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用弦乐器演奏中的物理原理来诠释声乐发声中的气、声、字的平衡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571941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世界上的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现象都是物理现象。而不管是乐器还是声乐都是用声音表达音乐,那么器乐和声乐的学习都无法回避这些物理现象。 本文用弦乐器演奏中的物理原理来诠释声乐发声中的气、声、字的"铁三角"的平衡,其实每个歌唱者就像一把二胡,我们发声的过程就是演奏自己身体的过程 。
  关键词:弦乐器演奏 物理原理 声乐发声
  世界上的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现象都是物理现象。而不管是乐器还是声乐都是用声音表达音乐,那么器乐或者是声乐的学习都无法回避这些物理现象。
  作为乐器大家族中的弦乐器要发出漂亮的声音,它必须要具备如下元素:
  1. 振动体——琴弦。
  2. 放大体——响板。
  3. 共鸣体——音箱。
  4. 动力——也就是演奏员的手或由手控制的弓。
  下面我们来以二胡为例来谈谈弦乐器的工作原理:
  一个二胡演奏家演奏空弦,右手执弓,弓缓缓滑过琴弦,琴弦由此振动发声,声音在琴弦上传播,通过架在二胡音箱一侧蟒皮上的码子传播至蟒皮,琴弦的线振动转化为蟒皮的面振动,声音得到放大,放大后的声音在音箱中回荡,使单面的声音转为立体声,变得美妙动听,这就是二胡的工作原理(如图1)。
  在这个声音产生过程中琴弦就是振动体,可以理解为二胡声音的源头,此时发出的声音叫基音,它结实明亮但单调尖锐,并不悦耳,接近弹棉花的声音。基音在二胡美妙的声音中只是起到提供音高的作用,它必须通过蟒皮也就是放大体的放大,音箱的共鸣,最终才是我们听到的美妙的二胡声。
  声乐中的发声看似与二胡演奏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两者的发声原理及过程却是一致的。
  同样是4个元素:(如图2)
  1. 振动体——声带。
  2. 放大体——软腭。
  3. 共鸣体——所有声带和软腭附近的腔体。
  4. 动力——气息。
  这4个元素的关系是气息作用在声带上,发出基音,这个声音同样不好听,我们也听不到,也不可能听到。它传播到软腭上,声带的线振动转化为软腭的面振动。与二胡不同的是共鸣,二胡的共鸣体只有一个,也只对放大后的声音共鸣。而在声乐中共鸣腔很多,很多老师把他们分为胸腔,喉咽腔,口腔,头腔共鸣。我觉得过于复杂,通常会让很多学习者迷惘,我把他们简化为声带附近的共鸣腔和软腭附近的共鸣腔,他们分别对声带和软腭上的声波进行共鸣。这两部分声音结合起来就是立体声,所以最终声音是响亮丰满的,结实又柔和的。
  那么为什么很多声乐学习者总是很难发出漂亮的声音呢?我觉得问题不外乎就出在以上4个元素中,下面我们来具体谈谈这4个元素。
  一、首先谈震动体,像二胡那样,它必须是很有弹性的,同时又是相对拉紧的。
  1. 如果人的声带长了小节或息肉,那样声带就会弹性不够,震动不均衡,发出来的声音即使得到了放大共鸣,最终的声音肯定也是难听的,就好像二胡琴弦钢丝上有很多疙瘩,恐怕再伟大的演奏家也难奏出美妙的音乐。
  2. 健康的声带如果是完全放松的,甚至是不闭合,那么声带和气息之间就不会形成合力,当然声带就不会充分的震动,最终的声音也会音量不够,缺乏力度。
  二、其次是放大体,像二胡那样也必须是很有弹性的,同时相对绷紧 。
  如图所示,或者用手指伸进口腔内部,会感受到软腭位于鼻腔和口腔之间,它可以向上绷紧或向下回落,歌唱时当然必须向上绷紧,也就是几乎所有歌唱家强调的打开口腔,这对歌唱是至关重要的,让软腭保持向上绷紧是获得集中明亮而极富穿透力的“头声”的最核心技术,同时也是突破高音的诀窍所在。几乎所有的唱法都需要做到此要求。
  三、 再次是气息,气息太深或太浅都是不利于歌唱的。太深气息会很笨,容易僵;太浅则力度不够,气息量也不够,一般把气息的支点放在两手叉腰没有骨头的位置为宜(以上是肋骨,以下是髋骨)。支点靠上太浅,靠下就太深,都不利于歌唱。
  四、至于共鸣,我认为它应该是气息,声带,软腭3部分形成合力的客观效果。相对较强的气息穿过闭合的声带,集中射向保持了向上绷紧的软腭,这时候,声带和软腭都会剧烈震动,必然引发声带和软腭附近的共鸣,最终形成包含了丰富的共鸣的具有立体声效果的美妙歌声。
  如上图,声音的形成过程是:气息向声带流动,迫使声带关闭震动发声,这个声波引导至吸开的软腭使软腭震动,声音得到放大,并引发软腭附近的共鸣,和声带附近的共鸣合成立体声效果,美好的声音形成。 那么这个美好的声音怎么和字结合形成美好的歌声呢!我觉得里面的奥妙就是“平衡”。 所谓平衡,在物理学上是通过平衡力来达到的,我们就把歌唱当作用一个力的运动,运动得有方向,我觉得在歌唱中有3个很明显的方向,它们是:
  一.气息的方向。气息是歌声的动力,气息总是向声带运动,声带因为气息关闭,因而阻挡了气息,那么在气息支撑点和声带之间会有一种不过分的挤压气球的感觉,这个力感觉是向气息支撑点下沉的,而不是上浮的,如果上浮,必然是声带张开漏气,发出的声音是漂浮不定的虚声。
  二.声音的方向。声音首先在声带上发响,引导至吸开的软腭得到头腔共鸣,那么声音的方向就是从声带向软腭,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吸着唱的方向。
  三.咬字的方向。我觉得把气息和声音结合起来就是向下向后的方向,这显然是不平衡的,当然还得有一个向前的方向,我觉得我唱歌时咬字的点在“人中”处,那么咬字的方向应该是从声带向人中,这样在身体里面就形成了气息、声音、咬字的“铁三角”的平衡,咬字看成是前后的平衡,而这两个结合起来后,可以看成是整体向上,这个整体和向气息支撑点的气息又可以看成是上下的平衡,这样在歌唱中我们就做到了前后,上下的平衡,这时候出来的聲音形象应该是既不上浮又不下压,既不前冲又不后吞的美妙歌声,并且在这3个方向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力度和速度来使歌声辉煌温柔任意转换。
