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有关“古今字”的表述用语及材料辨析

来源 :励耘学刊(语言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bita8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今字观念形成于东汉时期。较早论述这一现象的学者是郑众,他已使用"古字""今字"对举的方式来表述古今字关系,并且对古今字的内涵做了基本界定。郑玄在古今字的理论阐述上并未超过郑众,但他首次使用了"古今字"这个组合术语,并扩充了具体古今字例的分析。郑众和郑玄所谓的古今字,是指不同时代记录同一词项通行用不同字的现象。古字和今字之间同义、同音但不同字。郑玄等人注释中的"古""今"、"古文""今文"有多种涵义和所指,或沟通古今字,或注释古今语,或校勘版本异文,其实各自所使用的表述方式和措词并不完全相同,应该注意分辨
其他文献
<正>当前,我国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各族人民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淡化狭隘的民族意识,反对分裂主义、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
文章对《汉语大字典》引用《释名》声训的30条材料进行了考辨,纠正了《汉语大字典》误用声训的错误。
<正>数字化商业时代,方兴未艾的新品牌借助数字技术展开的品牌营销来势凶猛,经年锻造的老品牌却且战且退。传统品牌想要实现逆袭,品牌年轻化迫在眉睫。当然,年轻化并非一朝一
文章简要分析了玉门市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剖析了玉门市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畜牧业的对策措施。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情绪体验,使他们在学习中增强学习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怎样才能使他们在课堂上保持激情,把课堂学习当做一种有趣的智力
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有深刻的复杂性,提升其国家认同的有效性需要理论视角的创新。类主体理论揭示了主体间性,将国家视为群体意义上的类主体,国家认同亦被视为类本位中主体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