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问题建议

来源 :科技信息·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ply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提高,国家对电子政务发展越来越重视,电子政务也越来越多的走进人们的生活。本文分析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研究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措施建议。
  关键词:电子政务;建设;共享;服务
  1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更好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李克强总理要求政府系统加大推进力度,加快构建一体化平台,打破信息孤岛。2018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就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等作出重要部署,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推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2电子政务发展现狀
  随着我国政府职能向着效能型、阳光型、服务型政府转变,行政效能高效化、行政流程透明化已成为发展的主要要求,电子政务正在由业务办公的支撑工具,逐步成为提高服务人民群众水平的有效抓手,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必不可少的创新手段。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到4.85亿。
  一是信息化建设已基本完善。经过多年建设,省级政府体系门户网站基本形成,许多部门已经建立了覆盖全系统的专网。各级电子政务网络逐步建成,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网上运行进一步普及推广,电子政务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是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多地建成网上办事平台,许多事项可以通过网络跨部门跨地域办理,大大的精简了政务服务,也降低了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
  三是公众参与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基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公众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电子政务中。目前我国政府的网站不仅可以获取大量的公共信息,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向政府进言的平台,公民参与的方式渐渐由被动参加转变为主动参与。政府可以根据公众反馈的意见建议辅助决策,将其作为制定政策时的参考。
  四是电子政务服务创新改革不断深入。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区建成了覆盖省市县各级的统一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初步实现政务服务一网办理;河南通过信息共享助力“35证合一”,足不出户办理企业登记;山东发布3270个数据共享服务接口,有力支撑各级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办理;广州、佛山、衢州市推进一窗式服务,基本实现市、区、街(镇)三级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浙江、江苏推进“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初步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成。
  3存在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历经多年的发展,已取得较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信息资源达不到完全共享。我国信息化建设方面长期存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问题,各部门之间掌握的信息资源没有形成共享机制,地区、部门自成体系。
  二是顶层设计不够完善。统一规范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尚未形成,各类政务网络不能有效联通,标准规范滞后,造成了互联互通难、信息共享难、业务协同难,严重制约了电子政务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是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不平衡。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地区走在我国信息化建设前沿,但还有很多地区和部门信息化建设投入大,但成效不明显,电子政务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对社会公众的服务能力较低。
  4措施建议
  一是加快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真正共享,切实避免各自为政、自成体系、重复投资、重复建设。二是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全国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统筹电子政务协调发展,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三是利企便民,实现一网通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四是健全保障措施,强化监督问责,加强各地区各部门在推进电子政务方面的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宣传推广,同时对电子政务建设落后的地区和部门实施考核问责。
  5展望
  经过多年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深入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各级政府平稳运转和高效履职不可或缺的手段。《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到2018年底“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初见成效,到2019年底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基本实现“一网、一门、一次”。未来电子政务建设仍将以改善政府的社会服务为核心,在一网通的平台上,信息、业务、服务等各种资源高度整合共享,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超越时间、空间以及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为社会提供操作规范、流程透明的管理和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66号.2014
  [2]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2018
  [3]林野.探析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2012
其他文献
摘要:现阶段社会各界逐步提高对物联网的重视程度,物联网已经大面积使用光纤传感技术。用户与应用接口、数据处理技术、数据传输网络、传感网络是物联网技术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需要使用大量的传感器进行支撑。物联网所需要的原始数据信息等都是借助传感器来获取。本文主要针对光纤传感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进行进一步分析,这对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光纤传感技术;物联网;传感网络  互联网是物联
期刊
摘要:在实际分析电子信息工程的过程中,我们可从含义及特点两方面着手。电子信息工程中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是我们所重点介绍的内容。在推动电子信息工程发展方面,计算机网络所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必须提高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视程度,在作业中结合实际与工程需求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科学使用。这对电子信息工程的顺利构建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  科学使用电子信息工程,可帮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为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做出详细概括和介绍。并给予合理建议帮助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发展。  关键词:信息通信;技术;物联网;应用  1物联网概述与其特点  1.1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是当今时代信息工程的关键性组成成分,能够从另一方面来表示出现今的信息化水平。物联网也就是将各类物体按照某些特定的联系进行联系,进而在物体与物体之间构
期刊
摘要:本文研究了河西走廊代表地区张掖及其东部相邻市兰州近17年(1986-2003)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的组成,通过拟合函数提出张掖与兰州大气降水线方程分别为δD=7.254δ18O+3.566,R2=0.9002;δD=7.6998δ18O+7.866,R2=0.8989,并与全国降水线及全球降水线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大气降水同位素与降水量、温度、水气压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得知张掖、兰州两地各自
期刊
摘要:世界多边贸易体制从关贸总协定发展成为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了一整套规范各成员国贸易行为的规则,经过多年运行发展,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推动全球一体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新时期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特别是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许多国家为减少进口商品对国内企业产品的竞争,纷纷实施进口许可、贸易救济、出口补贴等多种形式的非关税贸易保护措施,特别是2018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已经开始向 5G 技术研究发起冲击,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当前移动领域中的重点研究内容,世界各国为了占据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的前位,开展了各项针对 5G 通信系统的研究。本文就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有关射频关键技术进行介绍。  关键词:5G;移动通信;射频关键技术  5G通信技术是移动通信领域的一次变革,是在4G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通信技术,相比
期刊
摘要:在缺少交换机和路由器的情形下如何实现两台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通过双绞线的连接以及IP地址的配置从而实现两台电脑之间的互连互通。  关键词:两块网卡;帐号设置;共享文件夹  一、实施准备阶段。  首先,要有两台具有独立功能并且各自带有一块网卡的电脑。其次,两台电脑都是安装Windows系列的操作系统。最后,还要准备一根双绞线能够连接到两台电脑的网卡。网卡是目前使用最多地连网设备,在双机互联的解
期刊
摘要: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与通信工程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首先解释了多网融合技术的概念,接着从应用优势、具体应用及应用保障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多网融合;通信工程;应用  多网融合是一种适应当下科研水平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技术,高该技术的发展是以宽带形式的网络建设为主要的基础,将原来众多的具有纵向形式的子系统科学转化成三个主要的横向
期刊
摘要:电视台的播出机房对于电视台信息节目的播出质量和播出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围绕电视台播出机房的技术维护与管理相关议题进行了探讨,概述了电视台播出机房技术维护的重要性,梳理了在电视台播出机房管理过程中常见的一些安全问题,论述了电视台播出机房技术的维护措施和相关管理方法,旨在不断提高电视台播出机房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更好地为广大民众服务。  关键词:机房;电视台;播出技术;维护管理  1引
期刊
摘要:水利工程的作用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建设来说是不可替代的,想要实现水利工程的有效利用,就一定要保证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特别是水利工程中的基础施工,是后续整个工程建设的前提。但是水利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影响着水利工程的质量,施工单位需要对施工技术进行完善,保证地基的施工质量。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就可以提高地基的质量,增强地基的应用性能,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