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提高,国家对电子政务发展越来越重视,电子政务也越来越多的走进人们的生活。本文分析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研究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措施建议。
关键词:电子政务;建设;共享;服务
1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更好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李克强总理要求政府系统加大推进力度,加快构建一体化平台,打破信息孤岛。2018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就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等作出重要部署,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推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2电子政务发展现狀
随着我国政府职能向着效能型、阳光型、服务型政府转变,行政效能高效化、行政流程透明化已成为发展的主要要求,电子政务正在由业务办公的支撑工具,逐步成为提高服务人民群众水平的有效抓手,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必不可少的创新手段。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到4.85亿。
一是信息化建设已基本完善。经过多年建设,省级政府体系门户网站基本形成,许多部门已经建立了覆盖全系统的专网。各级电子政务网络逐步建成,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网上运行进一步普及推广,电子政务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是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多地建成网上办事平台,许多事项可以通过网络跨部门跨地域办理,大大的精简了政务服务,也降低了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
三是公众参与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基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公众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电子政务中。目前我国政府的网站不仅可以获取大量的公共信息,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向政府进言的平台,公民参与的方式渐渐由被动参加转变为主动参与。政府可以根据公众反馈的意见建议辅助决策,将其作为制定政策时的参考。
四是电子政务服务创新改革不断深入。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区建成了覆盖省市县各级的统一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初步实现政务服务一网办理;河南通过信息共享助力“35证合一”,足不出户办理企业登记;山东发布3270个数据共享服务接口,有力支撑各级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办理;广州、佛山、衢州市推进一窗式服务,基本实现市、区、街(镇)三级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浙江、江苏推进“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初步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成。
3存在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历经多年的发展,已取得较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信息资源达不到完全共享。我国信息化建设方面长期存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问题,各部门之间掌握的信息资源没有形成共享机制,地区、部门自成体系。
二是顶层设计不够完善。统一规范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尚未形成,各类政务网络不能有效联通,标准规范滞后,造成了互联互通难、信息共享难、业务协同难,严重制约了电子政务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是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不平衡。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地区走在我国信息化建设前沿,但还有很多地区和部门信息化建设投入大,但成效不明显,电子政务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对社会公众的服务能力较低。
4措施建议
一是加快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真正共享,切实避免各自为政、自成体系、重复投资、重复建设。二是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全国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统筹电子政务协调发展,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三是利企便民,实现一网通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四是健全保障措施,强化监督问责,加强各地区各部门在推进电子政务方面的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宣传推广,同时对电子政务建设落后的地区和部门实施考核问责。
5展望
经过多年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深入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各级政府平稳运转和高效履职不可或缺的手段。《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到2018年底“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初见成效,到2019年底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基本实现“一网、一门、一次”。未来电子政务建设仍将以改善政府的社会服务为核心,在一网通的平台上,信息、业务、服务等各种资源高度整合共享,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超越时间、空间以及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为社会提供操作规范、流程透明的管理和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66号.2014
[2]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2018
[3]林野.探析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2012
关键词:电子政务;建设;共享;服务
1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更好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李克强总理要求政府系统加大推进力度,加快构建一体化平台,打破信息孤岛。2018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就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等作出重要部署,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推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2电子政务发展现狀
随着我国政府职能向着效能型、阳光型、服务型政府转变,行政效能高效化、行政流程透明化已成为发展的主要要求,电子政务正在由业务办公的支撑工具,逐步成为提高服务人民群众水平的有效抓手,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必不可少的创新手段。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到4.85亿。
一是信息化建设已基本完善。经过多年建设,省级政府体系门户网站基本形成,许多部门已经建立了覆盖全系统的专网。各级电子政务网络逐步建成,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网上运行进一步普及推广,电子政务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是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多地建成网上办事平台,许多事项可以通过网络跨部门跨地域办理,大大的精简了政务服务,也降低了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
三是公众参与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基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公众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电子政务中。目前我国政府的网站不仅可以获取大量的公共信息,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向政府进言的平台,公民参与的方式渐渐由被动参加转变为主动参与。政府可以根据公众反馈的意见建议辅助决策,将其作为制定政策时的参考。
四是电子政务服务创新改革不断深入。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区建成了覆盖省市县各级的统一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初步实现政务服务一网办理;河南通过信息共享助力“35证合一”,足不出户办理企业登记;山东发布3270个数据共享服务接口,有力支撑各级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办理;广州、佛山、衢州市推进一窗式服务,基本实现市、区、街(镇)三级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浙江、江苏推进“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初步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成。
3存在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历经多年的发展,已取得较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信息资源达不到完全共享。我国信息化建设方面长期存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问题,各部门之间掌握的信息资源没有形成共享机制,地区、部门自成体系。
二是顶层设计不够完善。统一规范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尚未形成,各类政务网络不能有效联通,标准规范滞后,造成了互联互通难、信息共享难、业务协同难,严重制约了电子政务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是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不平衡。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地区走在我国信息化建设前沿,但还有很多地区和部门信息化建设投入大,但成效不明显,电子政务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对社会公众的服务能力较低。
4措施建议
一是加快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真正共享,切实避免各自为政、自成体系、重复投资、重复建设。二是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全国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统筹电子政务协调发展,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三是利企便民,实现一网通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四是健全保障措施,强化监督问责,加强各地区各部门在推进电子政务方面的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宣传推广,同时对电子政务建设落后的地区和部门实施考核问责。
5展望
经过多年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深入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各级政府平稳运转和高效履职不可或缺的手段。《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到2018年底“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初见成效,到2019年底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基本实现“一网、一门、一次”。未来电子政务建设仍将以改善政府的社会服务为核心,在一网通的平台上,信息、业务、服务等各种资源高度整合共享,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超越时间、空间以及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为社会提供操作规范、流程透明的管理和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66号.2014
[2]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2018
[3]林野.探析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