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重症患者再灌食综合征的防治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sx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慢重症患者广泛存在类似于恶性营养不良的状态,故营养支持治疗是其渡过慢重症进入康复期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再灌食综合征。再灌食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其中低磷血症最为常见,是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威胁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再灌食综合征经常被医生忽视,但是其在临床上却有较高的发病率,需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高度重视,积极进行防治。本文主要基于英国NICE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指南,对慢重症患者再灌食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我们认为,对于再灌食综合征的高危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时应从低热卡缓慢增加到完全需要量,恢复循环容量并严密监测液体平衡情况,同时注意维生素、微量元素、血浆离子的补充。当出现再灌食综合征的症状后,应减少甚至停止热卡的摄入,积极治疗电解质紊乱,补充维生素B,维护各个器官的功能。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对老年胃腺癌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2007年3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69例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患者术前血清LDH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全组男性132例,女性37例,年龄(77.7 ± 3.1)岁。T1~ 2期患者28例,T3~ 4期患者14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120例(71.0%),
目的探讨肠脂肪瘤病的临床病理学表现、影像学、内镜检查和病理形态特点,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肠脂肪瘤病患者2例,并以"肠脂肪瘤病"或"脂肪组织增生"为关键词,检索Pubmed、维普网络数据库和万方网络数据库于1980—2015年间所有公开发表的病例报道,剔除重复报道病例,共收集得26例肠脂肪瘤病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因腹痛入院,1例术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肛门括约肌大体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1月至2016年1月间因直肠癌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患者的手术标本,排除肿瘤侵犯肛门括约肌者。按是否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分为新辅助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24例)。放化疗方案:放疗2 Gy×25次,总量50 Gy;同步口服卡培他滨;放化疗结束后6~ 8周手术。分别测量并比较两组标本
目的探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瘘(EJAL)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消化外科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间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治疗的1 254例胃癌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分别分析EJAL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影响全组患者预后的因素。根据预后因素分析结果,将发生EJAL的患者与未发生EJAL者行gmatch完全配对,在减小组间其他与预后有关
期刊
目的探讨金陵术治疗成人巨结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总结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接受金陵术治疗的125例成人巨结肠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所有巨结肠均经CT或钡灌肠、直肠肛管测压及病理检查等证实。分析对比手术前后的腹部症状、胃肠生活质量评分(GIQLI分值越低,生活质量越差)和Wexner便秘评分(分值越高,症状越重)、排粪造影情况(评估内容包括直肠前突、
肿瘤患者是营养不良的高危人群,消化道肿瘤的病理生理特殊性会加重营养不良,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应实施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然而,临床对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的认识仍有不足。减少术前禁食时间、术前合理应用营养支持、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多形式联动是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的趋优组合策略。由于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在临床实施过程中,医务工作者应结合指南、病情和临床经验,努力改善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
人源性移植瘤(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s,PDX)模型是指直接将患者手术或活检新鲜肿瘤组织接种到免疫缺陷小鼠体内而建立的动物模型,在肿瘤生物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PDX发生淋巴瘤转变却会成为限制PDX模型应用的重要因素。PDX模型中肿瘤发生淋巴瘤转变的特点包括:上皮来源;多为B细胞型淋巴瘤;病理学呈现淋巴瘤的特点,失去上皮肿瘤表面标志物角蛋白以及原发肿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