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教育”当休矣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m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话”是中国家长教子的
  最大误区
  美国人才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现代人”的素质概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求新,能接受新东西、探索新领域;二是参与社会事务,表现出社会责任感;三是个人效能感和自信心强;四是思想上独立自主,不迷信传统和习俗。这一“现代人”标准一直为各国人才学研究者所尊重和认同。
  这个“现代人”标准也值得我们中国家长好好借鉴。在现实生活中,有个现象值得家长们注意,那就是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孩子是不是听话,有些家长的最大烦恼就是“孩子不听话”!对这些家长来说,孩子听话就是好孩子,孩子不听话就是坏孩子。
  无数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这其实是中国家长在教育子女上的最大误区。
  早在几十年前,鲁迅先生就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一文中对“听话教育”有过评说:“中国一般的趋势,却只在向驯良之类——‘静’的一方面发展,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名之曰‘有趣’。活泼、健康、顽强、挺胸仰面……凡是属于‘动’的,那就未免有人摇头了。”又说:“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下去,对一切事情无不驯良,却绝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息。”鲁迅先生认为把“听话”“驯良”作为对孩子的首要要求,只能造成孩子的奴才性格,对此他深感忧虑。
  “听话教育”起源于何时,难以考证,但它与“父为子纲”“君为臣纲”不无内在联系,是封建社会教育思想的流毒。时代不同了,我们不能再把听不听话作为评价孩子的首要标准,片面地对孩子进行“听话教育”。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造就具有独立精神的人,才是今天现代教育的重要课题。
  当然,在某些时候,还是必须让孩子听话的。
  第一类情况是孩子还小的时候,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如饭后刷牙、饭前洗手等。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如果家长能给孩子加点乐趣,孩子会更容易做到。制订家规也是一样,条条框框不要太多,简明扼要,孩子反而更容易遵照执行。
  第二类就是在紧急情况下,没有时间和孩子详细讨论,家长要求孩子对自己必须绝对信任和服从,就像战场上士兵要绝对服从上级一样。只是要注意,这种特权最好不要经常使用。因为经常使用,很快便会失效,导致孩子根本就不听你的话了。所以,除非有危险的情况发生,平时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家长最好别用这招。
  真正需要孩子听话的时候
  并不多
  孩子不听话,家长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其表面的道理是:“这样下去,孩子将来不会成为成功的人。”而内在的原因,其实是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家长本身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受到了冒犯,家长觉得有可能失去对孩子的控制。
  教育专家告诉我们,如果家长抛开自以为是的成见,生活中,其实真正需要孩子听话的时候并不多。这是因为:
  1.多听话便少用脑,这是自然且简单的道理。多动脑筋,一个人才会想出很多办法,实现突破。反之,凡事听话的孩子,大脑没有运用的机会,便发展不出更高的智力。
  2.听话是依赖性格的温床。一些家长为孩子做好了安排,孩子只要听话便事事妥当。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一个软弱无力,凡事都要别人开口说,以便让他去“听”的人。想象一下,若您的孩子从小就十分听话,中学毕业后他有机会到英国读大学,环境一下子变了,身边没有了家长,还有谁会为他打算,而他还能听谁的话呢?
  3.孩子出生时是没有半点自主能力的,而20年后,孩子应该充分掌握了照顾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说,孩子应该每年被父母培养出大概5%的自主能力,减少5%的“听话”本能。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成长,发展孩子的自主能力。假如家长习惯了享受孩子听话的安心和方便,忘记了这份使命,那么孩子成人后会很痛苦,因为他什么都不会干,像个废物一样。
  4.家长总是希望下一代比自己生活得更好。但是,如果孩子完全听话,那么孩子再好也不会超过自己。模仿一个人,模仿得再好,也就学个八成,那结果就会一代不如一代。所以,若真的希望下一代比自己过得好,家长必须容许孩子不听自己的话。
  好的家长应该主动引导孩子用自己的头脑思考,明白事情该怎样去做,因为完成这件事能够给他带来足够的成就感。若孩子总是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那家长又怎么会有要求孩子听话的需要呢?
  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一模一样的。即便是自己的孩子,也不可能在每件事情上都与你有相同的看法。其实,这也是他日后可能比你更成功的保证。试问,在如今的社会中,有多少事情沿用二三十年前的做法仍然是有效的?
