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浅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xin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初中生的思维现状和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各个环节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文章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对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科学精神;初中物理;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1-0045-02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一——科学精神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其中科学精神是六大素养之一。科学精神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二、初中生的学情和思维特点
  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由于物理学的特点,学好这门课是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由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很多学生感到物理难学,缺乏学习物理的兴趣,导致失去学习的动力,成为学物理的困难户。究其根本,是这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得不够全面导致的。综上,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好物理的关键。
  1.思维存在定式
  学生接受新知识时,惯有的思维会对他们产生不利的影响。它会在学生学习物理时产生错误的思维导向,同时阻碍学生发散思维。如学生常会把一些生活经验带到物理问题中来,而有时这些经验与物理规律是相悖的。
  2.思维具有片面性和表面性
  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逻辑思维能力还很有限,因而他们很容易根据事物的表面现象去分析物理问题。
  3.思维独立性
  学生头脑中并没有真正理解一些物理概念。当他们在分析具体问题时,总是用自己的方法去处理并将其作为对概念的理解,致使结果与答案不一致。
  4.感性认知占主导地位
  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总是从一定的感性材料的归纳中形成物理概念,不能深入地理解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感性认识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1.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训练逻辑思维的重要方式。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就要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勤观察、善思考。作为教师,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是在课堂上,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和提出问题。情境的创设既要有效,又要有新意、能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眼球,并激起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讲《流体流速与压强》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枚硬币和一支笔,将笔平放在硬币后面(距离不要太远),让学生用力在硬币上方吹气,可以看到硬币跳过笔。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做演示,告诉学生实验中的技巧。活动中,学生十分兴奋,全体都参与进来。很多学生发出了质疑,“硬币不可能跳过去的,它應该在桌上不动,为什么会这样?”实验现象与他们以往的思维定式相背,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有意注意,这时教师告诉学生硬币能跳过去的原理类似于飞机为什么能升起来,从而引出新课。
  2.在解决问题的环节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1)在探究实验中训练思维能力。《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 2011版) 》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2]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应该真正享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与成就感。探究实验是最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途径。
  例如:在做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实验时,教师先提出疑问,学生进行猜想,进而开始设计实验,这一实验由学生自己完成。实验中,学生要考虑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要清楚实验的步骤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设计电路图,这样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探究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如小灯泡可以用相同规格的吗?只做一次实验可以吗?实验中有没有出现灯不亮或是电压表指针不偏转的情况,你是怎样解决的?学生整理、分析、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可以让他们体验到跨越障碍、突破难关的成就感,让他们的思维更为活跃,注意力更加集中,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2)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发展思维的深度。物理课上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不仅能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维持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乐于思考、钻研、巩固知识,发展思维的深度。
  例如:在《比热容》一节中,教师要求学生解释为什么暖气片中要用水而不用其他液体?学生利用刚学的比热容就可以解释,质量相同的水和其他液体在降低1摄氏度时,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所以放出的热量多。同样,学生利用比热容知识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而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的问题。又如,在《压强》一节中,通过刚学习的压强知识,学生就能解释为什么菜刀刀刃磨得很细而坦克的履带做得很宽大。可以说,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能在更大程度上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发展。
  (3)在评价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课堂教学中,学生也是评价的主体。在课堂上,学生会十分积极地表现出想要对其他同学的答案发表看法,作出评价。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还能提高他们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增强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促进自己的学习和发展。
  例如:在学习使用电压表时,课堂不再由教师讲授知识,而是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每组发一块电压表,让学生观察电压表,按学案上的顺序填写信息,并让学生自己看书学习电压表的接法,再让每小组上讲台展示,其他组可以对他人的结论做出点评,教师在旁可以实施引导纠正。这样的评价环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和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训练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4/167226.html,2014-03-3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边萌萌(1989—),女,天津人,本科,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运输需求量的增加,大中城市成为交通运输的枢纽,交通车辆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势必时城市的交通能力产生冲击.加强城市交通规划、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势在话行。
摘 要:秦始皇陵选址与布局颇有讲究,至今为止都是学者孜孜以求、不断研究的话题。在文章作者看来,秦始皇陵设立于骊山北麓首先是基于近祖陵的考虑,同时它也深度考量了墓葬位次礼仪与现实地理环境。文章中深度剖析了秦始皇陵的选址与布局相关研究说法,结合历史一探究竟。  关键词:秦始皇陵;选址;布局;规划建设  中图分类号:K878.8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4-0043-02  一、秦始
在溢洪道基础用胶凝砂砾石(CSG)材料配合比优选的基础上,通过泊松比、圆柱体轴心抗压强度、静力抗压弹性模量、渗透及静三轴试验进一步研究了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CSG
基于二阶NND格式,通过引入Jiang和Shu的加权思想以及具有TVD性质的三阶Runge-Kutta方法,构造了一种时间、空间均达到三阶精度的WNND格式.分别以波动方程、一维Euler方程和三
摘 要:随着历史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历史素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但是在实际积累与应用历史素材的过程中,不同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因此,文章作者就从文献著作资料、实地参观、多媒体运用等方面阐述自己在开卷考试下历史素材的积累与应用的研究。  关键词:开卷考试;历史素材;多媒体技术  一、引言  在近年来的初中历史教学中,部分地区由于学科及考试的需要,考查学生掌握史实知识的方式
昆虫细胞膜钾离子通道与多种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结合转录组测序及荧光定量PCR技术,鉴定和分析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钾离子通道基因的序列特征及不同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