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不同等级10个医疗机构早期胃癌的筛选结果比较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ng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及比较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早期胃癌临床筛查水平。方法回顾分析上海瑞金医院等上海市早期胃癌临床协作组所属10个医疗机构接受电子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癌筛查结果,比较胃癌检出率和早期胃癌的情况。结果10个医疗机构共进行胃镜检查241782例,经活检病理检查共检出胃癌4892例,检出率2.02%,不同机构中胃癌检出率最高为3.13%,最低为0.65%。4892例胃癌中,经外科手术病理检查证实早期胃癌470例,占所有检出胃癌的9.61%。早期胃癌中,55例手术病理证实伴有胃周淋巴结或其他脏器转移,早期胃癌伴转移者为11.7%。结论目前早期胃癌临床筛查水平仍较低,扩大门诊胃镜筛查早期胃癌指证,加强随访,建立多科合作、序贯检查及治疗模式以及加强基础培训、开展早期胃癌诊断新技术是提高早期胃癌诊断水平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腔外生长型贲门癌内镜超声及其引导下细针穿刺的诊断意义。方法研究6例腔外生长型贲门癌患者的首发症状、CT表现、内镜表现、内镜超声表现及病理类型。结果腔外生长型贲门癌临床无特征性首发症状,就诊时常常已属于晚期;CT可发现肿块及侵袭范围;普通内镜表现为局部糜烂及黏膜粗糙及僵硬,内镜下活检多无特殊发现;内镜超声表现为:病灶处食管贲门层次结构消失,病变为不均质低回声的结构,呈块状向贲门腔外生长,常累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SRU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良性疾病,通常内镜表现为慢性直肠溃疡,临床表现以骶尾部及会阴周围疼痛、坠胀不适为主,部分伴有黏液血便,易与直肠癌等恶性病相混淆.我院1984年至2004年共行结肠镜检查2360例,检出SRUS 7例,同期检出直肠癌101例,现将其内镜下及临床表现作一对比分析.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广泛开展,急性胆囊炎逐渐被列为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共行LC治疗急性胆囊炎56例,术中常规应用纱布进行协助手术野显露、组织分离、止血等操作,现就纱布在急性胆囊炎行LC中的应用价值作一探讨。
管黏液表皮样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癌,上消化道造影类似食管鳞癌表现,无特异性,内镜是该疾病检查的重要手段。我科1994年1月至2004年1月收集的3981例食管恶性肿癌病例中,公有1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食管黏液表皮样癌,现回顾分析如下。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是治疗胆、胰疾病的一种方法,而术后出血是EST的并发症之一。EST术后迟发性出血有一定的隐匿性,我们运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成功治疗了3例EST术后迟发性出血,现总结如下。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往往有不同的肠外表现,作者对已确诊的5例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现就胃镜下胃部表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40岁。因反复上腹痛伴发热8个月,再发半个月入院。腹痛呈阵发性、腹痛、可忍受、无放射,与体位及饮食无关,伴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39.7℃。一般状况差,极度消瘦貌。患者右眼失明,有乙型肝炎病史。上腹部CT示:肝内外胆管结石伴扩张,诊断为胆管结石。腹部B超示: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是一种以皮肤与消化道同时存在多发性血管畸形,伴胃肠道出血或隐性出血、继发性贫血为特征的疾病,又称Bean综合征。临床较罕见,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共报道病例约200余例,国内报道也只有少量个案,我院自1985年至今共确诊2例,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成熟,现在腹腔镜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胰腺疾病的诊治。我们医院自从开展腹腔镜以来,共完成3例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分别为胰岛细胞瘤2例,其中保脾1例,联合脾脏切除1例,另1例为胰体尾囊肿,行胰体尾切除联合脾脏切除。现将我们的经验介绍如下。
患者女,11岁.主诉:间歇性上腹疼痛不适,食欲不振,时有恶心,呕吐,半年余.曾多次都以消化不良诊治.近几个月患儿经常上腹痛,食欲不振,饮食明显减少,伴消瘦,乏力,体重下降,面色苍白,身高偏低,但无其他行为异常及嗜好.1个月前,其母发现该患儿右侧颞部头发约10 cm×15 cm大小区域头发稀疏,讯问病史,患儿自幼经常嚼食自己的头发,近期更为明显,每日大约食5~10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