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分析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l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高压氧联合度洛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度洛西汀组,给予度洛西汀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高压氧联合度洛西汀治疗; 2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分别进行HAMD、NIHSS及ADL评分。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后HAMD评分、NIHSS评分及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联合治疗组更优于度洛西汀组,各项评分降低的更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较单纯度洛西汀治疗能更好的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卒中后抑郁 高压氧 度洛西汀 HAMD ADL NIHSS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279-01
  本研究以6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高压氧联合度洛西汀治疗及单纯度洛西汀治疗进行临床分析比较。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5月-2013.5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卒中后抑郁患者共68例。入组条件:(1)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CT或(和)MRI确诊;(2)符合CCDM-3中抑郁发作的症状标准;(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评分标准(HAMD)总分≥18分:(4)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无失语等理解、表达障碍及严重智能障碍(5)排除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疾病、对度洛西汀不能耐受及高压氧治疗禁忌者。(6)排除精神疾病及有自杀倾向者。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度洛西汀组给予度洛西汀片(美国礼来,批号C115925C,60毫克/片)60毫克日一次口服;联合治疗组在口服同剂量的度洛西汀片同时给予高压氧治疗。10次为1疗程,一共3个疗程。
  1.2.2评分: 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进行如下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定抑郁程度;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行NIH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评定日常生活能力;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组间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HAMD评分、NIH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
  2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NIHSS评分及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2组均能减轻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但是治疗4周后,联合治疗组较度洛西汀组HAMD评分、NIHSS评分及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联合治疗组较度洛西汀组改善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更明显。
  3讨论
  高压氧作为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已经得到大家的公认。高压氧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其本身治疗卒中的机制及如下因素有关:(1)可增大组织内毛细血管氧弥散半径,克服脑卒中时毛细血管间距增加而发生的供氧障碍。血氧分压的大大提高可改善病灶区域供氧,改善代谢,纠正脑缺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2) 通过脑血管反馈机制,高压氧下正常脑血管收缩,从而出现反盗血现象,增加病变部位脑血流灌注,以利于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3) 高压氧可迅速改善脑梗死灶周围半暗带的供氧供血状况,恢复半暗带的细胞功能,使侧支循环的建立速度加快,缺血缺氧组织微循环功能得到改善。(4) 高压氧可增加红细胞的可变性,改善微循环调节功能,还能促进脑损伤部位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促进病灶周围脑细胞轴突的“芽生”,对脑的可塑性产生积极作用,有利于脑损伤的恢复。
  高压氧在改善脑供血,减轻脑损伤的同时,促进了神经功能恢复。而神经功能的改善对患者为一种极大的鼓励,因此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抑郁状态。卒中后抑郁不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反之抑郁症状的改善会明显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参与家庭及社会的活动。
  本研究发现,2组HAMD评分、ADL评分及NIHS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而联合治疗组较单纯度洛西汀组在HAMD评分、ADL评分及NIHSS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明显改善患者卒中后抑郁状态,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即高压氧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更优于单纯度洛西汀治疗。因此,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抗抑郁药物度洛西汀口服,同时联合高压氧治疗,可作为探索卒中后抑郁治疗中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实验在观察2组疗效时仅以4周为一个观察周期,作为评定的时间标准,可能存在观察时间短,对后续时间段的研究欠缺等不足。在以后的实验中应尽可能更长期的随访观察,以得到更完善的临床资料。
  参考文献
  [1] 刘娜,魏丽丽,耿昱等,抗抑郁药物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作用研究进展[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42(7):493-495
  [2] 江开达,精神药理学 [M]. 第1版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63-465
  [3] 吴银贤,高压氧治疗脑梗死不同阶段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2):38-4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雾化吸入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肺炎患者共200例,按照入院顺序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常规解痉止咳、化痰平喘、抗炎消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雾化吸入氨溴索治疗,7天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100例患儿中共治愈60例,治疗有效34例,治愈率为60%,总有效率为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兰索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兰索拉唑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
期刊
摘要:子宫肌瘤是妇女常见的子宫良性激素依赖性肿瘤,不仅与雌激素水平有关,而且也与孕激素水平有关。研究发现,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周围的子宫肌肉组织。米非司酮是孕激素受体(PR)的拮抗剂,在拮抗体内孕激素作用的同时,可使子宫肌瘤中的PR及ER含量减少,明显降低子宫肌瘤组织中的E、P激素效应,导致子宫肌瘤体积缩小。  关键词:子宫肌瘤;米非司酮;观察疗效  [abstract]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与总结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碘伏、双氧水局部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急诊及门诊就诊留观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静脉治疗,待体温正常后改为口服治疗。治疗组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静脉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碘伏局部外用及1%双氧水含漱,5d为1个疗程。结果:结果改为治疗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痹消肿方在脾虚湿注型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脾虚湿注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痹消肿方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95%对方案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有效率为85%)(P<0.05);实验组95%对疗效满意,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率达到65%)(P0.05);
期刊
摘要:目的:对高血压并高血脂治疗中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4年10月我院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9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氛氯地平药物治疗,治疗组采取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药物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42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7.8%(35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早期患者15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呋塞米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33%;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8.471.65)d,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5.511.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联合药物治疗结节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例结节病患者,按照不同药物治疗分为甲、乙两组,给予甲组皮质激素治疗,给予乙组糖皮质激素、免疫制剂治疗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施行联合用药的乙组有效率(90%),施行常规用药的甲组有效率(78.5%)。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我院喹诺酮类药物使用进行适当的药学干预,记录及分析干预前后关于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知晓率、耐药性等等方面的情况。结果:和干预前相比较,药学干预下的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知晓率、耐药性等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尤其体现在医生及护理人员对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知晓率显著提升方面。干预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临床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西药药剂头孢替安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98例病患,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平均每组49例,研究组为下呼吸道感染病患,对比组为泌尿系感染病患,98例病患都使用注射头孢替安实施治疗,对98例病患的治疗效果和不良现象进行记载。结果:两组病患通过治疗后治愈例数为30例,显效例数为10例,有效例数为5例,无效例数为4例,总有效率为92%;对比组治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