  所以,家长想让孩子将来有所作为,那么让他头脑更灵活比事事听话,成功的概率更大。家长应教会孩子去看、去听、去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做出正确的决定,然后积极地执行,不管决定有无效果,都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家长怎么做,
  孩子才会即说即行
  虽然我们提倡给孩子自主权,但在现实生活里,家长难免还是会对孩子发出各种指令,要求孩子遵从。既然这样,不如找些效果好点的办法,让孩子听从你的意见。
  首先,解决自身问题。一个人做事,不是为了得到一些乐趣(正面价值),就是为了避开一些痛苦(负面价值)。如果孩子不听家长的指令,我行我素,那么家长就需要想一想:是因为听了家长的话,孩子得不到什么正面价值,还是我行我素能够让他得到追求的东西?孩子追求的东西,对家长来说可能难以理解,但是如果没有任何价值,孩子根本就不会开始行动。
  其次,家长要想改变孩子屡不听命的状况,可以考虑以下方式:
  1.改变处理事情的模式。也就是说,你要改变说话的语气、措辞、态度及行为。因为过去的做法已经证明无效,所以无论你怎样改变,都比重复过去多了一次成功的机会。但是要记住,不要以为你一改变,孩子马上就会听话,他会多次试探你,看你是否真的改变了。
  2.假如孩子没有听命于你,而是继续他的行为,而他所追求的价值是家长认同的,如看课外书、下棋、运动等,那么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安排适当的时间,以获得这些正面价值。
  当然,教育的上策不是要孩子听话,而是帮助孩子认识什么行为是应该做的,并从中获得乐趣。
  作为成年人,家长如果能够跳出权威的怪圈,做孩子平等的朋友,是智慧的教育方式。朋友般的相处,会让沟通更通畅,因而就不会纠结于孩子听话与否,并与孩子产生矛盾了。
  家长们要记住: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考上一所好学校,找到一份好工作,而是为了让他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唯有如此,孩子才能活得精彩。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联词: 相约,帮助,领情,割袍断义,什么,或许,扑哧,角度  我和几个朋友相约去公园玩,结果有一个朋友打电话说有事不来了。已经到的朋友中有一人很生气,说约好的怎能反悔,要和失约的同学割袍断义。我们都劝他要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或许那个朋友遇到了特殊的事情。开始,生气的朋友一点也不领情,最后在我们的劝说下又开心起来。  来到公园里,一个朋友发现了一只奇特的昆虫,我们帮助他捉住了它。这是什么昆虫?我们不
分包赡养,协议无效  问:我有两个儿子,都已结婚成家。前年,我们全家签订了一份《分家协议》,约定由大儿子负责给我丈夫养老送终,小儿子则负责赡养我。去年我丈夫去世,丧事由大儿子操办。现在,我生病住院,花去医疗费一万多元,小儿子无力承担。我要求大儿子分担一些,他却以《分家协议》为凭,断然拒绝。请问,那份《分家协议》有法律效力吗?大儿子能以此免除对我的赡养义务吗?  韩咏莲(安徽凤阳)  律师意见:你们
“笑面虎”是个腼腆爱笑的男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  问他,想爸爸吗?他淡淡地说,想。同时,脸上飞落红霞般地笑笑。然而,从他的眼神里,看到的是内容的空洞和情感的荒凉。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爸爸,也没有听到过爸爸的声音,更没有当面叫过爸爸。“爸爸”于他,只是一个概念。  “笑面虎”小的时候非常可爱。其一,在于他的秀气:犹如女孩子般精致的五官恰到好处地长在他白净的脸上,两道弯眉浓浓的,容易让人想起他漂亮的妈
美国罗德学院的研究人员提供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数据表明,经常玩智力拼图、积木和棋类游戏的孩子具有更好的空间推理能力。  “我们发现特定的空间游戏与孩子的空间推理能力息息相关。”心理学家和首席研究员杰米·杰奥特博士说,“这很重要,因为给孩子提供玩空间游戏的经验,会很容易地推进他们的空间推理能力发展,特别是对于那些优势明显不足的孩子,比如一些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  掌握空间推理方法,能够操纵空间
问:我是某国企职工,每月住房公积金千余元,我妻子无经济收入。婚后我与妻子没有购买住房,婚后我的住房公积金累计10万余元,再加上婚前的部分,住房公积金累计15万余元。现在妻子要求与我离婚,并要求对我的住房公积金进行平均分割。请问,住房公积金算不算夫妻共同财产?  韩津(甘肃兰州)  律师意见: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11条规定,属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
按我公婆的说法,我儿子佳佳是他们余家的“传家宝”,因为从我丈夫的爷爷算起,到佳佳已是四代单传。我公公婆婆把孙子视若命根儿,为了照顾孙子专门在我家附近买了一套房,每天一大早就跑到我家为佳佳提供全方位服务。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佳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上学了书包都有人背到学校门口,如果允许,爷爷奶奶也许会帮他把书包放到课桌上拉开拉链。  儿子在幼儿园的时候,除了有些娇气,老师一直夸他聪明。对儿子的智
丘 成桐教授是有国际影响的数学家,29岁时就攻克了几何学上的难题“卡比拉猜想”,轰动国际数学界,因此在1982年获得了有“数学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兹奖,是迄今唯一获得该奖的华人。丘成桐几次来到中国,对中美教育发表演讲。针对很多人认为中国学生的数理化成绩比同龄的美国孩子好,中国学生基础知识更扎实的说法,丘教授不以为然:“这是多少年来可怕的自我麻醉!我不认为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有多好!”  他说
日前,2016年全国少年儿童主题教育“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简称“双有”)活动启动。该活动由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现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团中央少年部、全国妇联儿童部、中国儿童中心于1988年共同发起,迄今已坚持开展29年。2016年该活动的主题是“童心构筑梦想,学习创领未来”。  据介绍,2016年该活动有全国各省市70余家儿童中心、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数十万儿童积极参与,由全国“双有”主
著名作家叶兆言出身文学世家,正如祖父叶圣陶和父亲叶至诚从来没有刻意培养他走上作家之路一样,他也从未期望女儿成为作家,而“80后”的女儿叶子早已出版了多部文学作品,因此叶家“一代泰斗,四代文人”成为文坛的一段佳话。在陪伴女儿成长的过程中,叶兆言“常处于一种不知所措的爱恨交织的感情之中”,直到看了女儿的日记,他才开始反省:“大人真不该总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看待孩子眼中的一切。学无先后,达者为师,试着和孩
【编者按】  2012年2月,《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家长委员会的重要意义,把家长委员会作为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作为发挥家长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积极作用的有效途径,作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育人体系的重大举措,以更大的热情,更有效的措