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运会有一个口号,即“更快、更高、更强”。遵循这一口号,世界各国及地区的运动员来北京参加比赛,首先当然是想夺取金牌,为自己的祖国争光。
运动员平时刻苦训练,比赛超水平发挥,创造奇迹并不意外。100多年来,一个又一个世界纪录被打破,一个又一个“更快、更高、更强”被刷新,从这个角度说,人类挑战自我的极限永无止境。
然而,笔者突然意识到,我们好像不能就事论事地看待“更快、更高、更强”。平心而论,如果单单着眼于体能、体力、体质的层面,除个别项目外,奥运会的历届金牌获得者并不是地球上名副其实的“冠军”。因为在生命的大家庭中,不乏存在众多这方面的佼佼者。比如以飞跑的速度而言,猎豹每秒至少可跑26.4米,相当于100米田径比赛的成绩是3.78秒,这与刚刚创造的9.69秒世界纪录(它已近乎神奇)相比,足足快了近5倍。再如,小小跳蚤毫不费力地轻轻一跳,就能达到自己身高的好多倍,按此标准衡量,目前2米多世界跳高纪录实在算不了什么。至于世界重量级举重冠军费劲举起的杠铃,在老虎、北极熊和大象的眼里简直就成了轻巧的哑铃玩具,总之,论体能、体力,我们人类简直无法与它们相比。
好奇者不禁要问,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乐此不疲、每隔四年在动物面前“显丑”呢?显然,“更快、更高、更强”的背后隐藏着更深的含义。首先,它真实地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对强身健体和健康的迫切愿望。记得好多年前,由于科技进步的惠及,大量体力劳动被脑力劳动替代,西方一些科学家曾经对人类未来将会进化成何等模样有过讨论,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个结论是:未来人的外貌估计是大脑袋、大眼睛、身材稍高、骨架较窄、四肢细弱……现在看来,这个结论值得怀疑。几十年过去了,只要看看你、我和他等现代人的矫健身姿,便可断定,再过上几百年、上千年,我们的后代即使所有事务都能通过按键搞定,也绝不会放弃体育运动。
其次,“更快、更高、更强”具有巨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这是其他群众性活动无法比拟的。人是_种情感动物,从某种程度说,活着就是为了体验各种非凡的经历,寻求突破各种极限的痛快;人又是一种社会动物,除了独处修养,还必须进行人际交流,而要满足上述这两种需要,世界范围最高水平的体育比赛堪称提供了天赐良机。剧烈的抗争,公平的拼比,奖牌的颁发,均在较短时间内一见分晓;汗水的浇灌和意志的磨练,屡屡将速度、高度、力度推向新的水平,这种搏斗、这种荣誉、这种畅快、这种满足感平时是少有的。虽然运动会期间,绝大多数人不过是比赛的参与者、观看者、见证者和服务者,然而对于运动员较量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气势和精神,以及现场和不在现场的观众们发自心底的欢呼声、赞叹声乃至近乎痴狂的举止,极大地震撼、感染着全世界几乎所有的男女老少。
人有一种共性、一种源自文化基因的心理需要,那就是期盼胜任、寻求挑战、展示能力。正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共性,都有这种内在需要,所以,奥运会从创始那天起就昭示其文化内涵的不可或缺。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都怀着相同的理念、参加奥运,既讲输赢、又讲风格,既讲成绩、又讲友谊,既讲拼搏、又讲团结;运动员比赛场上是对手,比赛场下交朋友。因而尽管比赛那一刻硝烟弥漫,但一俟比赛结束,都不忘相互拥抱和致意,否则不足以展示自己的精神面貌。
回顾奥运圣火点燃以来渗透着的浓浓人文精神,我们看到了公平、包容、友爱、尊重、和谐,看到了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集聚在五环旗下欢庆的景象。
“更快、更高、更强”的背后居然如此神奇——它正在走向“更美、更好”。这是笔者原来没有想到的。
运动员平时刻苦训练,比赛超水平发挥,创造奇迹并不意外。100多年来,一个又一个世界纪录被打破,一个又一个“更快、更高、更强”被刷新,从这个角度说,人类挑战自我的极限永无止境。
然而,笔者突然意识到,我们好像不能就事论事地看待“更快、更高、更强”。平心而论,如果单单着眼于体能、体力、体质的层面,除个别项目外,奥运会的历届金牌获得者并不是地球上名副其实的“冠军”。因为在生命的大家庭中,不乏存在众多这方面的佼佼者。比如以飞跑的速度而言,猎豹每秒至少可跑26.4米,相当于100米田径比赛的成绩是3.78秒,这与刚刚创造的9.69秒世界纪录(它已近乎神奇)相比,足足快了近5倍。再如,小小跳蚤毫不费力地轻轻一跳,就能达到自己身高的好多倍,按此标准衡量,目前2米多世界跳高纪录实在算不了什么。至于世界重量级举重冠军费劲举起的杠铃,在老虎、北极熊和大象的眼里简直就成了轻巧的哑铃玩具,总之,论体能、体力,我们人类简直无法与它们相比。
好奇者不禁要问,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乐此不疲、每隔四年在动物面前“显丑”呢?显然,“更快、更高、更强”的背后隐藏着更深的含义。首先,它真实地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对强身健体和健康的迫切愿望。记得好多年前,由于科技进步的惠及,大量体力劳动被脑力劳动替代,西方一些科学家曾经对人类未来将会进化成何等模样有过讨论,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个结论是:未来人的外貌估计是大脑袋、大眼睛、身材稍高、骨架较窄、四肢细弱……现在看来,这个结论值得怀疑。几十年过去了,只要看看你、我和他等现代人的矫健身姿,便可断定,再过上几百年、上千年,我们的后代即使所有事务都能通过按键搞定,也绝不会放弃体育运动。
其次,“更快、更高、更强”具有巨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这是其他群众性活动无法比拟的。人是_种情感动物,从某种程度说,活着就是为了体验各种非凡的经历,寻求突破各种极限的痛快;人又是一种社会动物,除了独处修养,还必须进行人际交流,而要满足上述这两种需要,世界范围最高水平的体育比赛堪称提供了天赐良机。剧烈的抗争,公平的拼比,奖牌的颁发,均在较短时间内一见分晓;汗水的浇灌和意志的磨练,屡屡将速度、高度、力度推向新的水平,这种搏斗、这种荣誉、这种畅快、这种满足感平时是少有的。虽然运动会期间,绝大多数人不过是比赛的参与者、观看者、见证者和服务者,然而对于运动员较量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气势和精神,以及现场和不在现场的观众们发自心底的欢呼声、赞叹声乃至近乎痴狂的举止,极大地震撼、感染着全世界几乎所有的男女老少。
人有一种共性、一种源自文化基因的心理需要,那就是期盼胜任、寻求挑战、展示能力。正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共性,都有这种内在需要,所以,奥运会从创始那天起就昭示其文化内涵的不可或缺。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都怀着相同的理念、参加奥运,既讲输赢、又讲风格,既讲成绩、又讲友谊,既讲拼搏、又讲团结;运动员比赛场上是对手,比赛场下交朋友。因而尽管比赛那一刻硝烟弥漫,但一俟比赛结束,都不忘相互拥抱和致意,否则不足以展示自己的精神面貌。
回顾奥运圣火点燃以来渗透着的浓浓人文精神,我们看到了公平、包容、友爱、尊重、和谐,看到了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集聚在五环旗下欢庆的景象。
“更快、更高、更强”的背后居然如此神奇——它正在走向“更美、更好”。这是笔者原来没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