的关系。方法在线获取美国妇女健康研究(SWAN)中数据(https://www.swanstudy.org/)。参与者通过自评问卷的方式评估是否患有偏头痛。膳食摄入量通过1995年版饮食频率调查问卷估算。比较偏头痛成员与无偏头痛成员临床资料及膳食微量元素摄入量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膳食微量元素中影响偏头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
目的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首发未服药单相抑郁症患者静息状态下脑注意网络的功能连接情况,探讨患者注意功能障碍可能的神经病理机制。方法收集自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首发未服药单相抑郁症患者18例(抑郁症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16例(对照组),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3.0 T MR成像系统行静息态fMRI检查,分析任2个感兴趣脑区间的功能连接强度。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