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能力的培养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gooo208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猜想就是让学生提出新的见解,预见新的事物,揭示新的规律,数学猜想的灵魂是创新,数学猜想中孕伏着创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大胆培养学生猜想的能力,让学生在猜想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猜想能力
  数学猜想是人们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运用非逻辑的思维方法,凭借直觉而作出的假设和预测。它是人们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知识的手段和策略。小学生的猜想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
  一、仔细观察,注意引导观察猜想
  观察是感知事物的窗户,是发现规律的渠道,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有意义的事实和信息,让学生通过观察而获得猜想。例如,教学“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这节内容时,我给学生提供一组分数,让学生观察、试算后猜想: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与这个分数的哪些部分有关?有的说可能与分母有关后,又让学生猜想,与分母有怎样的关系?有的说可能与分母是奇数还是偶数有关,有的说可能与分母是合数还是质数有关,也有的说可能与分母所含有的质因数有关。学生经过一番讨论,举例验证,最后形成共识。这样的教学,充分展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分类比较,注意引导归纳猜想
  归纳是由一系列具体的事物概括出这类事物的一般属性或原理。归纳是认识事物本质属性的手段,是发现数学原理的途径。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当为学生提供几个代表性的事实,从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中寻找一般属性,通过归纳获得猜想。例如,教学“能被2整除的數的特征”时,教者先让学生计算2、3、4、5、6、7、8……20分别除以2,接着把不能被2整除的数放在一个圈内,把能被2整除的数放在另一个圈内,然后让学生猜想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学生从第一圈内发现不能被2整除的数的个位上有1、3、5、7、9,从第二圈内发现能被2整除的数的个位上是0、2、4、6、8,进而发现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三、找出相同之处,进行类比猜想
  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往往有相似之处,人们可以根据此得出它们在其它特征上有可能相似的结论。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启发学生善于捕捉新旧事物的相似之处,通过类比获得猜想,由旧事物的性质属性去猜测新事物可能有相同或类似性质的属性。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先引导学生复习商不变性质,如果把每个除法算式改写成分数,你猜想分数有什么性质呢?通过启发,学生发现分数的分子、分母相当于除法里的被除数、除数,既然在除法里有商不变性质,那么在分数里也应存在着分数大小不变的性质,进而发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的基本性质。
  四、抓住相关联系,引导联想猜想
  许多事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某个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与其它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往往有着相关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抓住概念、性质、公式之间的联系,通过联想获得猜想。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要求学生将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并收集数据如下:
  长 宽 长方形面积
  12厘米 1厘米 12平方厘米
  6厘米 2厘米 12平方厘米
  4厘米 3厘米 12平方厘米
  然后要求学生观察数据,回答:长方形面积与长方形长和宽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刻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经过小组的充分讨论,归纳出:长方形面积 = 长×宽。接着教师再拿出长方形纸板,引导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成长方形加以验证,这样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由自己发现得出结论的过程,不仅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而且拓展了学生思维的视野。
  五、培养猜想能力要注意的几点
  要培养学生数学的猜想能力,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1.要营造宽松环境,教会学生大胆猜想。要相信学生,积极为学生创造猜想的机会和空间,允许提出不同的猜想,允许学生猜想错误,对猜想正确的同学要及时表扬。
  2.积极启发引导,让学生学会猜想。在学习新知识时,引导学生主动利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方法猜想,并说出自己是怎样猜测的,使学生逐步学会有根有据、合情合理猜想。
  3.加强猜后检验,不断提高猜想水平。猜想是否正确,要通过检验证明,要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计算、操作实验、推理等多种方法进行证明,发现规律,获得结论。
  总之,猜想是依据已知的数学知识,对未知知识作出判断,是科学假设在数学中的体现。猜想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它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不仅要运用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等逻辑思维方法,而且要运用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方法,并通过多层次活动,从中进行筛选、修正、补充、完善,最后确定结果。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想不出伟大的发现。”很多科学家的成果就是通过提出各种猜想后再进行验证得到的。猜想不同于推测,还不同于普通意义下的猜测,更不同于随心的主观臆断,而是以已有的科学知识为依据,运用多种思维形式对未知的知识进行推测和判断,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反过来,它毕竟是一种判断,是有推测的性质,因此它需经过证明和检验。猜想又表现为对知识新的见解,因此对培养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期刊
武汉石化联合一车间聚力念好“细、实、严”三字经,全方位应对高负荷下的装置安全生产。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它将文、情、理合为一体。生动有趣的课文内容,丰富的人文内涵,积极向上的思想价值,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厚条件,可以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性情,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同时,应该渗透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中
本文证明了φ-混合随机变量的Er(o)ds-Rényi大数定律. 特别地,以概率1,WN1n=snf[n(N)t]-sn/h(N)的极限点集是相对紧的并与函数空间的大偏差速率函数相联系, 其中(x)是取值于
中新社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丁栋)针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中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17日表示,在大多数地区,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也已基本成熟。
摘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说到底,学生必须运用语言文字能听、说、讀、写、思,而读是其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因此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从诵读抓起,兼顾其他各种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有梯度的训练,落实好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把握阅读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 阅读能力
<正>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anisotropic Besov-Lions type spaces Bp,θl(Ω; E0, E) associated with Banach spaces E0 and E.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depending
9月25日金陵石化公司1800万吨/年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工程的核心装置--35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及50万吨/年气体分馏装置顺利完成建设任务、实现中交。该装置的中交,标志着金陵石
期刊
1“医联体”概述rn“医联体”,即医疗联合体.当今社会对于“医联体”还未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医联体”是以整合医疗资源为目的,由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