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后突触结构的影响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有无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研究电针预处理对缺血后1 w缺血区皮层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突触素p38、神经生长因子(NFG)的影响。结果缺血24 h和1 w时,缺血对照组和电针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相同时间点电针组评分高于缺血组(P<0.05)。缺血1 w时,缺血对照组和电针组突触的面数密度、突触连接带面密度、突触体密度、突触后致密物质、突触间隙宽度均低于假手术组,电针组上述各参数高于缺血对照组;突触界面曲率三组间无显著差异。缺血对照组和电针组在缺血1 w时突触素p38表达明显低于假手术组,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上述两组NGF的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电针组高于缺血对照组。结论电针预处理可改善大鼠脑缺血1 w后突触超微结构,NGF表达增加可能促进了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
其他文献
目的为了更有效模仿临床脑缺血后发生抽搐的情况,深入研究缺血性脑损伤,在成年大鼠建立一种缺血诱发的抽搐模型。方法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和双侧椎动脉,将动物体温保持在39.5-40.5℃之
目的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对颅脑损伤伴失血性休克(TBIS)大鼠早期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C组)、TBIS模型组和ω-3 PUFA治疗组,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