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y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学生因压力过大导致的心理问题已日益被社会关注,教育方针不断调整,如何利用美术熏陶来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贡献学科力量是每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就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利用美术教育帮助解决类似心理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中学 美术教育 心理健康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237-01
  1 中学生心理健康
  1.1 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1.1 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
  在学习中能够理解学习是为自己而学,将自己视为学习的主体,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不畏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想办法解决困难同时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1.2 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
  在与同学和老师的相处中,能够真诚的赞美别人,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不足和优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别人,在遇到矛盾和争吵时应客观的分析及时的沟通,妥善处理矛盾,在这个过程中树立健康的人格。
  1.1.3 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
  能够给予自己正确的评价,不会因为别人的话语迷失自己,尽可能地通过日常生活拓展自己的生活能力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要有足够的自制力,有远大的理想。
  1.2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1.2.1 依赖心理
  多数学生都为独生子女的今天,他们生活的环节都是温室,从小就在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呵护下长大,缺少独立的意识,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因此,久而久之在心理上这些学生早已养成了依赖的心理,做任何事情都依赖有人帮助,做错事情依赖别人的迁就等等,这些都成为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1.2.2 自私狭隘心理
  当代学生是个性的一代,注重自我价值自我意识,在这种自我感强烈的时代必然以自我为中心,这种强烈的自我为中心慢慢演变成狭隘的自私心理,把自己的利益看的高于一切,无视他人的利益,斤斤计较。
  1.2.3 自卑心理
  中学生的自卑心理形成处于各种原因,但归根究底是对自己的一种怀疑,无论是对自己的智力、长相、身高、能力等等,任何方面如若感到与别人的差距又不能及时进行调整就会产生一种心里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一旦产生就会形成强烈的心理暗示,发展到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消极的心理影响,尤其对于青春期的学生而言,心理发展还不稳定,很容易引起情绪的波动,形成自我否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1.2.4 孤僻心理
  现今大多数的学生都为独生子女,形单影只的他们从小没有及时地良好地适应在集体里的生活就会造成一种孤僻的心理,不愿与他人接触,沉默寡言,与同学和老师之间无法正常的交流,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影响人际交往,随之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1.2.5 焦虑心理
  近年来,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升学压力、竞争压力等等都是造成中学生幼小心里焦虑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青少年时期心理发育还不健全,心理适应能力差,在承受一定压力时若不能做出恰当的调整就会发生心理的偏离,严重的会胡思乱想危及生命。
  1.2.6 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中学时期学生所特有的心理現象,是指对一些外部刺激常常表现出相悖的心理状态,正确的引导会使学生平稳的度过这个特殊的阶段,而不当的处理很可能会激化矛盾导致不可想象的后果。
  1.2.7 嫉妒心理
  这种心理是一种担心他人由于自己的心理状态,适当的嫉妒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设立赶超目标,努力学习。若不经调整一味的放大这种心理就会导致心理的失衡,蓄意破坏他人的幸福生活等等。
  2 中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1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中学生欣赏和创造美术作品的能力,想想是创造的基础,任何的想象都来源于学生对神奇世界的向往,这种激发创作能力的想象力一方面来源于个人的生活经历、学习水平、心情态度、美术修养等等;另一方面则来自于自身的探索发现和主体表达,这种探索发现和创造力归根结底是需要学生对自己的美术创作能力拥有足够的自信心才能完成的。中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要强于抽象思维,而美术教育能够发挥中学生的特长,帮助其树立自信。同时,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每次创作不都尽如人意,若遇到问题或不成功时就需要学生主动寻求问题的根源,克服困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增强自信心。
  2.2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美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和老师之间心灵的交流,教师的循循善诱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术的同时更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过程,尤其对于中学生而言,这个时期是关键的心理发育期。不仅是老师的教育在不同的作品中学生也能感受到作品传递的精神和力量,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政治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意识和表现能力,同时也可以净化心灵,提升道德情操和精神品格,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伟大美术家在作品中所展示的伟大人格同样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中学美术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将这些精神传递给学生,鼓舞他们积极向上,在对待自然、社会、人生的时候可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样重要的是美术老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渊博的学识、幽默的谈吐、抑扬顿挫的语言都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探求美的兴趣的动力,学生在这种美的熏陶下,更为自觉主动的接受审美教育,培养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来健全其人格发展。
  2.3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中学美术教育中对优秀作品的欣赏是必不可少的,在模仿绘画技巧的同时心理也同样受到洗涤。中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可以不仅可以使学习取得优异成绩更可以在事半功倍地完成很多日常生活中的任务,在点点滴滴中治疗和矫正心理问题,由此可见,鉴赏美术作品具有良好的心理治疗作用。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在压抑和苦恼中他们心情焦虑、身心疲惫,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压力的释放,观赏美术作品既可以从中得到深刻的领悟,也可以使身心放松,缓解实际生活带来的种种精神紧张和负担。这种健康的减压方式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美术教育在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华山.高等教育心理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6:131.
  [2] 万明钢,李艳红.“学会共存”的教育理想与实践—— “德洛尔报告”的重新解读[J].教育研究,2006(12):19-23.
  [3] 丁宁.美术心理学[M].黑龙江: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33.
  [4] 林崇德.我的心理学观: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10:115.
  [5] 吴庭玉.绘画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38.
其他文献
民主教育家鲁立刚系20世纪前半叶湖南著名的地理教员和中学校长.他潜心教育事业,50岁之前教书育人,之后著书立说.其教育思想主要有尊师重教及重名轻利观、用人唯贤及言传身教
1931—1945年14年间,东北三省(包括东蒙地区)沦为日本侵略者的殖民之地。日本侵略者利用其扶植的伪满政府通过其控制的文化机构与报刊,对东北沦陷区实施了文化再疆域的殖民手段。
本研究通过两种不同形式单词判断实验,对正在进行日语学习的中文母语双语学习者的日本语汉字单词处理模型展开调查,为最大限度避免母语对日语单词的处理干涉,建立更高效、更
目的: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初期闭证脱证患者血压、脉率、呼吸和神志的影响:方法:中风初期意识障碍患者188例,辨证分为闭证组与脱证组,闭证患者 111例,按顺序随机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然会体现在本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上。本文主要针对国际贸易专业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
针对某客运段列车集便器粪便污水贮化粪池恶臭环境,提出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后处理除臭技术方案,对化粪池通风口气体进行集中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案工艺简单,操作维护
创造系统论是当代创造理论的基本精神.从创造力系统构成的观点分析企业创新中所表现的创造力,从创造系统运行论的角度分析企业创新的微观机制,创造系统论对于当今企业创新有
南京东机务段于2017年对照明效果差,能耗高,费用大的大部件库等8处库房和卸油线的照明灯具进行节能技术改造,采用LED新光源代替金卤灯和汞灯。项目实施前后本站对上述区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