  我觉得没有人能够天生就协调好这3个力,必须得有一个好老师在旁边指导,我在教学中,一般是先不管咬字,先让气息和声音达到比较自如的协调,然后再加入类似于说话的“人中”咬字,最后达到这3个力的协调一致,收放自如。 我们用物理声学原理解释了声音的发生原理,其实每个歌唱者就像一把二胡,我们发声的过程就是演奏自己身体的过程。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全新的雷达系统建设已经接近尾声,即将投入正式使用。全新的雷达系统就对相关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雷达系统中,日常维护保障工作是确保雷达正常工作,提高雷达寿命的关键环节。只有做好了雷达设备的维护保障工作,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事故发生,节约国家成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本文主要对CINRAD/CC雷达的维护
【摘要】随着农村小学教育重要性的不断提高,研究其相关问题凸显出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原则性思考,并从相关实践经验出发,从多方面提出了提升农村小学教育效果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9.2  一、前言  作为当下教育方面的重要课题之一,农村小学教育在近期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
摘 要:土壤中重金属检测样品前处理是最为常见的化学分析操作技术,其也是目前国内分析技术中相对薄弱的一项,随着我国现代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分析工作大多以仪器分析为主。目前,分析技术人员们一直在当前基础技术上加以创新和升级,以求形成一种高效率、操作简单的技术方法。本文主要对几种常用前处理技术进行分析,第一是湿法消解;第二是干灰化法消解;第三是微波消解技术,并对其应用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土壤中;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教师要想科学合理的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的全面评价激励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的活起来等。  关键词:兴趣、评价、参与、反思、生活实际、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们探索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力,所以我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
摘要:课堂教学过程包括教学主体、教学主导者和教学工具三要素,无论是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还是作为教学工具的高中政治教材,都具有各自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能够因材施教、以学定教,以此来应对学生的差异性和高中政治课程的差异性。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只有制定因人而异、因科而异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真正的高效课堂。  关键字:高中政治教学;差异性;应对策略;  ·【中图
摘 要:随着电力事业的迅速发展,变压器作为一种常见的元器件广泛运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不仅仅影响这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对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针对于变压器真空干燥的基本原理,分析研究了几种应用较广的方法。  关键词:变压器;真空干燥;循环压力法;  1前言  变压器内部安装有大量的绝缘材料,一旦变压器进水将导致绝缘材料绝缘性能降低,对变压器正常工作造成严重的影
摘 要:煤矿开采行业对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煤矿开采不但劳动强度较大,而且具有一定危险性。尤其是长时间的开采工作,不但工作特别辛苦,而且开采效率十分低下。最近几年,随着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在我国煤炭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促使煤矿企业机电一体化逐渐形成,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及提高煤矿开采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煤矿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应用加以探究。  关键词:煤矿机电;一体化;创新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