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高压氧联合度洛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度洛西汀组,给予度洛西汀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高压氧联合度洛西汀治疗; 2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分别进行HAMD、NIHSS及ADL评分。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后HAMD评分、NIHSS评分及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联合治疗组更优于度洛西汀组,各项评分降低的更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较单纯度洛西汀治疗能更好的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卒中后抑郁 高压氧 度洛西汀 HAMD ADL NIHSS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279-01
本研究以6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高压氧联合度洛西汀治疗及单纯度洛西汀治疗进行临床分析比较。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5月-2013.5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卒中后抑郁患者共68例。入组条件:(1)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CT或(和)MRI确诊;(2)符合CCDM-3中抑郁发作的症状标准;(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评分标准(HAMD)总分≥18分:(4)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无失语等理解、表达障碍及严重智能障碍(5)排除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疾病、对度洛西汀不能耐受及高压氧治疗禁忌者。(6)排除精神疾病及有自杀倾向者。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度洛西汀组给予度洛西汀片(美国礼来,批号C115925C,60毫克/片)60毫克日一次口服;联合治疗组在口服同剂量的度洛西汀片同时给予高压氧治疗。10次为1疗程,一共3个疗程。
1.2.2评分: 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进行如下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定抑郁程度;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行NIH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评定日常生活能力;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组间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HAMD评分、NIH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
2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NIHSS评分及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2组均能减轻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但是治疗4周后,联合治疗组较度洛西汀组HAMD评分、NIHSS评分及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联合治疗组较度洛西汀组改善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更明显。
3讨论
高压氧作为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已经得到大家的公认。高压氧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其本身治疗卒中的机制及如下因素有关:(1)可增大组织内毛细血管氧弥散半径,克服脑卒中时毛细血管间距增加而发生的供氧障碍。血氧分压的大大提高可改善病灶区域供氧,改善代谢,纠正脑缺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2) 通过脑血管反馈机制,高压氧下正常脑血管收缩,从而出现反盗血现象,增加病变部位脑血流灌注,以利于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3) 高压氧可迅速改善脑梗死灶周围半暗带的供氧供血状况,恢复半暗带的细胞功能,使侧支循环的建立速度加快,缺血缺氧组织微循环功能得到改善。(4) 高压氧可增加红细胞的可变性,改善微循环调节功能,还能促进脑损伤部位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促进病灶周围脑细胞轴突的“芽生”,对脑的可塑性产生积极作用,有利于脑损伤的恢复。
高压氧在改善脑供血,减轻脑损伤的同时,促进了神经功能恢复。而神经功能的改善对患者为一种极大的鼓励,因此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抑郁状态。卒中后抑郁不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反之抑郁症状的改善会明显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参与家庭及社会的活动。
本研究发现,2组HAMD评分、ADL评分及NIHS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而联合治疗组较单纯度洛西汀组在HAMD评分、ADL评分及NIHSS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明显改善患者卒中后抑郁状态,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即高压氧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更优于单纯度洛西汀治疗。因此,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抗抑郁药物度洛西汀口服,同时联合高压氧治疗,可作为探索卒中后抑郁治疗中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实验在观察2组疗效时仅以4周为一个观察周期,作为评定的时间标准,可能存在观察时间短,对后续时间段的研究欠缺等不足。在以后的实验中应尽可能更长期的随访观察,以得到更完善的临床资料。
参考文献
[1] 刘娜,魏丽丽,耿昱等,抗抑郁药物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作用研究进展[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42(7):493-495
[2] 江开达,精神药理学 [M]. 第1版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63-465
[3] 吴银贤,高压氧治疗脑梗死不同阶段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2):38-40
关键词:卒中后抑郁 高压氧 度洛西汀 HAMD ADL NIHSS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279-01
本研究以6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高压氧联合度洛西汀治疗及单纯度洛西汀治疗进行临床分析比较。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5月-2013.5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卒中后抑郁患者共68例。入组条件:(1)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CT或(和)MRI确诊;(2)符合CCDM-3中抑郁发作的症状标准;(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评分标准(HAMD)总分≥18分:(4)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无失语等理解、表达障碍及严重智能障碍(5)排除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疾病、对度洛西汀不能耐受及高压氧治疗禁忌者。(6)排除精神疾病及有自杀倾向者。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度洛西汀组给予度洛西汀片(美国礼来,批号C115925C,60毫克/片)60毫克日一次口服;联合治疗组在口服同剂量的度洛西汀片同时给予高压氧治疗。10次为1疗程,一共3个疗程。
1.2.2评分: 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进行如下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定抑郁程度;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行NIH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评定日常生活能力;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组间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HAMD评分、NIH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
2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NIHSS评分及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2组均能减轻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但是治疗4周后,联合治疗组较度洛西汀组HAMD评分、NIHSS评分及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联合治疗组较度洛西汀组改善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更明显。
3讨论
高压氧作为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已经得到大家的公认。高压氧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其本身治疗卒中的机制及如下因素有关:(1)可增大组织内毛细血管氧弥散半径,克服脑卒中时毛细血管间距增加而发生的供氧障碍。血氧分压的大大提高可改善病灶区域供氧,改善代谢,纠正脑缺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2) 通过脑血管反馈机制,高压氧下正常脑血管收缩,从而出现反盗血现象,增加病变部位脑血流灌注,以利于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3) 高压氧可迅速改善脑梗死灶周围半暗带的供氧供血状况,恢复半暗带的细胞功能,使侧支循环的建立速度加快,缺血缺氧组织微循环功能得到改善。(4) 高压氧可增加红细胞的可变性,改善微循环调节功能,还能促进脑损伤部位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促进病灶周围脑细胞轴突的“芽生”,对脑的可塑性产生积极作用,有利于脑损伤的恢复。
高压氧在改善脑供血,减轻脑损伤的同时,促进了神经功能恢复。而神经功能的改善对患者为一种极大的鼓励,因此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抑郁状态。卒中后抑郁不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反之抑郁症状的改善会明显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参与家庭及社会的活动。
本研究发现,2组HAMD评分、ADL评分及NIHS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而联合治疗组较单纯度洛西汀组在HAMD评分、ADL评分及NIHSS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明显改善患者卒中后抑郁状态,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即高压氧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更优于单纯度洛西汀治疗。因此,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抗抑郁药物度洛西汀口服,同时联合高压氧治疗,可作为探索卒中后抑郁治疗中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实验在观察2组疗效时仅以4周为一个观察周期,作为评定的时间标准,可能存在观察时间短,对后续时间段的研究欠缺等不足。在以后的实验中应尽可能更长期的随访观察,以得到更完善的临床资料。
参考文献
[1] 刘娜,魏丽丽,耿昱等,抗抑郁药物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作用研究进展[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42(7):493-495
[2] 江开达,精神药理学 [M]. 第1版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63-465
[3] 吴银贤,高压氧治疗脑梗死不同阶段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2):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