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动理论为基础建构幼儿园课程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b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生育政策的不断开放,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类型的学前儿童教育机构的崛起,做好幼儿园课程的构建工作非常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儿童发展理论的特点,并且以活动理论为基础构建幼儿园课程展开讨论,旨在推动幼儿教育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活动理论;学前儿童;儿童发展特点;幼儿园课程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文明发展程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都有所提高。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使得学龄前儿童的数量急剧增加,对学前儿童的启蒙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学前儿童有着自身的成长特点以及学习需求,幼儿园教学的一些教学活动都要严格遵循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幼儿园课程教学涉及心理学等方方面面的课程教学,其要以儿童身心发展理论以及活动理论为基础构建自身的教学课程。
  一、 新时代儿童发展理论特点
  1. 科学性。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出发,新时代的儿童发展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其可以较为科学合理的解释以及阐述学前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为幼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为人们正确认识教育与幼儿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此指明了幼儿园课程设置的方向。
  2. 整体性。儿童发展理论作为幼儿教育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其既指明了儿童心理活动的过程变化,也解释了学校儿童的个性化发展。幼儿教育在设置自身的课程教学目标过程中,充分借鉴了儿童发展理论,由此看来,该理论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3. 开放性。儿童发展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汲取其中的先进之处,不断地吸收创新并且反馈,以此来丰富自身的理论发展,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更为科学的理论指导。开放性的儿童发展理论表明了只有不断地创新发展,才能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4. 教育价值性。儿童发展理论既然可以为幼儿园课程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这就表明其在教育方面具有较高的含金量,可以给予人们启发和帮助。从哲学理论以及具体实践操作等方面对人们的教育行为进行科学的指导,教育启示性的特征比较明显。
  二、 关于以活动理论为基础建构幼儿园课程的几点思考
  1. 尊重幼儿主体地位、调动幼儿主观能动性
  儿童作为活动的主体以及周围环境的活动对象,其具有一定的主体性,幼儿园进行幼儿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学前儿童年纪比较小,其心理以及生理等方面正处在一个成长的阶段,其在接受幼儿教育过程中,会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等输入幼儿教育所传授的知识。为了提高幼儿课程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思维活动方式以及身心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选择并且设置相应的教學课程。比如说在带领幼儿进行运动训练时,引导儿童通过做操等方式进行运动,帮助儿童提高身体素质这是对的,但是教师要考虑到幼儿的身体承受能力,切不可开展超过幼儿身体承受能力的体育运动训练。选择一些幼儿喜闻乐见的内容开展幼儿园课程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强化幼儿的成长教育。
  2. 主动建构、加强幼儿主体活动的教学指向性
  虽然幼儿具有一定的主体性,但这并不表明可以放任幼儿随意发展,这也就失去了幼儿启蒙教育的意义了。幼儿虽然作为活动的主体,但是幼儿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引导者,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主动构建,加强自身对幼儿主体活动的指向性。结合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幼儿园在进行课程构建时,要回归教育本质,注重对幼儿兴趣培养以及生活能力培养,避免开展如同小学教育般的基础字词教学。比如说幼儿园课程教学可以有效结合游戏教学,在游戏过程中渗透幼儿教育,在游戏中挖掘幼儿的内在潜力,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比如说在培养学生对汉字以及图画方面的兴趣时,教师可以借助当前的幼儿绘本教学,用绘本中丰富多彩的图片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认识汉字,潜移默化地增强幼儿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
  3. 结合生活实际、积极开展生活化幼儿教学
  活动理论表明活动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其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以及生活性,幼儿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其仍然要借助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才得以生存发展,幼儿教育亦是如此。幼儿园要结合生活实际,积极开展生活化幼儿教学,培养幼儿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基于幼儿的成长特点,其还无法完全的脱离生活以及社会中的活动,从社会活动的角度来看,其承载了一定的人类文明以及时代的印记,可以为幼儿的成长发展提供借鉴。处在这个阶段的儿童,其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而幼儿教育在为幼儿进行智力启蒙的过程中,还要结合生活化教学,带领幼儿更好的认识这个社会,也就是说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带领儿童“睁眼看世界”。比如说在植树节时,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每个人带一些儿童盆栽用具,然后发给每个幼儿一袋泥土、一颗种子,然后在生活实践课中带领幼儿种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向其介绍植树节及其相关内容,然后教育幼儿要珍惜保护树木花草。除此之外,在中午吃饭时,教师要教育儿童,一粒一粒米来之不易,引导其要珍惜粮食,不能浪费等等。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教学,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充分发挥生活化幼儿教育的实效性。
  三、 总结
  以活动理论为基础构建幼儿园课程,结合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幼儿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而且还可以提高自身幼儿教学的科学性。新世纪儿童发展理论具有科学性、整体性、开放性以及高教育价值性,综合以上几点以及活动理论,构建较为科学的幼儿园课程。
  参考文献:
  [1]沈冬梅.以活动理论为基础建构幼儿园课程研究[J].成才之路,2017(01):70.
  [2]白慧.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价值诉求——从五指活动法谈起[J].海峡科学,2016(09):79-80.
  [3]张静.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6(23):189.
  作者简介:林琰,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古农农场中心幼儿园。
其他文献
摘要:保教结合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纵观当前我国农村幼儿园保教结合教育现状,形势并不乐观。如何能够真正做到保教结合,实现保教统一,达到幼儿教育的基本要求,仍然是当前幼儿教育值得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幼儿园;一日活动;保教结合;保教统一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幼儿园是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虽然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保教结合”已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实施多
摘要:班级管理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单位,班级管理具有协调、沟通、管理、教育、引导等多种方面作用,是校园文化的传承与规范的最基本单位,塑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注重班级管理中的文化熏陶,能达到潜移默化中育人的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注重;文化熏陶;习惯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
摘要:陶行知教育理念对幼儿园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陶行知教育理念,提高幼儿学习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实践教育和培育幼儿实践动手能力,应当成为幼儿教育的重点之一。本文通过对陶行知教育理念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式进行探讨分析,期望能够为今后的幼儿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一些浅见。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理念;幼儿教育  现如今,幼儿启蒙教育越来越受重视,老师、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理念和教
摘要: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行为教育且融入园本课程的一系列过程,其实就是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将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实现书面化、规范化、课程化、本园化,并把融入文明礼仪行为教育内容的园本课程纳入幼儿园常规教学之中。  关键词:文明礼仪;教育;园本课程  幼儿文明礼仪行为是指幼儿在各种场合与人相处和交往时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文明行为和礼仪规范。简单地说,就是礼貌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一个具有良好文明行为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